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什麼是楊文幹謀反?事情的真相是什麼

什麼是楊文幹謀反?事情的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楊文幹謀反的故事。

武德七年六月壬戌,鎮守大唐西北邊陲的慶州都督楊文幹起兵反叛了,這讓躲在仁智宮避暑的大唐皇帝李淵又驚又怒!

驚的是,慶州地處長安城、仁智宮的西北方,在當時屬於大唐的前沿邊防重地,只要慶州軍有一支足夠強大的騎兵就可以長驅直入。

何況突厥還在北疆虎視眈眈,萬一楊文乾和突厥有了聯繫,那纔是大唐真正的危險之境,不要說夾在慶州和長安之間的仁智宮,整個關中都有可能處於突厥人的肆掠之下。

什麼是楊文幹謀反?事情的真相是什麼

怒的是,楊文乾的背後站着的是太子李建成,這不是什麼祕密。此人膽敢謀反,李淵無法相信留在長安城處理政務的太子的屁股是乾淨的。華陰楊文幹素兇詖,建成暱之,使爲慶州總管,遣募兵送京師。---《新唐書》

何況,自己也是得到東宮郎將爾朱煥、校尉橋公山的密報,太子和楊文幹往來頻繁,疑似有謀反的跡象。本意是想召喚楊文幹詢問,卻不料楊文幹居然就這麼幹脆的反了。

而讓李淵更爲惱怒的是,李建成何苦要做出這種無君無父的忤逆之事,真的太不懂事了,根本沒有體察到他的苦心。

他之所以避個暑還要把李世民帶在身邊,目的就是想把李世民調離,讓李建成能夠安心的在長安處理政務,所以他不理解李建成的心思。

惱怒之餘,李淵囚禁了李建成。(李淵)手詔召建成,建成懼,不敢往。師謩勸遂舉兵,詹事主簿趙弘智諫建成捐車服,輕往謝罪。乃詣行在所,未至,屏官屬,徑入謁,叩頭請死,投身於地,不能起。帝怒,夜囚幕中,使兵衛守。---《新唐書》

太子是被囚禁了,但叛亂還是要平定的。那麼誰來帶兵平叛,自然是跟隨他一起到仁智宮避暑的秦王李世民了。

爲了提高李世民平叛的積極性,李淵許下了他這一生中最重要的諾言,即只要李世民平了楊文幹,就廢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改立李世民爲太子。

不得不說這是極具誘惑力的。

畢竟武德七年的李世民,早已是封無可封,身爲“天策上將”的他,在大唐的權位已經是僅次於皇帝、太子(皇帝爲君,太子是儲君,對臣子而言都是君主),如果還想再進一步,汪郎不說,大家也都明白。

有什麼比李淵的親口承諾更讓人興奮,李世民自然接下了這份平叛的工作。會文幹陷寧州,帝驚,以宮近賊,夜率衛士南趣,山行十餘裏,明乃還宮。召秦王問計,對曰:“文幹豎子耳,官司當即禽之,就使假刻漏之久,正須遣一將可辦。” 帝曰:“事連建成,恐應者衆。爾自行,還,吾以爾爲太子,使建成王蜀,蜀地狹,不足爲變,若不能事汝,取之易也。” ---《新唐書》

什麼是楊文幹謀反?事情的真相是什麼 第2張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楊文幹謀反看上去極爲兇猛,來勢洶洶,但實際上成不了氣候,李世民的平叛大軍剛到達被寧州,還沒攻城,楊文幹就被自己的手下給殺了。秦王率衆趣寧州,文幹爲其下所殺,以其首降。---《新唐書》

一場莫名其妙的叛亂,一場不費吹毫之力的平叛,就這樣戲劇性的結束了。

然而更戲劇的是,平叛事件結束後,李淵居然出爾反爾,閉口不再提改立太子之事,反而放出了囚禁中的李建成,讓他重新留守長安。

李淵的這一番操作,按照史書上的說法,是李元吉聯合李淵的愛妃爲李建成求情,以及封德彝私下向李淵遊說,至於封德彝說了什麼,沒有人知道。秦王之行,元吉及內嬖更爲建成請,封德彝亦陰說帝,由是意解,復詔建成居守。---《新唐書》

到此,問題就出現了。

楊文幹謀反,到底是不是接到了李建成的命令?

如果是,那爲什麼李建成在得知楊文幹謀反後,不接受太子舍人徐師謨的建議,起兵佔據長安,反而接受詹事主簿趙弘智的建議,跑到仁智宮去認錯了?

如果不是,那楊文幹爲什麼不好好做他的慶州都督,爲李建成蓄積力量,反而招呼不打一聲就謀反了?

當然,有一種史觀認爲,楊文幹謀反是李世民一手策劃的。

作爲定鼎大唐江山的李世民,爲了奪取皇位,收買了東宮的人對太子和楊文幹進行污衊,想以此激起楊文幹反叛。這樣,一可以削弱太子的親信勢力,二是想借平叛之力,獲取皇帝親口許諾的太子之位。

那麼問題是,在此之前,李世民又如何肯定李淵會因爲急於平叛,而許諾改立他爲太子呢?

