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元璋:是個以“殺人爲樂”的暴君,也很關心底層民衆的生活

朱元璋:是個以“殺人爲樂”的暴君,也很關心底層民衆的生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朱元璋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歷史上的暴君有很多,尤其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可以用“盛產”“多產”之類的詞語來形容。

但那都是些轉瞬即逝的割據政權,普通老百姓想記也記不住。

以吳晗爲首的很多人指稱明朝洪武帝朱元璋是暴君,由於朱元璋是大一統王朝的皇帝,而且是開國皇帝,還當政了二十多年,名氣實在太大了,很多人都記住了這名字。

而吳晗等人編排給朱元璋殘暴殺人不眨眼的故事,那真是三天三夜也掰不完。

朱元璋不是出家當過和尚,做過叫花子嗎?

據說,有人不小心提到了“僧”“光”等字眼,他二話不說,馬上拉倒放血。

他的皇后不是沒有裹小腳嗎?

湖南街頭有人畫了個大腳婆娘的畫像,他一句話,“湖南街殺”——執行旨意的官員聽成了“湖南皆殺”,好傢伙,湖南全省馬上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手段比張獻忠屠四川還乾脆利落。

朱元璋的大將徐達患上了背疽,是忌吃鵝肉的。

朱元璋讓人蒸了一隻全鵝賜給徐達吃。徐達委屈萬分,流着眼淚把鵝肉吃完,毒發而亡。

這真是殺人不見血!

朱元璋的另一個大將常遇春懼內,朱元璋就惡作劇地把常遇春的夫人給宰了,除去毛髮,清去內臟,煮成湯,笑嘻嘻地請常遇春享用。

結果,常遇春嚇成了癲癇,很快掛掉。

朱元璋還有一個大將,名叫藍玉,朱元璋把他給弄死了,還剝下他身上的皮,送到全國各地巡迴展覽。

藍玉和朱元璋是兒女親家,他的女兒嫁給朱元璋的兒子蜀王朱椿。藍玉皮展覽的最後一站就是蜀王朱椿就藩的四川成都。蜀王夫婦把藍玉皮收好,放在王府端禮門城樓上,這一放,就放了差不多三百年,後來落入了攻入四川的張獻忠的手中。

想想,也真讓人驚歎,藍玉皮的保質期還真長,在漫長的歲月裏,居然風不侵、雨不蝕、蟲不啃,完好無損。

朱元璋還有很多大將、功臣,不能一個個弄,就乾脆整了個一鍋燴,騙他們入慶功樓,一把大火燒成灰。

這還不算什麼,在胡惟庸、藍玉兩案中,朱元璋大開殺戒,殺紅了眼,前後共殺四五萬人。

……

朱元璋殺人劣跡斑斑,讓人聞之色變。

但是,細考明初各項惠民政策,卻讓人大吃一驚,感到不可思議。

明朝之前的元朝統治是非常黑暗的,把全國搞得民不聊生。

而經過元末農民起義烽煙的燎原、燃燒,更加是山河塗炭、大地瘡痍。

暴君朱元璋愣是在這樣的廢墟中崛起,短短十幾年時間,就把國計民生治理得井井有條,國民生產力也蒸蒸日上。

奇怪的是,這個以“殺人爲樂”的暴君,還很關心底層民衆的生活。

在執政期間,他不但沿襲了宋代開創的漏澤園和惠民藥局這兩大福利機構,還首創了世界第一批養濟院。

漏澤園的用途是通過政府開設免費墓葬地,以供孤苦無依的貧民死後有過葬身之處。

惠民藥局呢,是以成本價面向普通民衆提供醫療服務。

養濟院的功能是收養窮人、乞丐、殘疾、老人等的場所。

朱元璋放話說,只要是無家可歸者,或者沒有了生產能力,都能住進養濟院。.

