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什麼是銅錢之戰?三國時代的三次貨幣戰爭

什麼是銅錢之戰?三國時代的三次貨幣戰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銅錢之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西漢末年的時候,江南一代還是一片蠻夷之地,當年赤眉軍禍亂天下,當時的世家大族爲了躲避戰亂,帶領族人、流民渡江逃難,纔來到了江南這片土地,這些西漢的世族大家成了第一批開發江南的人。

《新唐書》裏記載,江南揚州的陸姓祖先始於春秋齊國的大夫陸發,後來陸姓子孫在西漢戰亂時南渡,開始在江南生活。而因爲火燒劉備八百里連營而被後世熟知的陸遜,就是這支陸姓的子孫。甚至陸姓子孫在後來的唐朝還多次入朝爲相。而在三國時代,以陸遜爲代表的陸家是江南一代的豪門大族之一。

這些豪門大族在當時都擁有私人武裝,而且軍隊的控制權,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始終控制在家族手中,這些豪門大族的實力在當時是非常強的,強到連孫吳之主孫權都要忌憚三分。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在三國這樣的戰亂年代,一切都要憑實力說話,這些豪門大族因爲實力強橫,根本不受孫權控制。

什麼是銅錢之戰?三國時代的三次貨幣戰爭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後,孫權命令陸遜乘勝追擊進軍蜀漢,結果陸遜斷然拒絕了孫權的命令,對於陸遜這種世族豪門而言,他只要守住江南,族人安居樂業即可,至於什麼逐鹿中原,聽聽就好。

對於這些實力雄厚的豪門大族,從孫堅到孫策再到孫權,誰都沒辦法,是實力不允許。孫家實在沒辦法,豪門大族玩不了,只能去收拾江南當地的土著——山越人,最後就像歷史上其他土著人的命運一樣,山越人幾乎被孫家消滅乾淨了。

但即使消滅了土著,孫吳治下的經濟仍是靠豪門大族支撐着,就連在孫吳流通的貨幣也不是孫權的官鑄貨幣,而是豪門大族鑄造的私鑄貨幣五銖錢。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誤以爲古代的戰爭靠的是將軍、士兵、陣法、兵器,實際上不管在哪個朝代,打仗打的都是經濟,沒錢還打個屁仗啊。

除了豪門大族私鑄的五銖錢,吳國的官方代表孫權也鑄造過官方貨幣,不過這些官方貨幣不是用來在江南流通的,而是用來和曹魏、蜀漢打貨幣戰的。第一次貨幣戰爭

孫吳第一次鑄造貨幣是在建安七年,這是赤壁大戰的前夕。

大戰當前,周瑜建議孫權說,江南銅礦富甲天下,有了銅礦就能造銅錢,吳國能造的銅錢不知道是曹操的多少倍,我們孫吳何懼曹操,我們可以擊潰曹魏的貨幣體系,沒錢,看他們拿什麼打仗,曹操當不攻自破。

孫權覺得周瑜的建議那是相當的有道理啊。於是開足馬力造錢,孫權造的這批錢叫“大泉五十”,大泉五十重約4克,和市面上流通的3克重標準五銖錢其實差不太多,換句話說這兩種錢的價值是差不多的,古代錢的價值是按重量算的,越重就越值錢,但孫權規定,一枚大泉五十要當50枚五銖錢花,也就是說我的一塊錢要買你50塊錢的東西,赤裸裸的搶劫啊。

但孫權要搶的不是江南的豪族也不是當地百姓甚至不是土著山越人。孫權要搶的是他的對手曹操,想象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孫權讓士兵化妝成商人把大泉五十運到曹操的地盤買糧食,一塊錢當50塊的買,但問題是曹魏的老百姓不是傻子,你說大泉五十值五十枚五銖錢就值啊,你又不是北方之主,憑什麼聽你的。

什麼是銅錢之戰?三國時代的三次貨幣戰爭 第2張

結果大泉五十在曹魏的地盤上還是一枚大泉五十當一枚五銖錢花,而曹魏的百姓拿到大泉五十後,卻經常拿着這種錢到孫吳的地盤上當50塊錢花,一塊當50塊花這可是您孫權自己規定的。

最後孫權不得不下令,停鑄大泉五十,凡是收到大泉五十一律上繳回爐重鑄,和假錢一個待遇。

有人可能質疑,孫權只要禁止吳地的物資出境,不就能防止吳國的財富流失嗎?確實沒錯,孫權也是這麼想的,但他不能這麼做,因爲如果禁止物資出境,就會損害孫吳和北方的貿易往來,而這些貿易往來主要掌握在豪門大族手中,這些豪門大族是斷然不能讓孫權這麼胡來的,我們剛剛說過,孫權對這些豪門毫無辦法,實力他不允許啊。

第一次貨幣戰爭,孫吳完敗。第二次貨幣戰爭

孫吳第二次鑄幣是在建安二十四年,這是吳蜀之戰後,這次貨幣戰爭是針對蜀漢發動的,這時候呂蒙前腳消滅了盤踞在荊州的關羽,後腳孫權就給呂蒙送來了1億枚直百五銖,讓他在蜀地搶劫。

直百五銖是劉備當年入主益州的時候鑄造的,當時蜀地流通漢代五銖錢,重約3克,劉備造的直百五銖重約10克,卻規定要當100枚五銖錢花,相當於劉備的一塊錢要當三四十塊錢花,剛剛入蜀的劉備軍隊食不果腹,衣衫襤褸,通過這種鑄大錢的搶劫方式,數月之間,兵強馬壯,大家可以想見當時是多麼一幅慘烈的搶劫情景。

