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始皇爲何能橫掃八方?這項措施奠定基礎!

秦始皇爲何能橫掃八方?這項措施奠定基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秦始皇爲何能橫掃八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歷史上,歷朝歷代不乏奇人,往往大咖們的一個看似簡單或者理所當然的舉措,就能使歷史產生拐點,要麼富國強兵,要麼山河易手。掌握至高無上權力的一國之君,更能通過智慧的、或者昏聵的舉措,瞬間一語奠定天下大局的基礎。

現代人都知道一句話,叫做“要致富,先修路”,意思是道路交通的狀況,直接制約着經濟的發展,發達的交通是奠定物流暢通的基礎,是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壯大的保證。

秦始皇爲何能橫掃八方?這項措施奠定基礎!

當閱讀歷史時,我們發現,早在兩千多年前,千古一帝秦始皇就清楚地意識到了“修路”的重要性,並因此得以橫掃八荒,使秦的版圖向西南部極大延伸。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天下登基稱帝。六年後,秦始皇派出大軍30萬,由蒙恬率領,旌旗浩蕩,劍指北方的匈奴,只用了短短數月,就擊潰猝不及防的匈奴人,佔領了今河南一帶水草肥美之地,匈奴人向北方撤離,進入大漠地區。緊接着,在公元前214年,秦軍繼續北渡黃河追擊匈奴,一時之間大漠上征塵狼煙四起,兵戈箭雨遮天,匈奴人大敗,徹底逃出河套地區。於是,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以防匈奴人捲土重來。

秦始皇爲何能橫掃八方?這項措施奠定基礎! 第2張

北方的威脅解除後,南邊的“蠻夷”還沒臣服於大秦腳下,秦始皇便考慮起南征的方略來。

雲貴川地區在秦漢時代就已經生活着大大小小几十個少數民族,地形複雜,高山大川形成自然天塹,豺狼出沒、瘴氣瀰漫,構成了易守難攻的蠻荒地勢。同時,這裏的少數民族居住分散,有戰則成羣而出,無戰則散居各處,要想在短時間內摧毀其抵抗力量,無異於癡人說夢,大秦的虎狼之師根本派不上用場。

秦始皇爲何能橫掃八方?這項措施奠定基礎! 第3張

這時,自詡“超三皇蓋五帝”的秦始皇靈光一閃,出臺了一項英明舉措——修路!

有了大路,就可以溝通大秦與西南地區的聯繫,軍隊便可浩浩蕩蕩直撲蠻荒,後勤物資就能水一般運往戰場。很快,秦始皇便下令全國徵召人手,投入到修路大軍中。工程開始後,通往西南蠻荒的叢山峻嶺間,擁擠着千萬勞工,伐木搭橋、燒石鑿路,使用原始的工具,在古代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勞作。數年後,人跡罕至的蠻荒之地,一條起於巴蜀棧道的5尺寬的大路,向西南方向蜿蜒而去,雲貴川地區與世隔絕的狀況有史以來第一次被打破。

秦始皇爲何能橫掃八方?這項措施奠定基礎! 第4張

兵強馬壯的秦軍,帶着朝廷派出的官吏,用壓倒一切的絕對優勢,進駐大西南,在這裏設置行政機構,貫徹“書同文車同軌”的方針。秦朝的金戈鐵馬又繼續向嶺南進發,打算一舉征服整個南方。

然而,50萬秦軍卻在嶺南遭遇越人的頑強抵抗。越人利用本地複雜的地形,與秦軍打起了最早的“游擊戰”。在深山老林中,越人採取“遇弱則戰、遇強則散”的作戰方法,使得秦軍進退兩難,軍需物資供應難繼。此時,秦始皇的英明智慧再次經受住了考驗,他又出臺了一項舉措——興修水路。陸地上可以修路,水上照樣可以“修路”啊!

秦始皇爲何能橫掃八方?這項措施奠定基礎! 第5張

監御史史祿領命興修水路,打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連接,開鑿運河,保障軍需物資的運輸。

皇帝只出點子,將朝廷舉措落實就要靠個人了。開鑿運河就現代而言也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對於古人來說,這就跟上天入地一般無法想象。古人的忠君思想深入骨髓,君王的命令不可違背,況且,如果完不成朝廷的指令,其結果可想而知。但是,史祿也算是一個肱骨之才,他充分發揮了個人智慧,找到一條最省力的捷徑,完成了秦始皇下達的任務。

秦始皇爲何能橫掃八方?這項措施奠定基礎! 第6張

經過對兩大水系的仔細研究,史祿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湘江和灕江,確定了兩江最短的結合點,通過對地形、氣候、水位、水流量等要素的勘測,制定出了一套完整可行的方案,在兩江之間省時省料地鑿穿了一條數公里的運河,迅速爲秦軍的推進提供了物資保障,這一份智慧以及在智慧下付諸的艱辛努力真是令人讚歎不已!

從這一段歷史中,我們不難看出,秦始皇之所以能在14年時間裏,吞併六合、橫掃八荒,與他本人的英明舉措和臣下令人讚歎的智慧絕對是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