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文景之治之後的漢朝爲什麼沒有徹底解除北方邊患?真相是什麼

文景之治之後的漢朝爲什麼沒有徹底解除北方邊患?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文景之治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衆所周知,漢朝是我國第二個大一統的封建帝制王朝,其國力也是極爲強盛的,以至於到今天我們都還以漢人自居。漢高祖劉邦開國之初,國家剛剛經歷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動盪局面,因此,此時的漢帝國在面對北方匈奴時採取了較爲緩和的和親政策。但漢朝統治者卻始終不認爲這種對外方針是最適合的。在經過了文景之治的恢復之後,漢朝的國力有了很大提升。

待到漢武帝時期,壓抑許久的漢朝即開始了對匈奴的進攻。誠然汗帝國比之之前的秦朝顯得更爲強大,但是在真正對匈奴作戰之時,卻顯得力不從心,這是爲什麼呢?

文景之治之後的漢朝爲什麼沒有徹底解除北方邊患?真相是什麼

因爲,當時的漢朝面臨着一種很尷尬的狀況,過去秦國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向軍隊看齊,趙國爲了本國的存活把所有的資源給了軍隊,所以他們的戰鬥力是與性命相掛鉤的,因此非常的強大。但是等到漢朝的時候,他一切都已經不以軍事爲主導的,這時候的帝國,它要的是老百姓的和平與安居樂業,長時間的戰亂讓老百姓抗拒戰爭,帝國未來的發展不是軍事,而是發展農業。

所以,等到漢帝國形成一個整體以後,它的整體就失去了局部的某些優勢,因爲他所有的一切都要朝大局眼光來看,雖然邊境問題非常的嚴重,但劉邦不會爲了一個邊境的麻煩,去用全國之力去與之一戰。畢竟他要考慮到全國每個省份的發展,而且還要考慮到未來的前提。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整體往往有的時候戰鬥力還不如局部,爲整體考慮的是未來,考慮的是整體的老百姓的和平,因此他選擇了容忍,但是他的戰鬥力未必不如匈奴。因爲整體的發展是一種綜合國力的發展,局部的力量只是一種單方面的突出。

關於匈奴歷史的局部性

文景之治之後的漢朝爲什麼沒有徹底解除北方邊患?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除此以外,我們對於匈奴還是存在着一些誤解,要知道當年匈奴與秦國與趙國的大戰,根本就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是它一些零散的部落。早在當初匈奴縱橫天下的時候,他那些看起來戰鬥力強大的軍隊,都是好幾個部落聯合起來發動了一場搶劫運動,他既沒有統一的指揮,也沒有真正的統一政權的後勤補給,因此這些軍隊往往具有一次性作戰的屬性,按照世界通史的說法就是,打得贏就搶,打不贏就跑。所以當時是一種局部對局部的對決,只不過匈奴的局部,沒有軍隊和後勤的補給,而當時秦趙的局部力量具有很強的先軍政治的色彩,所以秦趙能夠完敗匈奴。

等大漢王朝的逐漸形成的過程中,其實當時的匈奴也在逐漸的走向統一,冒頓大單于直接統一了所有的匈奴部落,並且幹掉了東胡,所以雙方都在由局部走向整體的過程。但可惜的是,漢朝的整體性更強,因爲它是一個帝國,擁有着中央集權制度的屬性,所以他考慮問題必須要考慮到整體的發展性,不可能爲了局部而毀掉全國人民的和平,因此他選擇了妥協,儘量避免戰爭。而匈奴那邊雖然也有局部走向整體,但是它本質性的那種先軍政治還是沒有丟失,有點和秦朝建國初期一樣,所以他一門心思想着打仗,於是雙方的對比就明顯的出來了,當年的匈奴變成了過去的秦趙,拿打仗當生活,而漢朝反倒是失去了戰爭的重要性,以整體來替代局部的利益,所以這就形成了漢朝明明實力變得更強大了,而且更加統一了,卻打不過匈奴的真實原因。

文景之治之後的漢朝爲什麼沒有徹底解除北方邊患?真相是什麼 第3張

所以我們看到歷史的時候,有時也要融入一些哲學的思維,雖說同樣的歷史記錄雖有不同的結果,看起來是某些歷史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但實際上有着一些根本的聯繫。當年的秦國與趙國能夠橫掃匈奴,不是因爲他們的實力更強,而是因爲他們的局部利益更加突出,可以單一的方面發展來獲得單一的結果。但是等到漢王朝真正成立的時候,一個完整的國家制度纔開始形成,國家要考慮的是整體的利益,所以有的時候犧牲局部成全整體,也就成爲了後來的選擇。所以當年的漢朝打不過匈奴人,不是因爲他的整體國力不行,而是因爲整體局部的思考方式變了。君不見後來漢朝的整體國力上來以後,在漢武帝時期打一個強烈擁有局部思維的匈奴人,還不是取得了完整的勝利嗎?所以當年的漢朝並不窩囊,只是它選擇的方向是不同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