後來劉備爲了進攻漢中,又鑄了一批直百五銖,這一批質量更差,減重到8克,但仍要當100枚五銖錢用,又是一番大搶特搶,甚至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爲了六出祁山找人打架,還鑄造了太平百錢,這種錢重0.1~1克,比董卓的無字小錢還要惡劣。很多從小看三國演義長大的人,怎麼都不會相信仁義聖人劉備,道德楷模諸葛軍師會幹出這種事,但歷史歸歷史,電視劇歸電視劇,不能混爲一談。

什麼是銅錢之戰?三國時代的三次貨幣戰爭 第3張

說回呂蒙,當時蜀地的直百五銖已經減重到6~8克,而孫權送來的直百五銖是按蜀漢初年的10克規格鑄造,雖然不管8克還是10克都是搶劫,但兩害相權取其輕,能少被搶點是一點,蜀地老百姓用腳投票也會選孫權的直百五銖,這批銅錢很快成了蜀地的主要流通貨幣。

一億枚直百五銖能換一百億枚五銖錢,要知道統觀東西兩漢,一共才鑄造過五百億枚五銖錢,孫權的這一億枚直百五銖徹底摧毀了蜀漢的貨幣體系,最後諸葛亮只能下令民間不得以銅錢作爲交換媒介,直接把蜀漢打回以物換物的時代。

最後,蜀漢在丟掉荊州後,幾乎丟掉了所有財富。第二次貨幣戰爭,孫吳完勝。第三次貨幣戰爭

第三次貨幣戰爭發生在孫吳赤烏九年,主要兩方還是孫吳和蜀漢。這個時候,諸葛亮已經死了,蜀漢大權落到蔣琬手中,蜀漢連年的對外戰爭,現在終於有機會休養生息了,蔣琬治理蜀地12年,主要任務就是到孫吳騙錢。

這時候孫吳與蜀漢結成了戰時同盟,共同對抗一家做大的曹魏,蔣琬經常派士兵喬裝成商人進入吳國的境內,用直百五銖去換糧食,直百五銖也就是五銖錢重量的兩倍,在蜀地因爲武力脅迫,沒辦法要當100枚五銖錢用,但到了吳國,想當100枚五銖錢花,根本沒人鳥你。

但因爲當時蜀漢與孫吳是聯盟,加上蜀漢的國家信用背書,這些直百五銖在吳地還是找到一些市場的,一枚直百五銖可以換10枚五銖錢。蔣琬確實騙到點小錢。

情況很快就開始不對了,這些得到直百五銖的吳國人,從豪門大族到平民百姓都流竄到蜀地去換錢,你蜀國不是規定1枚直百五銖能換100枚五銖錢嗎。那我就來你這用直百五銖瘋狂換糧食,在戰爭年代,糧食就是最寶貴的物資,有糧食就能活,沒有就得死。

最後連蜀地的士兵都投入到這種投機倒把的遊戲中來。發現了嗎?和建安七年的第一次貨幣戰爭是不是很像。但這次情況有反轉。

照這樣下去,蜀漢很快就會像當年孫吳一樣自食惡果。但奇蹟發生了,這個時候,陸遜站了出來,在陸遜的主導下,吳國開始了反撲行動,陸遜想,你直百五銖不是一枚當100枚五銖錢花嗎?那我就當一千枚,兩千枚,五千枚,吃死你。陸遜實在是不長記性啊,建安7年那次就是因爲孫吳在曹魏地盤上推行虛值貨幣而輸的一塌糊塗,這次又來一遍。

陸遜鑄造了大泉五千、大泉兩千、大泉當千分別可兌換5000、2000、1000枚五銖錢,這些錢比直百五銖重量還要輕,卻要當上千枚五銖錢用,這些錢無一例外都被運往蜀地。

我們剛纔說了,第一次貨幣戰爭孫吳的失敗是因爲孫權不能禁止物資出境,但蜀國可以啊,蜀國可沒有豪門大族制約蔣琬。

什麼是銅錢之戰?三國時代的三次貨幣戰爭 第4張

結果這些大錢幾乎都流回孫吳境內,這可是您吳國的法定貨幣啊,在蜀地用不了,回到祖國的懷抱總可以用了吧,最後蔣琬甚至打算用這些大泉貨幣買下江南大族的鐵礦。

陸遜的貨幣政策引起了豪門世族的強烈不滿,陸遜不得不在當年就取消大泉五千和大泉兩千,回爐重鑄。因爲這次貨幣戰爭,在豪門大族的一片反對聲中,陸遜被罷相,直到孫吳滅亡,官方都沒有再推行過貨幣。

大泉五千因爲大多在三國時期就回爐了,所以市面上很少見到,在民國時期曾經出土過兩枚,一枚據說被袁世凱之子袁克定買下,隨着袁克定的去世,這枚大泉五千也流失了,另一枚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一下。

貨幣戰爭在古往今來的各個朝代都在發生,打仗就得花錢,沒錢就打不起仗,這個簡單的邏輯很多人始終不明白,在很多人眼裏,貨幣戰爭這種高級貨應該只出現在現代,古代打仗就是兩軍對壘,熱血沸騰,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劉皇叔就是好人,曹操就是大白臉,孫權就是小透明。我不能簡單的評判這種說法的對與錯,我只是告訴你千百年前發生的一些事的另一個側面,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