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書》的作者是漢朝哪位史學家?對後世有何深遠影響?

《漢書》的作者是漢朝哪位史學家?對後世有何深遠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爲之釋注。其中《漢書》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補寫而成。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漢書》的作者是漢朝哪位史學家?對後世有何深遠影響?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爲“前四史”。《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

作者介紹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東漢歷史學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卒於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歲。班固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後博覽羣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著有《白虎通德論》六卷,《漢書》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班固死後,《漢書》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於是漢和帝劉肇命班固的妹妹班昭補寫“八表”,而馬續補寫《天文志》。

班昭(約45年-約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爲妻,故後世亦稱“曹大家”。

馬續,字季則,生卒年不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伏波將軍馬援侄孫,將作大匠馬嚴第七子,著名經學家馬融之弟,東漢將領。

《漢書》的作者是漢朝哪位史學家?對後世有何深遠影響? 第2張

後世影響

開創斷代史體例

首先,《漢書》開創了斷代史的敘史方法,體例爲後世沿襲。自秦漢以來,均爲君主本位政體,本朝人往往不敢直接評論本朝政治,忌諱甚多,而斷代史則合乎作者的心理,因爲前朝已滅亡,評述前朝政事,危疑較少,較易發揮。故《漢書》一出,此後歷朝官修“正史”均以斷代爲史。

班固之所以斷代爲史,並不是偶然的,而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他總結漢武帝到東漢初年,約一個半世紀的歷史著作,加以創造性的發展,其目的是爲當時統治階級的政治服務。班固認爲,《史記》的通史體例,將西漢一代“編於百王之末,側於秦項之列”,既不利於宣揚“漢德”,又難以突出漢朝的歷史地位。這是《漢書》斷代爲史的根據。

於是,《漢書》“包舉一代”,斷限起自西漢建立,終於新朝的滅亡,爲了突出劉邦,就將《高帝紀》置於首篇。這種斷代爲史的體例,受到後來封建史學家的讚譽,併成爲歷代“正史”編纂的依據。

其次,在編纂體例方面,《漢書》繼承而又發展《史記》的編纂形式,使紀傳體成爲一種更加完備的編纂體例。紀傳體是以人物傳記爲中心,雖然各自獨立成篇,但彼此間又互有聯繫,因此全書可以合成一整體。它既能扼要列舉歷史發展的大概,又可以詳細記述有關的史事。既便於查看個別人物活動的情況,又能顧及典章制度的歷史沿革,其優點極多,使紀傳體能爲後世史家所採用。

《漢書》的作者是漢朝哪位史學家?對後世有何深遠影響? 第3張

例如,《史記》雖然立了《呂后本紀》,但卻用惠帝紀年,《漢書》補立《惠帝紀》,解決《史記》在體例上的混亂;對於年月的記載也比《史記》詳細和明確。對於傳記的編排,《漢書》基本上按時間先後爲序,體例上也比《史記》整齊劃一。《漢書》繼承了紀傳體優點,此後正史均沿用紀傳體的體例。

再者,《漢書》新創立的四種志,對於西漢的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文化的記載,比《史記》更加完備,從而提高了《漢書》的史料價值。

擴大歷史研究的領域

《漢書》十“志”中,《食貨志》爲經濟制度和社會生產狀況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溝洫志》有系統地敘述了秦漢水利建設;《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疆域政區爲主體的地理著作,開創了後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學史的研究;

《禮樂志》、《郊祀志》、《刑法志》分別記載政治、軍事、法律和有關的典章制度;《五行志》、《天文志》和《律曆志》,都是研究古代自然科學的寶貴資料。《藝文志》論述古代學術思想的源流派別及是非得失,是一部極珍貴的古代文化史資料。

確立書志體

十“志”規模宏大,記事豐富,對於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都有較詳細的記載,特別是有關漢化部分更爲詳細。書志體始創於《史記》,《漢書》加以發展,後代正史的志,大抵以《漢書》十“志”爲依歸。書志體也成爲後世典章制度史的編著所模仿,如唐朝杜佑所著的《通典》。

開創目錄學

在《藝文志》中採用了劉歆《七略》的分法,將古代的學術著作區分爲六大類三十八小類,加以論述,使人們對各學術流派的演變與發展,有更清楚的瞭解。加上,又保留了《七略》的大概面貌,成爲人們研究上古至西漢末年旳學術發展演變的重要著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圖書目錄及學術文化史。

保存重要的歷史文獻

現存《漢書》約80萬字,卷帙比《史記》繁富。它增載不少重要的詔令,主要集中在帝紀部分。在許多人物傳記中,《漢書》又收入大量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方面的奏疏、對策、著述和書信。在《漢書》的十志中,也有類似的重要歷史文獻的收載,如《食貨志》收入晁錯的《論貴粟疏》等。

《漢書》還增補《史記》對於國內外各民族史的資料。例如,在《史記·匈奴列傳》的基礎上,《漢書》大量增補漢武帝以後的史實,比較完整地記述了自遠古至西漢末年匈奴民族的歷史。《漢書》又合併《史記》的南越、東越、朝鮮、西南夷諸傳,在補充大量的史實基礎上,以合傳形式寫成較爲詳細的《西南夷兩粵朝鮮傳》。

同時,《漢書》改《史記·大宛列傳》爲《西域傳》,記述今新疆境內我國各民族歷史,以及中亞和西南亞諸國史。這些記載,均是研究亞洲有關各國曆史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