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眼裏,安祿山是個忠厚老實的人嗎?

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眼裏,安祿山是個忠厚老實的人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祿山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矛盾論》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這句話用在安祿山身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爲他除了外部因素有利外,內部因素也很有利。

第一,安祿山很能打。

唐朝開元年間,邊疆少數民族的勢力很大,動不動就“組團”打劫一次,所以唐軍壓力很大,交流也說不清楚,中間隔着好幾層翻譯,早就不知所云了。到了最後,唐軍只能躲起來當烏龜,天苦不堪言。

然而,安祿山到任後,他卻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由於擁有少數民族的天然優勢,跟這些同胞進行交流,安祿山一點都不費事(精通九門番語)。

對於那些聽勸的同胞,安祿山進行了很耐心的勸解;對於那些話不投機的同胞,安祿山也進行了非常耐心的攻打。很快,在這種要麼吃蘿蔔、要麼挨棍棒的選擇下,大家全都服氣了,邊疆也徹底太平了。

當然了,在那個星光璀璨的時代裏,比安祿山能打的勇士、更加驍勇善戰的將領,簡直多如牛毛。可見,光會打仗,安祿山根本不可能會成功。那麼,他到底是憑藉什麼獲得了皇帝的最高信任,最終取得成功的呢?

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眼裏,安祿山是個忠厚老實的人嗎?

第二,安祿山特別能“騙”。

根據古書記載,安祿山“外若癡直,內實狡黠”,外表憨直,其實內心很狡猾。

除此之外,每每評價安祿山的時候,這些人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說堂的大唐江山,高祖、太宗皇帝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居然讓這麼一個騙子給廢掉了。

實際上,持這種觀點的人有點天真。

要知道,以唐玄宗爲首的那撥人,基本上都是帝國智商最高的人,加上各種血雨腥風的較量,這麼多年下來,生人一來,隨便打量幾眼,就能把這個人徹底定性。要是在這羣人面前耍花招,那就是自取滅亡。

可見,能夠忽悠住這麼多的老狐狸,且一忽悠就是好幾十年,安祿山即使是一個騙子,也是一個有天賦的騙子。

一般人在騙人的時候,都知道自己在騙人,而根據史料分析,安祿山在騙人的時候,反而樂在其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騙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大家爲什麼笑!

由此可見,這種天賦真不知道是太傻,還是太會“僞裝”了。

第一個例子:鄙視太子

有一年,安祿山覲見唐玄宗,太子也在場,結果在拜完唐玄宗後,唐玄宗讓他給太子行禮,安祿山就是不拜。除此之外,他還說了一句非常“傻”的話:

“臣蕃人,不識朝儀,不知太子是何官?”

唐玄宗一聽就樂了!到底是邊疆之人,不懂禮儀,唐玄宗就告訴他,太子是國家的儲君、未來國家的繼承人。

這一下子,安祿山才“恍然大悟”地說道:“臣愚蠢,只知陛下,不知太子,今當萬死!”

此言一出,唐玄宗繼續高興呀,這個人心裏只有我,根本不知道太子,這人太忠心了,我怎麼不加以重用呢?

第二個例子:拜楊貴妃爲“媽”。

天寶六年(747年),在一次家宴中,安祿山藉着高興勁,要拜楊貴妃爲媽。要知道,當時安祿山已經四十五歲了,楊貴妃才二十九歲,這根本就是亂來嘛!但是,唐玄宗看他傻得可愛,居然同意了。

更搞笑的是,自從認了楊貴妃以後,安祿山的禮儀就全都變了。每次唐玄宗和楊貴妃同座時,安祿山必先拜楊貴妃,再拜唐玄宗。唐玄宗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還從來沒有見過這種事情,就問這是怎麼回章事呀。結果,這個“憨厚老實”的胡人是這樣回答的:“胡人先母,而後父。”

所謂的“大智若愚”,估計也就如此了。

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眼裏,安祿山是個忠厚老實的人嗎? 第2張

所以,在唐玄宗的眼中,這個安祿山憨厚老實、傻得可愛、忠心耿耿,還能征善戰。這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呀,必須加以重用!那麼,怎麼重用呢?

第一,加官。

天寶元年(742年),安祿山被封平盧節度使;天寶三年(744年),兼職范陽節度使;天寶十年(751年),又兼河東節度使。平盧節度使管遼東,范陽節度使管北京,河東節度使管太原,全都是戰略顯赫的要地。

除此之外,三鎮的所有兵力加起來超過了二十萬!這個數字是一個什麼概念?大唐所有的邊防軍總數也就不到五十萬人,一個安祿山居然掌管了全國40%的兵馬,人數更是中央軍的數倍!

第二,晉爵。

在當時的唐朝,每年都要考覈官員,按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九等來排列。天寶九年(750年),安祿山獲得了“上”這個評價。

“上”是一個什麼概念?一句話:大唐未有之格局!

遙想當年,姚崇號稱天下第一賢相,不過是“上中”;李林甫把持朝廷十九載,地位無人能敵,也不過是“上下”。因此,“上上”這個評價,基本上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評價,含義跟聖賢差不多了。結果,這個裝傻充愣的胡人安祿山居然得到了!這還不算,唐玄宗還賞賜他“東平郡王”的爵位稱號。邊將封王,這也是唐朝歷史上的頭一遭。

當然了,不管安祿山獲得多麼多的官職,得到多麼大的賞賜,擁有多麼多的兵馬,他也絕對不敢造次,因爲在當時的朝廷中,還有一個人能夠鎮得住他,讓安祿山心存芥蒂、痛苦不已。

這個人,就是“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眼裏,安祿山是個忠厚老實的人嗎? 第3張

要知道,安祿山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連當今皇帝都被他玩弄於股掌之上,他還會瞧得起誰呢?唯獨這個李林甫,他心服口服。

因爲這個宰相太聰明瞭,每次李林甫和安祿山說話的時候,安祿山的話還沒有出口,李林甫就知道他要幹什麼了。而對於這個比自己聰明十萬倍的人,安祿山也只有服氣的份了。

他終於承認了,在這個絕頂聰明的人面前,自己就是一個“透明體”!

因此,只要面對李林甫,即使是大冬天,安祿山也能緊張得大汗淋漓,徹底溼透三層皮襖。這時候,李林甫往往會“撫以溫情,自解披袍以覆之”,也就是脫下自己的衣服給安祿山披上,送給他春天一樣的溫暖。當然了,穿上這件李林甫的袍子,安祿山到底是溫暖還是更加寒冷,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從那以後,安祿山徹底臣服了。

他不再稱呼李林甫爲“大人”了,而是稱呼這個家裏排行第十的人爲“十郎”。

在唐朝那個時代裏,在沒有血緣關係情況下,只有僕人叫主人,才叫“郎”。

此後,每逢安祿山派人去京城辦事,當這些人回來後,安祿山一定會先問道:“十郎何言?”

如果手下說,李林甫表揚了自己,安祿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開心好一陣子。反之,如果李林甫說:“告訴你們的安大夫,讓他老實點!”這一下子,安祿山會嚇得臉色蒼白,會躺在牀上喃喃自語道:“完了完了,這回我死定了!”

這就是安祿山和李林甫的故事。可見,只要大唐還有這隻“郎”,哪怕安祿山是一頭猛虎、蛟龍,他也絕不敢造次,更不敢興風作浪。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卻伴隨着這個郎的死,最終被畫上了一個句號。

天寶十一年(752年)十一月,李林甫在家中鬱鬱而終,享年七十一歲。

從此之後,這普天之下,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制服這頭“猛虎野獸”了。

一個天下大亂的時代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