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耶律楚材對元朝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貢獻?他的做法正確嗎?

耶律楚材對元朝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貢獻?他的做法正確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耶律楚材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曾有學者對元朝時的“人種”進行過“歸類”,漢人毫無疑問被歸爲了“末等”。

雖然,這一說法被不少學者以史籍無載爲由駁斥,但民間卻是“認可”這一說法的。畢竟,有大量的史料佐證了當時漢人的悲催命運。

十三世紀初,蒙古人的勢力異軍突起。當時,他們在傳奇領袖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擊敗了由女真人建立起的金國政權,並取代金國成爲了中國北方的霸主。因此,常被用來做事例的是蒙兵的“屠城”,幾乎每到一處,就是城毀人亡。放在現在看,當然是痛恨這種“慘無人道”的做法。

耶律楚材對元朝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貢獻?他的做法正確嗎?

不過,若是換個角度,放於當時的蒙兵來看,這種做法很是符合他們遊牧民族的本性。其實,他們要的只是“物質”,搶掠一空後,一座城池對於他們而言是毫無用處的。至於其他民衆,如果聽話可能下場會好點,若是頑強抵抗,自然不留。因爲,他們更擔心這些人會捲土重來。

看看西夏的歷史,多麼頑強的一個民族,但可惜在遭遇蒙兵的洗劫後,如今只能在文字中品讀他們的歷史了。其實,在歷史上漢人遭遇過多次“劫難”,如“五胡亂華”時期,漢人的遭遇不比元朝好。

不過,細梳歷史就會有所感慨,總會有那麼一位人物,“扭轉”了某些事態的發展方向。

在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喜歡漢文化的鮮卑族皇帝拓跋宏,而蒙元時期也有一位被漢化的契丹族人,耶律楚材。在《元史·耶律楚材傳》裏,倒是簡略地說了一個小故事。

說元太宗窩闊臺壬辰年春天南征時,要渡黃河,於是,就下了一道詔令:“逃難的百姓只要投降,便可免死。”不過,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此輩急則降,緩則走,徒以資敵,不可宥。”從這段話中,可以讀出當時有不少人對“敵人”的態度只有“不留”二字。

因爲,在他們看來,“敵人”在情急時會投降,等情況緩和了就會逃走,所以,不能“從寬處理”,這樣做只會有利於“敵人”的發展。於是,耶律楚材爲投降的難民,做了幾百面旗幟,發給了他們,讓他們“回家”。最終,很多人的性命得以保全。

耶律楚材對元朝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貢獻?他的做法正確嗎? 第2張

在《元史·列傳·卷三十三》中也說了一則故事,倒是證實了當時的漢人在蒙元心中的“地位”有多麼渺小。

這個故事很是有名,主要是近臣別迭等人的提議“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爲牧地。”意思是說:剝奪漢人對土地的“佔有”,將農田變爲牧場。要知道,千年來,漢人依賴的都是農耕經濟。如果將可以提供生存的農田給奪了,那麼,這和奪取他們的性命有什麼區別?

當然,此事的發生也是有其大背景的,當時的蒙兵只顧着打仗,忽略了管理。結果,地方官員斂巨資,導致國庫空空如也。而這卻在某些蒙元大臣看來,就是漢朝百姓的不作爲。但是,耶律楚材知道,如果真的將漢人都變成“無業遊民”,那麼,國庫就真的再無進賬了。

於是,他在一番詮釋之後,提出了“稅收政策”,任用賢人。之後不久,國庫就有了進賬。後來,有人算過這筆賬,以當時他說的話:“歲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餘萬石……”以當時的人口兩千多萬計算,折算成人民幣就是:每個人繳稅“14元”。

雖然,這個故事並沒有說明後來“稅收”的具體數目,但是,用元太祖表揚的話做了總結:“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國用充足……”而且,耶律楚材即日拜中書令,足見元太祖對此結果是相當滿意的。當時,耶律楚材選用的非一般人,都是漢人,自然會將此事做得很是圓滿。

由此可以推斷,當年上繳國庫的“錢、物”應是超過了耶律楚材的“預估”。若是漢人的“價值”真的只有“三分五釐”銀子,那估計真的就不如一頭牲畜了。若是真要將其折成“價格”來看,倒是有對比的例子:一個蒙古人或色目人被殺,若是用錢抵命,是黃金40巴里失,而漢人則是一頭毛驢的價格。

漢人在元朝的地位的確很低,雖然,耶律楚材用“稅收”的辦法,讓漢人不至於流離失所,但後來還是有很多耕田被佔用,成了私人牧場。最終,很多土地成了“賞賜品”成了“領地”。而蒙元的“大奴隸主”們,沒有幾人真正知道經濟的運作方式,他們只是按照“舊例”,用自己的辦法管着自己的土地。

耶律楚材對元朝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貢獻?他的做法正確嗎? 第3張

另外,還有不少資料提到,當時漢人可是被“管制”的,有些生活物資都是“共用”,比如:“菜刀”,用時得去“主人家”“借”。

其實,只要是當時的漢人處於被“統治”地位,這跟奴隸社會的“奴隸”並無二致。不要說當時的漢人,即使和宋朝對峙那麼久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一樣被瞧不起,被踩在了社會的底層。而後來的滿清歷史,不也是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嗎?道理非常簡單,沒有話語權,就沒有身價。

但不管怎樣,耶律楚材都是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做了自己認爲對的事,這一點,值得世人欽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