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孫洙和徐玉蘭編選《唐詩三百首》的目的是什麼?

孫洙和徐玉蘭編選《唐詩三百首》的目的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朝編選的唐詩選本已有數百種之多,但影響力最大也最爲我們所熟知的當屬無錫人蘅塘退士孫洙和夫人徐玉蘭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熟讀唐詩三百首, 不會吟詩也會吟”, 蘅塘退士孫洙《唐詩三百首》以實用爲目的, 以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爲原則,追求自然的審美情趣和含蓄蘊藉的風格, 這是《唐詩三百首》所表現出來的審美價值取向。這種審美價值取向根植於中國深厚的文化土壤, 從而使《唐詩三百首》成爲“風行海內, 幾至家置一編”的佳構。同時,《唐詩三百首》的用意還在爲人們指導學詩、寫詩的門徑。

清人施補華在《峴墉說詩》中指出:“學詩須從五律起, 進之可爲七古, 充之可爲七律, 截之可爲五絕, 充而截之可爲七絕。”施是同治年間人, 雖然晚出於蘅塘退士孫洙, 但這種觀點從創作的角度來說, 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從每句的字數來說, 五言比七言少兩個字, 要求語言精煉, 須在錘鍊上苦下功夫;從全詩來看, 五律比五絕多了兩聯, 又多了一項講究對仗的功夫, 這是與七言律詩息息相通的。由此可見, 《唐詩三百首》選五律最多, 計80首;又選七絕壓卷, 合七言樂府共70首, 其意義就在於此。至於它分體排列的體制, 也是爲了便於學詩者的直接仿效, 突出它的範本特點。

此外, 還力求選擇藝術形式典範性較強的作品, 以利讀者仿作。這從蘅塘退士孫洙的許多評註可以看出, 他的重點在於指點作法。他的評註, 大多從詩歌的篇章結構入手, 如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詩, 起筆即有“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的慨嘆, 蘅塘退士孫洙對首聯的批語是:“憑空落筆, 若不著題, 而自有神會。”末聯批語則是“應上半首”, 指出此詩首尾呼應的結構特點。又如評杜甫的《望嶽》“字字是望……結明望宇”。至於《春望》詩的開頭兩聯批語則是“四句十八層”;“烽火連三月”句批語云:“承感時”;“家書抵萬金”批語云:“承恨別”, 指出其意脈相承的特點。這些批語對讀者瞭解詩歌的構思很有幫助。

孫洙和徐玉蘭編選《唐詩三百首》的目的是什麼?

有的批語着眼於藝術表現方法, 杜牧《秋夕》批語云:“層層佈景, 是一幅著色人物畫, 只‘坐看’二字, 逗出情思, 便通身靈動。”此詩無一抒情語, “坐看”二字透露了宮女哀怨與期待的複雜感情, 含蓄蘊藉, 耐人尋味, 這個旁批頗爲精闢。在元稹《遣悲懷》詩中批語則雲:“古今悼亡詩充棟, 終未能出此三首範圍者, 勿以淺近忽之。”指出了是詩語淺情深的藝術特點。又如溫庭筠《瑤瑟怨》批語是:“通首佈景, 只‘夢不成’三字微露怨意。”這些批語總結了融景於情的創作經驗, 強調詩歌藝術含蓄的重要性。蘅塘退士孫洙欣賞“言近旨遠”的詩歌, 寓無限之意於不言之中, 讓讀者吟詠想象而得之。他從創作的角度指出, 抒情寫景應以最精煉的語言表現豐富的內容, 這類批語在書中隨處可見, 如評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是“二句十四層”。詩歌不僅寫了風、天、猿、渚、沙、鳥六種事物, 還描寫了它們的聲音色澤和情狀, 秋聲秋色, 構成了蕭瑟的深秋意境。

孫洙和徐玉蘭編選《唐詩三百首》的目的是什麼? 第2張

蘅塘退士孫洙於詩崇尚自然, 他非常注意總結這方面的經驗。如宋之問的《題大庾嶺北驛》“陽月南飛雁, 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 何日復歸來”的批語是:“四句一氣旋折, 神味無窮。”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批語云:“一氣旋折, 八句如一句, 而開合動盪, 元氣渾然, 自是神來之作。”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批語云:“一氣貫注, 八句如一句, 與少陵‘聞官軍作’同一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