在養濟院裏,每人每月都得到大米三鬥、庫布一匹。如果遇自然災害的情況,對於無家可歸者,政府也從養濟院裏免費提供稻種耕牛,並賜一定田產。

由此,養濟院不單單是養老院,還是一座大型的人道主義收容機構。

也不難看出,舉辦這樣的福利機構,政府是要投入大量錢物的。

從這一點上說,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多少國家能做得到。

朱元璋:是個以“殺人爲樂”的暴君,也很關心底層民衆的生活

朱元璋爲什麼這麼體貼和關心弱小呢?

無疑和他的身世、經歷有關。

朱元璋於洪武十一年四月親自提筆作有一篇《御製皇陵碑》,裏面詳細描述了自己童年的悲慘生活。

爲了大家閱讀方便,我對原文的字句做些改動,若干段落如下:

昔年我父,遷居此地,艱辛務農,朝夕旁徨。

俄爾天災瘟疫四起,親人相繼遭殃罹難。

父親死於六十四歲,母親亡於五十九歲,長兄先死,閤家守喪。

我家僱主劉德見死不救,既不肯給我們一塊以供埋葬,還呼叱催債,鄰里惆悵,家裏傷心。

所幸劉德的兄長劉繼祖大發善心,慷慨施捨了一塊墓葬地,家人才得以入土。

既葬之後,家道惶惶,二哥年少體弱,無以爲生,長嫂攜帶着侄兒,哭着回了孃家。

久旱無雨,蝗災氾濫,里人缺食,草木爲糧。

我與二哥覈計,商議前途,二哥說離開此地,各度凶荒。

兄爲我哭,我爲兄傷,皇天白日,泣斷心腸,兄弟異路,哀慟遙蒼。

同鄉汪氏老母,替我籌量,備好香火,送我入空門禮佛,成爲了僧房小沙彌。

在寺中居住未足兩月,寺主封倉,衆僧各自爲計。

雲水飄颺,我何作爲,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侶影相將,朝突炊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趍蹌,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飄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

文字是如此質樸,讀之卻讓人撕心裂肺。

而通過這些文字,我們也絲毫覺察不出朱元璋會忌諱人家譏諷他當過和尚、討過飯吃。

朱元璋:是個以“殺人爲樂”的暴君,也很關心底層民衆的生活 第2張

洪武七年,朱元璋有感於自己苦難的過往,曾頒發《存恤詔》,詔天下有司“當會居存眷使不失所所有存恤事宜條列於後”。

對於發善心施捨墓葬地安置自己家人的劉繼祖,朱元璋也有情有義,當上皇帝后,準備厚報於他。哪料,劉繼祖夫妻已不在人世。

朱元璋悲傷無限,下了一道《追贈義惠侯劉繼祖誥》、一道《追贈義惠侯夫人婁氏誥》,將夫妻追贈爲義惠侯和義惠侯夫人。

朱元璋晚年作有一首《思親歌》,追思自己的父母兄長。

他也因此由己及彼,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愛思想推廣,除了開設養濟院收容老人,還頒佈詔書和法令,規定各地要善待老人,並讓縣官定期送去米麪衣物進行慰問。

朱元璋發佈明文規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令一子侍養,免其差役。”對於那些孝敬老人的子女,朱元璋要求官府給予從精神到物質上的獎勵,賞賜衣物、發放獎金。

也由於朱元璋帶起了這個頭,明朝歷代皇帝都貫徹執行他的惠民政策、惠民理念。

朱元璋:是個以“殺人爲樂”的暴君,也很關心底層民衆的生活 第3張

在明朝沈榜撰寫的《宛署雜記》中,還記載有萬曆元年宛平縣養濟院的規模:“收蕭俊等一千八百名。”

僅僅一個縣的養濟院,就收容了差不多兩千餘人,可以推想大明政府在全國範圍內安置鰥、寡、孤、獨、殘的數量是何其之巨!且從明初到明末,養濟院是一直都在運作。

被稱爲中國第一等暴君的朱元璋,卻做了這世界第一等善事,到底是他的人格分裂,還是世人對他有什麼誤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