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什麼是走後門?走後門竟起源於北宋

什麼是走後門?走後門竟起源於北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走後門一詞起源於何時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中國漢語博大精深中來講講這個“走後門”是個什麼意思?在今天的理解來看,走後門又有“潛規則”的意思,怎麼說呢,就是通過一種捷徑來辦事,以此來達到你自己想要的結果。走後門還有另一個說法是“上面有人”,上面有人不是說屋頂上面有人,大概的意思人脈資源很廣,黑白兩道都認識。儘管說的很隱晦,但是身在中國這樣的地方,走後門又是無人不理解的。網友們不禁要問那麼這個“走後門”這個詞是源自什麼時候的?

什麼是走後門?走後門竟起源於北宋

這一熟語據說出自北宋年間

相傳北宋徽宗繼位後,以蔡京爲相。蔡京上任後,拼命貶謫和排斥哲宗朝的舊吏,規定其子女不得爲官和入京,甚至連其詩文也不準流傳。蔡京的這一做法引起了人們強烈的不滿,民間對此多有譏嘲。在一次朝廷宴會上,聰明的藝人們藉機在筵間演出了這樣一幕戲:一個大官據案中坐,傳判各事。有個和尚要求離京出遊,可是由於其所持的戒牒是哲宗年間的,結果被判令還俗;一個道士遺失了度牒請求補發,但是由於他是哲宗年間出家的,故立即被剝下道袍,復爲百姓。這時,一個屬官上前低聲問道:“今國庫發下的俸錢一千貫,皆爲舊時錢文,如何處置?”這個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說:“那就走後門、從後門搬進來吧!”

當然這只是一則民間傳說,不足爲信。不過,在南宋吉水人羅大經所撰的《鶴林玉露》一書中卻有“留後門”一條。其文曰:“鑾輅親征,事大體重,固宜進退有據。若論兵法,則置之死地而後生矣,豈預留後門哉?留後門,則士不死戰矣……今若直前,萬一蹉跌,退將安託?要須留後門,則庶幾進退有據。”從引文中我們不難看出,書中所說的“留後門”是指“留退路”的意思。而在明人王一鶚的《總督四鎮奏議十·舉劾四鎮將令疏》一文中亦有“開後門”一詞:“佔公匠六十餘名,各色營造私開後門,物議沸騰。”這裏的“開後門”是指在房屋的兩側或後面開一些小門,以方便人們出入。

什麼是走後門?走後門竟起源於北宋 第2張

“走後門”一詞出現得很晚,它所概括的意思原本是由“走門”、“走門子”、“走門路”、“走便門”等詞語來以表達的。但是由於“走後門”一詞比“走門路”等詞更富形象性,所以它一經出現,很快就成爲漢語詞彙中的一個後起之秀,在民間廣爲傳播,並被人們頻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