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宋朝時期的一場大瘟疫!“救荒之術”如何拯救疫情?

宋朝時期的一場大瘟疫!“救荒之術”如何拯救疫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救荒之術”如何拯救疫情?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吳越大飢疫,死者過半。盡救荒之術,療病,埋死,而生者以全。

這是《宋史·列傳第七十五》中的一段記載,講述的是宋朝與包拯齊名的清官能臣趙的事蹟,也就是這位宋朝名臣,開創了世界上最早的隔離與封城制度,這就是正史中的趙“救荒之術”。

古代醫學不是十分發達,所以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大戰之後必有大疫,有時候疾疫流行造成的死亡人數,還要超過饑荒和戰亂。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人定勝天,是比較不相信神仙的,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天漏了,女媧補;發洪水,大禹治;沒有火,燧人氏鑽木;沒吃的,神農氏耕種。總而言之,東方古國講究的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疾疫面前,古人也不是一味祈禱上蒼,而是積極行動起來,在自救的基礎上救人。咱們今天講的宋朝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太子少保趙忭,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防控疫病的救荒術,也包括隔離與封城——隔離病人,禁止人口流動。

宋朝時期的一場大瘟疫!“救荒之術”如何拯救疫情?

一、二十四史也可以看做二十四部救災史

我們翻開二十四史,就會發現沒一史中都有關於救災救荒的記載,好像帝王將相要是沒有賑濟災民的記錄,都不好意思被稱爲明君賢臣。

被稱爲古代仁君代表的宋仁宗趙禎,其本紀中就留下了這樣的記載:至和元年春正月壬申,碎通天犀,和藥以療民疫。

宋仁宗碎通天犀以療疾疫,這件事《續資治通鑑長編》中還有更詳細的記載:時京師大疫,命太醫進方,內出犀角二本,析而觀之,其一通天犀也。

下面的話還是用現代漢語來說吧:按照古代人的理解,通天犀是曠世奇寶,可以治療百病。於是內侍李舜卿就有點捨不得了, 想留下來給皇帝專用,宋仁宗一口回絕:“吾豈貴異物而賤百姓哉!”

宋仁宗馬上下令雜碎通天犀,並且讓太醫院挑選醫術高明的(擇善察脈者),帶着朝廷(縣官,不是知縣縣令那個縣官)提供的藥品趕赴疫區。

宋仁宗在派出醫療隊的同時,還特別下旨:各地一定要如實上報疫情,不稱職的官員一律治罪,從免職到就地正法,欽差大臣可以全權處理。宋仁宗還特別強調,千萬不要讓外行坑害疫區百姓:“無使爲庸醫所誤,夭閼其生。”

宋朝時期的一場大瘟疫!“救荒之術”如何拯救疫情? 第2張

除了宋仁宗,漢唐乃至明清,史書中都不乏抗疫救災的記錄,有一本《欽定康濟錄》,很系統地收錄了這些記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看看,也許能收到一些啓發。

咱們今天只是從《漢書》《舊唐書》《新唐書》中摘錄幾條比較先進的做法:“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爲置醫藥。罷安定呼池苑,以爲安民縣,起官寺市裏,募徙貧民,縣次給食。至徙所,賜田宅什器,假與犁、牛、種、食。又起五里於長安城中,宅二百區,以居貧民。”

這就是最早的隔離制度,但這種隔離,是建立在災民自願的基礎上的,還沒有形成制度,後來又進行了大規模的遷徙,所以我們不能把漢平帝當做隔離制度的首創者,因爲咱們要把首創者的稱號授予宋朝的趙。

之所以不把隔離制度首創者的稱號給予漢平帝劉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當時說話算數的並不是年僅十一歲的劉衎,而是“疑似穿越者”王莽。

不管隔離遷徙制度是不是王莽想出來的,在當時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唐朝有貞觀之治,當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造成人口損失的不是饑荒而是疾疫,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重視疫病防治,在新舊兩唐書和《康濟錄》中,有很多關於李世民派出皇家醫療隊的記載:“貞觀十年,關內、河東疾疫,遣醫賚藥療之……貞觀十六年,谷、涇、徐、虢、戴疾疫,遣醫施藥……貞觀十八年,自春及夏,廬、濠、巴、普、郴疾疫,遣醫往療。”

在唐太宗一朝,很少見到疾疫大範圍流行造成大規模死亡的記錄,就是因爲當時的朝廷君正臣賢,基本都能把疫情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避免了死亡帶來的恐慌——皇家醫療隊就是百姓定心丸。

宋朝時期的一場大瘟疫!“救荒之術”如何拯救疫情? 第3張

二、趙其人及其救荒術

說完漢唐救災免疫,咱們還是把話題拉回宋神宗時期的趙忭身上——此公不但是清官,更是一位能臣。在《宋史·列傳第七十五》中,三位名臣包拯居首,吳奎次之,趙第三,包拯被稱爲包龍圖,其最高官職爲樞密副使,趙忭則可以被稱爲趙龍圖,最高官職爲參知政事。

《宋史》記載,趙忭“長厚清修,人不見其喜慍。平生不治貲業,不畜聲伎,嫁兄弟之女十數、他孤女二十餘人,施德煢貧,蓋不可勝數。”

