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龍袍上的十二章紋都有些什麼?爲何到了清朝,十二章紋的地位下降了?

龍袍上的十二章紋都有些什麼?爲何到了清朝,十二章紋的地位下降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十二章紋,包括日、月、星辰、羣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涵蓋了天文、地理、生物、神靈等萬物規律,每章都有特殊的象徵寓意。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也;山,取其鎮也;龍,取其變也;華蟲,雉,取其文也;宗彝,虎蜼,取其孝也;藻,水草,取其潔也;火,取其明也;粉米,白米,取其養也;黼,斧形,取其斷也;黻,爲兩己向背,取其辨也。

十二種紋飾早在西周時期就已出現。《尚書·益稷》記載:“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這段文獻資料很好地證明了西周時期十二種紋飾的興起和運用,但並沒有直接指明十二章紋是周代天子的專用禮服紋飾。

龍袍上的十二章紋都有些什麼?爲何到了清朝,十二章紋的地位下降了?

東漢時十二章紋被確立爲重大禮儀專用紋飾。“天子、三公、九卿……祀天地明堂,皆……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以下)九章,九卿用華蟲(以下)七章,皆備五采……”即具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可使用的章紋數量也不一樣。自此以後,十二章紋被歷代帝王相繼使用。

隋代時對每個章紋在龍袍上的具體位置有了規定。隋煬帝在章服之制中將日、月分於兩肩,星辰列於後背,自此這種章服款式被作爲歷代統治者所沿用的即定款式。

明代維持了十二章紋的規制。明代洪武十六年明文規定了章服之制,皇帝袞冕“玄衣黃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織於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繡於裳”。

十二章紋作爲中國古代黃袍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二章紋具有獨特的文化意義和審美內涵。中國古代自“黃袍加身”以來,便把黃袍視爲皇帝權威的載體。服飾圖案通過使用太陽、月亮、花朵、鳥類和原始圖騰等元素,反映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觀念和審美思想。

中國古代的服制化要求服飾的裝飾必須嚴格按照服飾制度要求。古代服飾制度受儒家哲學所倡導的社會正統觀念的影響,居中式排列多應用於標誌性圖案,如明清時期的團龍造型;對稱式排列多應用於雙數圖案,如十二章紋中的藻與粉米,黼與黻等。體現天人和諧、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最高審美追求。

十二章紋在服飾中的構圖形式,從整體佈局來看,十二章紋以“單章”和“重章”的形式呈現。單章指的是在同一位置的左側和右側使用不同的圖案,如“日章”和“月章”。重章是指在不同位置重複使用圖案的形式,如黼章和黻章。日章和月章分別裝飾左右兩肩;黻章分佈於腋下兩側的前、後部分;星辰章分佈於領口處;宗彝章和華蟲章分佈於龍袍前後兩側的下襬部分。龍袍整體紋樣採取對稱式構圖,給人厚重沉穩之感,整體視覺效果呈對稱等腰梯形幾何結構,具有豐富而不凌亂的效果,體現出集權制對服飾的影響。

龍袍上的十二章紋都有些什麼?爲何到了清朝,十二章紋的地位下降了? 第2張

各章紋的造型設計多樣且獨特,動作特徵傳達了動物的生命力。例如,月章中的玉兔採用站姿,使兔、月、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華蟲章中的錦雞通過擡頭、展翅來表達其靈動欲翔之勢。除了動物本身的造型,其構圖最大的特點是多以左右和上下方向分佈。如龍章中,兩條龍一上一下,有迴環飛翔之感。宗彝章中,猴子和老虎的尾巴一上一下,有一弱一強的平衡之感,採用對稱式構圖的同時合理分配了視覺上強弱分配的平衡,實現了“對稱而不死板”的效果。

植物紋樣中,山章和藻章以“面”“線”結合的方式配置畫面,山章以面爲主,藻章以線爲主,曲線的曲度適中,利用色彩明度推移的方法,使畫面實現了“活”的視覺效果。此外,十二章紋中還有與生命密切相關的火與粉米。火章以線形呈現,線條粗細變化有度,統一朝向左上方,具有閃爍的效果。粉米通過點的連接形成7個同心圓,點線分佈均勻,使得“點”的存在具有“多而不亂”的效果。

皇帝黃袍的顏色依次有藍、明黃、月白、紅四種。黃色爲主色調,是等級最高的顏色,是依據中國傳統陰陽五行說而定,“五色”中的白、青、黑、赤、黃對應“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還對應“五方”中的東、西、南、北、中。其中土位於中心部位,土即地,地即帝,故黃被定爲帝王之色。《大清會典》規定,黃色用於御殿朝賀及地壇祭地、先農壇和祭太廟等場合,藍色用於祭天和天壇祈谷,紅色用於日壇朝日,月白色用於月壇夕月。

龍袍上的十二章紋都有些什麼?爲何到了清朝,十二章紋的地位下降了? 第3張

在歷代王朝的服制體系中,從統治者到諸臣百官的服飾顏色都有所不同,十二章紋中各個章紋的色彩也各有差異。據《尚書大全》記載十二章紋的色彩爲:山龍純青,華蟲純黃作會,宗彝純黑,藻純白,火純赤。如此就有白、青、黃、赤、黑五色,繡之於衣,即爲五彩。

到了清代,十二章紋地位下降。當時滿族人想以自己的服飾來同化漢人,鞏固統治,於是,十二章紋遭受冷落,只能作爲皇帝冕服衆多裝飾圖案中的一種,如不細看甚至難以發現其位置。封建帝制從黃帝興始到清朝覆滅,歷經幾千年更朝迭代,鮮有能完整傳承之物,十二章紋卻以其獨特方式貫穿整個中華文明史,見證了中國幾千年階級統治、皇權思想的興衰起伏。因此,十二章紋不僅僅體現了中國服飾文化的歷史,更是見證了中國古代皇權、社會、政治、法制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