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漢的突騎爲什麼以開始是胡漢雜糅,後來又以漢爲主?

秦漢的突騎爲什麼以開始是胡漢雜糅,後來又以漢爲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秦漢軍事力量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突騎是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騎兵部隊,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最早的突騎是從秦代的屯騎開始的,當時爲了加強對邊境的統治,提高對抗匈奴的能力,漢代在其基礎之上融合了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射特色,形成了這一獨特的兵種。在其歷史的演進與更替中,由於軍隊規格的不斷改制,突騎在各個朝代都有着不同的特點。從一開始的“以胡漢雜糅”慢慢演化成“以漢爲主”,其在秦漢軍事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爲秦漢軍事實力強化的標誌之一。

匈奴屢次侵犯,突騎的設立成爲迫在眉睫之事,且兼備“作戰”與“牽制”兩大功能

提及突騎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漢書》中,但是其中對突騎的記載也只是東漢幽州突騎之名,並沒有深入涉及。經過出土的秦始皇陵發現,突騎其實源於先秦時期的屯騎。爲避免因爲名稱而造成的誤解,因此本文統一使用突騎這一名稱進行介紹。

秦漢的突騎爲什麼以開始是胡漢雜糅,後來又以漢爲主?

簡而言之,突騎就是騎兵,只不過爲了顯示騎兵的組織戰鬥能力強,能夠破敵於千里之外而聞名,故名喚突騎。在秦代,匈奴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干擾統治的一個不確定因素。因爲匈奴好戰,而且尤重騎射,這樣對以步兵統治中原的秦代來說,是一個較大的威脅。

秦始皇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便開始殫精竭慮的修建起了長城。萬里長城的崛地而起,緩解了匈奴頻繁擾亂中原生活的苦惱。但是在邊境地區,匈奴燒殺搶掠的現象依舊頻發。爲了鞏固秦國疆土不受侵犯,秦始皇開始設立騎兵部隊,名爲突騎,專門應對此類問題。

《史記·匈奴列傳》中對當時秦漢之交的匈奴有這樣的記載:“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爲食。士力能彎弓,盡爲甲騎。……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鋋”。這是一個孩童時期就會騎羊的民族,由此可見以匈奴爲主的北方遊牧民族在騎射方面的重視程度。

從秦始皇兵馬俑的設置上,不難發現,在秦時就已經有了專門的輕車銳騎。由一輛闕車、步兵和騎兵組成的一個簡易的作戰小組。在真正的戰爭中,闕車可以使得隊形穩固,步兵能夠很好地掩護騎兵前進,騎兵則主要發揮戰鬥作用。

爲什麼要說突騎改制前是胡漢雜糅呢?其實匈奴只是對北方民族的統稱,還有胡人、戎狄等不爲人熟知的稱呼。因爲自幼生活在中原地區的漢人來說,能夠見到寶馬良駒已經是此生有幸,更不要提及在馬背上射箭了。爲了解決匈奴的入侵,培養專門的騎兵,從秦代開始利用俘獲的匈奴騎兵來培養自己的騎兵力量。

所以最初的時候,騎兵部隊主要是將俘獲的胡人騎兵爲自己所用,並答應他們只要取勝,就在中原爲他們加官進爵,因此也就出現了突騎胡漢雜糅的現象。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代之前,考慮到先前培養突騎的方式是採用胡人爲主,輔以漢人。於是劉邦就想將漢人步兵的優勢和胡人的騎射相結合。通俗來說就是讓漢人步兵學會騎馬射箭,這樣就能夠彌補自身的短板。

“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戰。”——《史記》

漢代獨創的一種步兵騎兵相互增益的培養方式,在之後漢武帝一統匈奴的戰役中可以看出,漢代的騎兵能夠和胡人的騎兵相互牽制。也正是因爲如此,原本胡漢雜糅的局面,開始以漢爲主,胡人輔之,並在東漢實現這一轉變。

秦漢的突騎爲什麼以開始是胡漢雜糅,後來又以漢爲主? 第2張

《後漢書》:“會王郎起,北州擾惑”之際,率領幽州突騎的東漢開國元勳吳漢,在投靠劉秀之前就創下了豐功偉績。後來因其“素聞光武長者,獨欲歸心”導致君臣二人不和,終於造成西漢覆滅,開啓東漢時代。由於時代的不斷髮展,突騎在演變的過程也是在繼承中創新的,兼備作戰與牽制兩大主要功能。

胡漢雜糅到以漢爲主,秦漢突騎主要依託兩大方向:對匈戰爭、軍制改革

不論是胡漢雜糅還是以漢爲主的突騎部隊,作爲對外戰爭的主力,突騎在各個朝代都有着首當其衝的作用。秦漢之交,爲了抵禦邊境匈奴的肆意騷亂,那時的突騎主要以防禦爲主,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出擊,更多的時候是在匈奴進犯的時候纔會出擊自保。