據《越州趙公救災記》記載,宋神宗熙寧八年夏天,吳越之地發生了大旱災。同年九月,資政殿大學士趙忭出知越州。

趙下車伊始,馬上展開全面調研:“爲書問屬縣災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當廩於官者幾人,溝防構築可僦民使治之者幾所,庫錢倉粟可發者幾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幾家,僧道士食之羨粟書於籍者其幾具存。”

趙的調研可不僅僅是隻要統計數字,而是對屬下官員的一次考覈問政,凡是不能及時彙報屬地情況的官員,一律拿下治罪(參劾)——免職是最輕的,嚴重一點的就要關進監獄等候朝廷發落。

宋朝時期的一場大瘟疫!“救荒之術”如何拯救疫情? 第4張

除了嚴查不作爲官員,趙還廣泛募捐:“斂富人所輸,及僧道士食之羨者,得粟四萬八千餘石,佐其費。憂其衆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異日,而人受二日之食。”

爲了避免大規模聚集和流動(憂其流亡也),趙忭還規定:於城市郊野爲給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給。 爲病坊,處疾病之無歸者。凡死者,使在處隨收瘞之。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讓災民到指定場所領取救濟物資,要是隨便溜掉,那麼對不起,你什麼也拿不到。

除了用物資限制人口流動,趙還專門開設了隔離醫院,讓醫生和懂醫術的僧人專門負責照顧感染疾疫的百姓——當時的僧人還不像後來那麼貪財,也跟醫生一樣以治病救人爲己任,而且頗有捨己爲人的慈悲之心。

趙的一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公於此時,蚤(早)夜憊心力不少懈,事細巨必躬親。給病者藥食多出私錢。民不幸罹旱疫,得免於轉死;雖死得無失斂埋,皆公力也。是時旱疫被吳越,民饑饉疾癘,死者殆半,災未有巨於此也。天子東向憂勞,州縣推布上恩,人人盡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爲得其依歸。所以經營綏輯先後終始之際,委曲纖悉,無不備者。其施雖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雖行於一時,其法足以傳後。

宋朝時期的一場大瘟疫!“救荒之術”如何拯救疫情? 第5張

三、趙救荒術的歷史意義與可借鑑之經驗

蓋災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無,而能爲之備。民病而後圖之,與夫先事而爲計者,則有間矣;不習而有爲,與夫素得之者,則有間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即使是君正臣賢的太平盛世,也難以避免疾疫侵襲。既然不能避免,那就要進行有效防控。等到疾疫流行再進行救治,遠不如做好充分防範預案:事後諸葛亮不如事前諸葛亮,那些沒有準備臨場抓瞎的,遠不如胸有成竹事先有準備並有專業知識的。

趙的救荒術,我們可以總結爲三點:第一、隔離制度,建設專門的隔離醫院;第二、用充足的物資保障,避免人口流動造成疫病傳播蔓延;第三、事前掌握疾疫真實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案,並且用嚴格的規定和嚴厲的處罰,避免下屬官員的不作爲、亂作爲。

我們遍觀二十四史,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很少見到有人趁疾疫貪贓的官員和斂財的奸商。

這其實很好理解,因爲歷朝歷代都有規定:趁火打劫,罪加一等。有時候連罪加一等的審判都無暇進行,直接就殺掉了事:趁火打劫的,直接扔進火堆。

宋朝時期的一場大瘟疫!“救荒之術”如何拯救疫情? 第6張

從趙救災治疫中,我們還能看到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雖然疾疫會造成一定的恐慌,百姓也有逃離疫區的想法,但是有趙忭這樣的清官能臣坐鎮,再加上充足的物資保障,老百姓的心也是可以逐漸安定下來的。

趙之所以能穩定疫區民心,就是因爲他做了充足的物資準備: 取吏之不在職而寓於境者,給其食而任以事(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人員)。告富人無得閉糶,又爲之官粟,得五萬二千餘石,平其價予民(在調動國家資源的同時,又嚴令禁止囤積居奇哄擡物價)。

趙忭的隔離與賑濟政策,到清朝還在一直沿用,比如清宣統二年十二月的東三省鼠疫盛行,就由外務部、民政部、郵傳部每天開聯席會,命令巡警總廳懸賞動員老百姓捕鼠,“曉瑜居民注意衛生,加僱清道夫(清潔工,不是魚),嚴行清潔。”

當時還下了死命令嚴禁疫區百姓流動:“督飭內外城官辦醫院,添置防疫藥品器具,以資應用,凡疾病發生之地禁止出入,違者殺無赦。”

宋朝時期的一場大瘟疫!“救荒之術”如何拯救疫情? 第7張

二十四史可以作證,古代疾疫流行的次數不下千百,但是歷朝歷代都會採取嚴格的防治措施,沒有哪一個朝代是因爲疾疫流行而滅亡的。

如果把疾疫看做天災,那麼我們就可以說“沒有不可戰勝的天災”,比天災更可怕的是人禍。明正德十二年進士、嘉靖朝大理寺丞、廣東按察司僉事、知欽州林希元在給嘉靖皇帝的奏疏中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咱們就以林希元的奏疏作爲本文的結尾(翻譯了一下,去掉不可說之詞):

時際凶荒,民多疾疫。老百姓在疾疫面前,是沒有什麼抵抗能力的,這就需要朝廷進行有效賑濟,需要各級官吏認真負責,進行有效督導,避免朝廷“發銀買藥”,卻便宜了貪官污吏和姦商,“督察無方,徒資冒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