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劉徹做了兩件對後世影響頗深的事,具體是怎麼回事?

漢武帝劉徹做了兩件對後世影響頗深的事,具體是怎麼回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第七位皇帝,是古代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皇帝之一,奠定漢王朝強盛的局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劉啓不幸逝世,年僅十六歲的劉徹繼承帝位,成爲了西漢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在劉徹繼位之前,漢文帝與漢景帝的各項措施已經實施了多年,百姓生活安康、賢良之臣數不勝數、朝廷清明、社會安定,這些都爲劉徹登基以後的一展宏圖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漢武帝劉徹做了兩件對後世影響頗深的事,具體是怎麼回事?

在漢武帝繼位以後,一改前人們的“無爲而治”的做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方面,爲加強中央集權,實行推恩令,將諸侯國的領土越分越小,有效的控制了諸侯國的勢力;在經濟上,進行幣制改革,並且決定將鹽鐵這種利潤高,容易引起變動的行業控制權集中在政府手中,就這樣,使得漢朝的經濟在國家的掌控之下平穩發展;在軍事方面,由於經濟的支持,使得漢朝兵強馬壯,漢武帝決定直接與匈奴開戰,打服了匈奴人,並且直接遠征朝鮮,將朝鮮納入了漢朝的領域範圍。但是除了這些舉措以外,劉徹還做了更加有名的兩件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張騫出使西域”。

一、從此儒家成爲了唯一正統學說

在漢武帝繼位以前,漢朝主要是採納以老子爲主的道家思想,主要強調“無爲而治”,而在漢武帝即位以後,聽取了董仲舒的意見,開始了以儒家爲尊的歷史。採取儒家思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道家學說已經無法滿足統治者的需要。西漢建立初期經濟需要恢復,而道家能夠滿足恢復的要求,因此成爲了主流學說。但是漢武帝時期,經濟繁榮,這種思想已經落後了,而儒家主要宣揚的三綱五常正好能夠滿足皇帝的需求,自然佔據了主流地位。當然,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與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

漢武帝劉徹做了兩件對後世影響頗深的事,具體是怎麼回事? 第2張

在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之中,更加強調神化皇權,他提出的“天人感應”和“大一統”學說將皇帝放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百姓要遵守禮法,崇拜皇帝,因爲皇帝就相當於替天說話。同時,他還提出了“三綱五常”,將君權和神權相提並論,致使皇帝的威嚴越來越高。就這樣,儒學經過一系列的創新,成功符合了時代的發展,成爲了唯一的正統學說,儒學獨樹一幟的局面正式形成。

二、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爲了與西域的大月氏聯手,一起打敗匈奴,派遣使臣張騫前往西域與大月氏國王商議此事。張騫信心滿滿地帶着部隊從長安出發,但是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張騫就被匈奴人發現並阻攔了下來,抓捕回了匈奴人的地盤。匈奴人瞭解了張騫的任務後,試圖威逼利誘他放棄此任務,留在匈奴。但是張騫誓死不從,就這樣張騫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生活了十多年。艱難的環境並沒有打消張騫要完成的任務的心,在一次精心謀劃之下,張騫終於逃了出來,但是在他被關押的這段時間,大月氏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騫只能無功而返。

《太史公自序》: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脩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

漢武帝劉徹做了兩件對後世影響頗深的事,具體是怎麼回事? 第3張

後來,爲了加強同西域各國的交流,增進對其的瞭解,於是漢武帝命令張騫二次出使西域。這次出行,張騫去了很多的國家,與各國開展了友好交流,並且對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有了更加清楚的瞭解,開通了從中原前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此外他還將西域地區的動植物、布料、樂器等許多物品帶回了中國,爲中國豐富多彩的歷史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結語

其實無論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是命令張騫出使西域,這些行爲的決策者都是漢武帝,正是因爲漢武帝有着治世之才,又能夠知人善任,纔能有如此成就。漢武帝有着雄才大略,數次擊退匈奴的侵略,不斷地擴張版圖,使漢朝的疆域擴張許多,漢朝的影響力也不斷地增加,成爲了歷史上的一代英明之主。

而對儒學的尊重則奠定了以後兩千多年的儒學獨尊場面,使得我們現代人也深受影響。我們流傳在血肉裏的修養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總而言之,漢武帝也許做過一些錯事,但是在其執政期間的時代昌盛足以證明他沒有辜負皇帝這個稱號,足以擔得其“盛世明君”四個字。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