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杭州爲什麼古稱爲臨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稱呼?

杭州爲什麼古稱爲臨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稱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杭州的古稱爲什麼叫臨安,臨安是怎麼來的,臨安的歷史有多久了?杭州在古代的稱呼有哪些?帶着上述疑問小編來爲大家解答有臨安和杭州的歷史:

杭州爲什麼叫臨安,臨安一詞怎麼來的

臨安市系原臨安、於潛、昌化縣臺並。漢以前三縣均無建制。臨安秦、漢時爲會稽郡餘杭縣地,東漢建安16年(211年)分餘杭置臨水縣,縣治在高樂。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臨安縣,隸屬吳興郡。唐屬杭州餘杭郡。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遷縣治於西墅保錦山下,明洪武初(1368年)遷東市太廟山右。於潛、昌化秦屬鄣郡。

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置丹陽郡,領縣有於潛,東漢更名爲於潛縣。昌化屬於潛縣境。晉時臨安、於潛(含昌化)同屬吳興郡,隋時同屬杭州。唐垂拱二年(686年)析於潛置紫溪縣,與臨安、於潛同屬杭州餘杭郡。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紫溪改名稱昌化縣。

杭州爲什麼古稱爲臨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稱呼?

自宋以後,臨安、於潛、昌化縣建置和名稱基本穩定。北宋屬杭州,南宋屬臨安府。元屬杭州路。明屬杭州府,清因之。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直屬於省。民國24 年(1935年),屬浙江省吳興行政督禁區。民國37年(1948年)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署駐臨安縣衣錦鎮。

1949年臨安、於潛、昌化相繼解放後屬臨安專區。1953年撤銷臨安專區改屬嘉興專區。1955年,於潛、昌化劃入建德專區。1957年,臨安縣劃入建德專區。1958年,撤銷餘杭縣,併入臨安縣;撤銷於潛縣,併入昌化縣;同年12月,撤銷建德專區,臨安、昌化劃歸嘉興專區。1960年撤銷昌化縣,併入臨安縣,劃歸杭州市領導。1996年臨安撤縣建市。

杭州(臨安)的歷史

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裏,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爲“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爲“餘”,乃名“餘杭”。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爲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

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爲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週三十六裏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年),改置爲餘杭郡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爲“錢塘”。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至南宋爲首都改臨安,後世仍稱杭州。

杭州爲什麼古稱爲臨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稱呼? 第2張

歷史上杭州的古稱

上有天堂,下游蘇杭。杭州最牛的別名是“天堂”。另外,杭州自古及今曾有很多名字:

1、餘杭

傳說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裏,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爲“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爲“餘”,乃名“餘杭”。

2、錢唐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

3、臨江郡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爲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4、杭州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爲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週三十六裏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

5、錢塘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爲“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複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爲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

6、臨安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於杭州,爲行在所,升爲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

7、杭縣及杭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杭州府,合併錢塘、仁和兩縣爲杭縣,仍爲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舊屬諸縣直屬於省。

杭州名字的演變歷史

杭州爲什麼古稱爲臨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稱呼? 第3張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於“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爲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裏,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爲“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爲“餘”,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爲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爲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爲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峯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錢唐縣爲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