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吳國大夫伍子胥,他的身上有哪些品質?

吳國大夫伍子胥,他的身上有哪些品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伍子胥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司馬遷的評價伍子胥時說,伍子胥“隱忍就功名”,意即伍子胥剋制忍耐,所以能夠成就功名。筆者以爲,伍子胥之所以能夠成就功名,除了司馬遷所謂的“隱忍”外,還有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品質,即他具有極強的洞察大勢的能力。

吳國大夫伍子胥,他的身上有哪些品質?

一、伍子胥的隱忍

1、對苦難能隱忍。

楚平王時,因受費無忌陷害,伍子胥的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都被捕下獄。當自己的父兄伍奢與伍尚被楚平王殺害時,伍子胥爲“雪大恥”而“棄小義”,強忍悲痛,逃離楚國。

楚平王懸賞五萬石米糧捉拿伍子胥,逼得伍子胥只能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不久,伍子胥盤纏用盡,又生了病,竟淪落到既要躲避追捕,又要拖着病軀沿路乞討的境地。

這樣的境地,對一個之前養尊處優的世家弟子而言,不僅是一場苦難,更是一場奇恥大辱,但伍子胥就是能夠忍耐。

2、隱忍以待時機。

出昭關後,後有追兵,前有大江阻道,伍子胥並沒有像楚漢時期的項羽那樣拔劍自刎,而是把寶劍交給老漁夫,懇求老漁夫渡他過江。

好不容易來到吳國,伍子胥投到公子光門下,卻不料公子光正暗中與吳王僚爭奪王位,伍子胥於是向公子光推薦了刺客專諸,然後就到鄉下種田去了,靜等公子光與吳王僚爭奪的結果。

結果,公子光與吳王僚鬥了五年,伍子胥在鄉下等了五年,直到專諸成功刺殺吳王僚,公子光即位,變成吳王闔閭,伍子胥才重新出山。

等待的時間尤其漫長,五年的等待時間更是一種煎熬,但伍子胥最終還是熬過來了,這同樣需要很強的忍耐力。

實際上,伍子胥之所以能夠成就功名,除了司馬遷所說的“隱忍”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品質——具有很強的洞察力。

吳國大夫伍子胥,他的身上有哪些品質? 第2張

二、伍子胥的洞察力

1、洞察楚平王的圖謀。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被捕後,楚平王又聽信費無忌的話,讓伍奢召來兩個兒子,說:“把兩個兒子叫來,你就能活命,不叫來,就處死你。”

伍尚打算前往,伍子胥卻一眼就看穿了楚平王“一網打盡、斬草除根”的陰謀,說,楚王召我們兄弟,並非真的打算讓我們父親活命,而是擔心我們逃跑,產生後患,所以用父親作人質,騙我們前去。我們一到,必將與父親一塊被處死。

伍尚不聽,果然與其父伍奢一同被楚平王處死,而伍子胥因爲自己的洞察,逃到吳國,倖免於難。

2、洞察吳王闔閭的圖謀。

到吳國後,報仇心切的伍子胥立刻建議吳王僚出兵攻打楚國,而吳國的公子光卻對吳王僚說,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國殺死,他勸大王攻打楚國,是爲了報私仇。攻打楚國可不容易呀。

如果是一般人,見公子光如此破壞自己的好事,必定憤怒異常,恨死了公子光。但伍子胥卻從公子光的舉動中,看出更加深層的東西,即公子光另有野心,想殺死吳王僚而自立爲君,故而無法用對外的軍事行動勸說他。

於是,伍子胥改變策略,把刺客專諸推薦給公子光,然後果斷離開吳國朝廷這個是非之地,和太子建的兒子勝到鄉下種地去了,靜待公子光與吳王僚相互爭奪的結果。

3、洞察越王勾踐的圖謀。

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勾踐後,勾踐派大夫文種收買吳國太宰嚭,請求媾和,並表示願意把國家政權託付給吳國,甘心做吳國的奴僕。

