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李元芳任檢校千牛衛大將軍,他的這個官職到底有何來歷?

李元芳任檢校千牛衛大將軍,他的這個官職到底有何來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種帝王隨身攜帶的防身御刀,叫做"千牛刀",名字就是典出《莊子》,寓意"銳利可斬千牛"。

關於"千牛刀"出現的記載,較早可見於南朝劉宋。蕭子顯(蕭道成的孫子)《南齊書》:"玉夫(楊玉夫)與其黨陳奉伯等二十五人同謀,於氈屋中取千牛刀殺蒼梧王(南朝宋"後廢帝"劉昱)"。說的是一場著名的宮廷政變:南朝宋元徽五年(公元477年)七月七日半夜,楊玉夫和楊萬年潛入仁壽殿,乘劉昱熟睡如泥時,用皇帝劉昱自己的千牛刀殺掉了皇帝。

李元芳任檢校千牛衛大將軍,他的這個官職到底有何來歷?

北朝北魏的時候,出現了一種高級禁衛武官,他們除了負責皇帝的安全,還掌執御刀"千牛刀",這種禁衛武官就是--"千牛備身"。

最初"千牛備身"出現的時候,似乎並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統領這些武官。後來,北魏孝明帝中期出了"領左右",很可能就統領着"千牛備身"。再往後,歷朝歷代統領"千牛備身"的機構名稱不斷變化,在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稱"左右千牛府",到了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改爲"左右千牛衛"。"千牛衛",正是因爲它統領着禁衛武官"千牛備身"而得名。

唐代禁衛軍分爲南、北兩衙,左右千牛衛是南衙衛兵。

南衙衛兵就是"十六衛",是國家軍隊。 唐朝實行"府兵制",在"南衙十六衛"中,除左右千牛衛和左右監門衛不領府兵、只負責警衛外,前"十二衛"都遙領全國府兵。

北衙禁軍由"北門屯營"逐漸發展爲"北衙六軍"等,其中最爲有名的一支就是"羽林軍"。北衙禁軍是皇帝私人軍隊,是"募兵",由皇帝親信指揮。南北衙禁衛軍共同衛戍皇宮和京師,並相互牽制。但盛唐之後,"南衙府兵"逐漸衰敗,"北衙禁軍"逐漸成爲中央政權的唯一依靠。

李元芳任檢校千牛衛大將軍,他的這個官職到底有何來歷? 第2張

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系》中,李元芳是檢校千牛衛大將軍,狄仁傑的衛隊是千牛衛。連武則天的內衛在名義上也屬於千牛衛。

唐制,官員有虛銜和實授兩種,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是虛銜(相當於現代的軍銜),並無實際權力,相當於榮譽職務。王孝傑、桓斌、權善才這三個大將軍雖掌握有實權,但和漢朝的大將軍並不完全一樣,唐的大將軍很多,大將軍只是軍銜(相當於現代的上將吧),不被實授指揮權的話就是個閒人,不象漢朝的大司馬大將軍,那是全國軍隊的司令。唐朝的軍區司令在早期叫某某道大總管(只管軍,不能管政),全國共分十五道, 比如河北道行軍大總管就相當於現代的北京軍區司令,但並不 一定是大將軍擔任,狄仁傑就做過河北道行軍副大總管(正的是太子掛了個名,他實際是正的),到唐玄宗時改名叫節度使, 全國分十節度,統管轄區內一切軍、政事務,這一變化正是唐衰落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這個"檢校千牛衛大將軍"實際上是相當於現代的陸軍上將,給總理做跟班。

而檢校千牛衛大將軍, "檢校",是"詔除"(皇帝下詔單批)而非"正命"(通過吏部正式任命)的"加官"。在唐代官制中有兩種可能的情況

第一,"兼領"或者"代理",即本來就有一定的職位,"兼領"平級/低級的另一種職位。如唐初南衙十六衛的將領經常"檢校"北衙羽林將軍--"某衛大將軍(正三品)檢校羽林將軍(從三品)";長孫無忌以"太尉(正一品)"身份"檢校中書令(正三品)"。

第二,並不需要真正地履職的額外加官。類似於現代的榮譽主席的意思。如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但實際上他根本不需要到工部去任職。

所以從劇情上看,李元芳的"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更可能是屬於第二種情況,因爲他之前只是"千牛衛中郎將(正四品下)",級別比"大將軍(正三品)"低兩級,不屬於"兼領平級/低級官職"的情況,而且李元芳並不在"千牛衛"管事、不參與大型朝會、儀仗,只是跟着狄仁傑四處查案。

到了北宋,府兵制早已土崩瓦解,"南衙十六衛"更是不復存在。宋朝的"十六衛"只是一種虛銜,並不是職能機構,只是設有"上將軍、大將軍、將軍"等官職,沒有職能、沒有權力、沒有屬兵、沒有定額。作爲"十六衛"之二的"左右千牛衛",在宋代,被用來封降君,"千牛衛"早已有名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