到了西漢時期,由於漢武帝想要一統中原,徹底殲滅匈奴的心願。西漢王朝開啓了與匈奴長期並且大範圍的戰爭,而在這一時期,突騎也就開始充當對外戰爭的主要力量。雖說這一時期突騎的主動出擊表明了漢代的興盛。

秦漢的突騎爲什麼以開始是胡漢雜糅,後來又以漢爲主? 第3張

“匈奴入上谷,殺略吏民……秋,匈奴入遼西,殺太守。”——《漢書》

根據這樣的記載,可以得知當時的突騎的戰鬥實力相對於匈奴的天生騎射,還是有些差距。

當然,雖然面對匈奴的各種挑釁無能爲力,主動出擊的時候也是敗多勝少。但是西漢王朝並沒有放棄。這也是促成之後東漢突騎以漢爲主的原因之一。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史書記載:“公元前129年,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獲首虜七百級。”

於是在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帶5萬精兵以及西漢幽州突騎北征匈奴。之後再次取得不俗的戰果,史料記載:“霍去病等部斬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衛青雖未俘獲單于,但也斬捕俘虜萬九千級。”衛、霍二人也因此加官進爵。

雖說西漢對匈奴的戰爭中多以失敗告終,但正是因爲英勇抗敵、無謂犧牲的精神,才使得西漢最終戰勝了匈奴,西漢末年幽州突騎也成爲了天下精兵的美名。

東漢在繼承了幽州突騎特點的基礎之上,一改先前的胡漢雜糅,取而代之的是以漢爲主。從東漢幽州突騎的編制上來看,不論是軍官還是士兵,幾乎都是漢人的身影。這一切都源於東漢光武帝劉秀的軍制改革。這一改革極大地增強了東漢突騎在實際戰爭中的作用,將漢人步兵善於近戰的特點用於馬上,和善於騎射的匈奴相互制約。

匈奴的騎射一般是遠距離的進攻方式,而東漢的突騎既擅長遠射也擅長近攻。東漢幽州突騎在東漢開國戰爭中最爲聞名。

“會薊中亂,光武遂南馳,官屬各分散……各發突騎二千匹,步兵千人兵千人。斬校尉以下四百餘級,斬首三萬級。”——《後漢書》

這等戰績是前朝所不及的,但東漢後期因爲胡漢的比例極爲失衡造成了後來東漢的覆滅。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淮潁突騎。公元454年,劉宋國內發生了魯爽等人的叛亂,南朝宋孝武帝隨即發佈討逆檄文,追殺一干人等。據《宋書》載:“薛安都控率突騎,陸道步馳,及爽於小峴。”薛安都正是藉助淮潁突騎阻止“自與腹心壯騎斷後”的魯爽等人相連。由此可見,從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突騎一直以來都對維護國家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秦漢的突騎爲什麼以開始是胡漢雜糅,後來又以漢爲主? 第4張

從“胡漢雜糅”到“以漢爲主”的轉變,實爲秦漢軍事實力強化的過程,與軍隊建設相掛鉤

東漢之後的魏晉時期,除了繼承以漢爲主的培養方式。南北朝更是發揮了自身民族的特點來培養突騎。魏晉南北時期,鮮卑族統一中原,作爲北方遊牧民族之一的鮮卑族,騎射是他們的天然優勢。因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重甲騎兵、輕騎兵和雙馬鐙。

突騎從開始的胡漢雜糅,到後來的以漢爲主,最凸顯的無疑是在選人用人上的原則發生了變化,實際上爲秦漢軍事實力強化的過程。但是這並不影響設置突騎作用的發揮。突騎作爲西漢以來的一支專門化的新銳騎兵部隊,無論是在抵禦外敵還是擴充疆土方面都取得了應有的成績。

秦漢的突騎爲什麼以開始是胡漢雜糅,後來又以漢爲主? 第5張

在這一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失敗,但其中形成的突騎精神尤爲重要。西漢時期爲殲滅匈奴,幽州突騎不畏犧牲,堅持不懈的頑強奮戰,東漢開國期間,改制後的幽州突騎作戰迅速,將原先的近戰短板通過騎射放大到馬背上,極大地增強了突騎的戰鬥實力。

總而言之,突騎是從軍隊的裝備、兵源的選擇、武器的創新以及戰術的運用等方面加以完善的,對其後朝代軍隊的建設有着借鑑意義。例如在唐代的安史之亂,叛軍多以突騎作爲主要力量割據幽州等藩鎮地區,造成朝局動盪不安,金也是依靠“乘蔡州大雪,突騎五百寇城下”滅掉的北宋。

此類現象的出現,大多是突騎和官軍轉向後產生的內部矛盾。因此,正確處理好軍隊內部的胡漢關係才能夠將突騎的作用發揮出來,厚此薄彼的軍隊建設終將導致自身的覆滅,突騎便是古代軍隊中的一支獨秀,成爲歷史上的精彩一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