吳王夫差準備答應越國的請求,伍子胥卻一眼洞察越王勾踐“暫時忍耐,以圖東山再起”的圖謀,規勸夫差不能被越王勾踐表面的恭順所矇蔽,說:“越王勾踐爲人能含辛茹苦,如今,大王要不一舉殲滅他,否則今後一定會後悔。”但吳王夫差不聽。

數年之後,吳王夫差聽說齊景公去世,便想趁機出兵攻打齊國。伍子胥再度規勸夫差說,越王勾踐一餐不吃兩味葷菜,哀悼死去的人、慰問有病的人。他如此勵精圖治,必定有所圖謀。這個人不死,將來一定會成爲吳國的禍患。越國是吳國的心腹之患,大王您不先剷除越國這個心腹之患,卻一心致力於攻打齊國,不是很荒謬的嗎?

後來的事實表明,伍子胥把越國視爲吳國的心腹之患,力勸吳王夫差消滅越國,是很有洞察力的。可惜,吳王夫差沒有伍子胥那樣的洞察力,而是被表面的現象矇蔽了雙眼,最後終被越王勾踐打敗,身死國滅。

看到這裏,有的朋友可能就要問了,既然伍子胥是一位能隱忍、有洞察力的人,爲何不能預見到自己的下場呢?

吳國大夫伍子胥,他的身上有哪些品質? 第3張

三、伍子胥之死

伍子胥屢次勸諫吳王夫差先滅越國再打齊國,吳王夫差不聽,反而在吳國被齊國打敗後派伍子胥出使齊國。

伍子胥敏銳洞察到吳國即將滅亡,故而在出使齊國時,就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然後隻身返回吳國。

太宰嚭趁機又在吳王夫差面前陷害伍子胥,吳王夫差於是派使臣把屬鏤寶劍賜給伍子胥,命伍子胥自殺。

自殺之前,伍子胥讓門客挖出自己的眼珠,懸掛在吳國都城的東門樓上,來觀看越國滅掉吳國。

吳王夫差聽說伍子胥死了還要如此,大發雷霆,下令把伍子胥的屍體裝進皮革袋子裏,扔到江中。

伍子胥落得如此下場,可謂悲慘。那麼,伍子胥爲何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呢?

首先,從伍子胥把兒子託付給齊國鮑牧的舉動來看,我們可以明確,伍子胥並非沒有預見到自己的下場,而是做了死亡的準備。

其次,伍子胥最後落得悲慘的下場,主要是因爲性格太過剛直。

伍子胥剛直的性格,似乎是祖傳的。伍子胥的祖先伍舉,曾侍奉過楚莊王,就是因爲剛直諫諍而得以顯貴。伍子胥的父親伍奢也是一位剛直的人,費無忌在楚平王面前說太子建的壞話,楚平王於是把擔任太子太傅的伍奢召回來審問,伍奢竟直截了當地對楚平王說:“大王怎能僅憑撥弄事非的小人之臣的壞話,就疏遠骨肉至親呢?”一句話既攻擊了楚平王的寵信之臣費無忌,又打了楚平王的臉。

所謂“虎父無犬子”,與伍奢相比,伍子胥的剛直,顯然更甚。當初,楚平王派人捉拿伍子胥時,伍子胥拒不束手就擒,而是以弓箭“侍候”前來捉拿的使者,是其剛直性格的體現;吳王夫差即位之後,伍子胥屢次直言進諫,也是其剛直性格的體現;伍子胥死前讓人挖出眼睛以示要親眼看看吳國被越國滅亡的舉動,更是其剛直性格的體現。

伍子胥能洞察大勢,也能預見到吳國終將被滅亡,但因爲他具有剛直的性格,所以,他無法像越國的范蠡那樣隱居起來,而是要直言不諱,勸諫吳王夫差。

然而,“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加之吳王夫差並沒有伍子胥那樣的洞察力,所以,他不但聽不進伍子胥的勸諫,反而還因此懷疑、痛恨伍子胥, 這就註定了伍子胥悲慘的下場。

從某種意義上說,伍子胥的成敗,也是吳國的興衰。當吳國被越國滅掉之時,伍子胥的在天之靈是否會大笑三聲呢?以伍子胥剛直的性格,我想,他一定會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