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龐統指出諸葛亮的致命錯誤,劉備爲什麼不聽?

龐統指出諸葛亮的致命錯誤,劉備爲什麼不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龐統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諸葛亮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個被神化了的人物,這與《三國演義》的廣受歡迎有關。其實跳出那些光環來看的話,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主要扮演了兩個角色:一是丞相,二是軍師。這兩個身份有很大的區別,一個總鎮全局,一個出謀劃策。

龐統指出諸葛亮的致命錯誤,劉備爲什麼不聽?

出山之前,諸葛亮的身份是隱世軍師。建安六年(201年),劉備投奔劉表,積極聯絡荊襄地區的豪傑,然後請出了諸葛亮。《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記載了兩人談話的內容,諸葛亮的中心思想是這樣的:

他讓劉備“跨有荊、益,保其巖阻”,然後處理好與孫權、諸戎、夷越的關係,再建設好內部,這樣三分天下就有希望了。劉備什麼反應?一個字:“善(好)!”之後,劉備走的路線果然與諸葛亮說的相差無幾。

但史料卻記載,身爲“鳳雛”的龐統其實不怎麼認同諸葛亮的觀念。《三國志·蜀志·龐統傳》注引《九州春秋》中提到龐統曾經對劉備說:“......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注意這個用詞,“荒殘”,與諸葛亮說的全不同,龐統認爲,在三分天下的計劃裏,荊州無足輕重。那劉備後期是怎麼做的呢?《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記載,周瑜、甘寧都勸孫權來分益州一杯羹,於是孫權打算跟劉備聯合起來,瓜分益州。

龐統指出諸葛亮的致命錯誤,劉備爲什麼不聽? 第2張

但劉備想獨佔益州,於是回答:“備與璋託爲宗室......今璋得罪(你)左右,備獨竦懼......願加寬貸。若不獲請,備當放發歸於山林。”言辭懇切,看起來劉備是在真心實意爲劉璋求情,請孫權饒了他。

但後來劉備卻把關羽留下攔住孫權,自己跑去搶益州了,孫權氣得罵了一句:“滑虜乃敢挾詐!”可見劉備也認同益州比荊州更重要,荊州可以與孫權分享,但益州絕對不行。那爲什麼後來還會發生關羽因荊州而死的事情呢?

這裏必須提到一個引人注意的點,《三國志·蜀志·劉備傳》記載,公元219年劉備攻下了漢中,羣臣立馬聯合寫了一份“請願書”,希望他以“漢中、巴、蜀、廣漢、犍爲爲國”,比照漢初諸侯王的例子設官置府,這裏並沒把荊州三郡算進去。

也就是說,表面看起來事情是這樣:劉備捨不得荊州、沒把龐統指出的諸葛亮《隆中對》致命錯誤當回事,仍然堅持把關羽外派守荊州,最後導致關羽意外死去。於是劉備後悔莫及,爲了幫關羽報仇不顧羣臣勸阻,發動“夷陵之戰”。

實際上,劉備很可能早就做好了放棄荊州的打算。所有早早跟隨劉備、看過關羽立大功的人,都勸不住他;唯獨“睚眥必報”、半路背主投奔劉備的法正,被諸葛亮認定爲“能制主上”人選,因爲法正是唯一可能陳說關羽罪過、破解“報仇”說辭、曉以利害勸住劉備的存在。

不管關羽之死劉備有多少故意成分,不管劉備攻打東吳爲關羽報仇的心有幾分真,法正已經死了,沒人能用有效的辦法勸住劉備,這讓劉備吃了面子工程的大虧,最終病逝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留下一個需要諸葛亮全盤負責的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