所以這種種的背後邏輯,汪郎認爲並不成立,也不合理,但歷史總是會留下蛛絲馬跡的。

什麼是楊文幹謀反?事情的真相是什麼 第3張

事實上,在楊文幹倉促起兵前,見過一個名叫宇文穎的人。

這個人是李淵接到太子和楊文幹疑似謀反的密報後,派到慶州詔楊文幹去仁智宮詢問的使者,楊文幹就是在見了宇文穎後起兵反唐的。

但宇文穎的背後並不是秦王李世民,而是齊王李元吉。

也就是說,策劃楊文幹謀反的幕後黑手是李元吉,他想借一箭雙鵰之計射殺李建成、李世民,從而除掉阻擋自己奪取皇位的絆腳石。帝遣司農卿宇文穎驛召文幹,元吉陰結穎,使告文幹,文幹遽率兵反。---《新唐書》

什麼是當局者迷?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就是!

父子三人都是這場皇位爭奪戰的當事人,對於楊文幹謀反,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會有局外人蔘與進來,所以李淵的失信,反而促使東宮和天策府之間的鬥爭進入了白熱化。

那麼,李元吉這一箭雙鵰之舉高不高明呢?汪郎以爲,非常高明!

因爲他成功的用自己的外表和言行迷惑了自己的父親和哥哥,攪混了大唐的水,差點撈到了一條大魚,太子之位。

李元吉,李淵第四子,封齊王!

他雖然是太穆皇后親生的,是爲嫡子,但並不受竇皇后喜愛。成年後,愛好軍事,爲人驕傲奢侈,桀驁不馴。

這樣的李元吉,自然讓李建成、李世民放鬆了警惕。但他並非庸才,相反,還頗有才幹,對皇位也是虎視眈眈。

只是李元吉非常清楚,論身份不及嫡長子的大哥李建成,論功績比不過定鼎大唐的二哥李世民,所以要想奪取太子之位,就必須除去自己的兩位哥哥。

這個過程必須小心,必須把自己摘除出去,而且必須要有人背鍋。

李元吉最高明的地方就在於,他選中的背鍋俠不是別人,而是太子李建成。

他想借李建成的手除掉李世民,就能騰出手專門對付李建成,這比先除掉李建成,再對付李世民容易得多了。

在策劃楊文幹謀反之前,李元吉就打算以太子之名刺殺李世民。初,齊王元吉勸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當爲兄手刃之!” 世民從上幸元吉第,元吉伏護軍宇文寶於寢內,欲刺世民;建成性頗仁厚,遽止之。元吉慍曰:“爲兄計耳,於我何有!”---《資治通籤.唐紀七》

什麼是楊文幹謀反?事情的真相是什麼 第4張

有人要問,李建成又不是傻子,怎麼就想不到李元吉是借刀殺人呢?朋友們,我們需要明白一點,李世民的天策府幾乎彙集了當時大唐最優秀的文臣武將,勢力已經遠超李建成的東宮。

面對天策府日益膨脹的勢力,李建成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前文汪郎已經說過,李世民已經封無可封,如果再進一步,那就只有太子之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建成急需增加自己的力量對抗天策府,在面對李元吉的主動投靠時,他又如何拒絕得了?

即使李建成意識到李元吉是在借刀殺人,但當時的很多東宮謀臣,如魏徵,也一直鼓動他要先下手爲強,殺了李世民。

這樣一來,就算李建成想到了李元吉的小九九,也會拋之腦後。

所以,李元吉策劃楊文幹謀反,可謂是下了一盤大棋。

他的計劃是先買通東宮的人,放出李建成意圖和楊文幹謀反的風聲,並通過宇文穎策動楊文幹謀反,然後自己帶兵平叛,再由宇文穎背後捅楊文幹一刀,乾淨利落的完成平叛任務,從而把李建成拉下馬。

拉下李建成後,再通過李淵身邊的寵臣,如封德彝進行遊說,把楊文幹謀反的原因全部推到李世民的身上,根由就是李世民窺視太子之位,故意收買東宮部將誣告太子,又借楊文幹對李建成的忠心激怒人家謀反,借平叛之名謀取皇位繼承權,漠視兄弟手足之情。

李元吉能生出一箭雙鵰之計,關鍵就在於他在人脈上的拓展是極有成效的,如中書令封德彝就甘願爲他驅使。內結宮掖,遞加稱譽,又厚賂中書令封倫以爲黨助。由是高祖頗疏太宗而加愛元吉。---《舊唐書》

什麼是楊文幹謀反?事情的真相是什麼 第5張

實事求是的說,李元吉的謀劃大體上是可行的。

只是他算漏了一招,李世民畢竟是定鼎大唐的第一人,所以就算有封德彝爲他奔走,遊說,李淵第一時間想到的平叛大將還是李世民,爲此還許下了改立太子的承諾。

而太子李建成也沒有因爲膽懼、慌亂,就起兵佔據長安,反抗自己的父親,反而跑到仁智宮向李淵認罪。

眼看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不保,李世民就要從天策上將晉升爲太子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他李元吉這一生恐怕都沒有機會了。

無奈之下,他只能更改策略,站出來保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爲下一次謀劃尋找機會。

而正是漏算了這一步,使得李元吉留下了歷史的遺憾。

因爲兩年後,面對李建成、李元吉的咄咄逼人,已經到達忍耐極限的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大唐開始進入了貞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