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蒙古族爲什麼能建立元朝?元朝建立的客觀條件

蒙古族爲什麼能建立元朝?元朝建立的客觀條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蒙古族爲什麼能建立元朝?蒙古族能統一中國農牧兩大經濟文化區域,除了具備在前兩章中所談及的主觀方面優越條件之外,還與當時的客觀歷史環境爲他們完成這一歷史使命提供優越條件的因素密切相關。其中中原王朝封建社會由盛轉衰,是蒙古族能建立元朝的主要客觀原因之一。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蒙古族爲什麼能建立元朝?元朝建立的客觀條件

一、中原王朝封建社會由盛轉衰

得天地之恩惠,自然之精華而形成、發展起來的穩定的農耕文明,使得中原地區開文明風氣之先,社會發展迅速,尤其是從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戰國時代開始,到 公元7世紀中葉的盛唐時期,中原地區雖飽經戰亂之苦,但從宏觀上觀察,封建社會的蓬勃發展始終是這一歷史時期的主旋律。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由於北 方草原地區隆冬苦寒和遷徙不定的遊牧生活等一系列消極因素,導致北方民族在文明門檻面前蹣跚了漫長歲月,遊牧社會發展步履維艱,呈“螺旋”式的緩慢進步之 態勢。蒙古人之前,匈奴、突厥和回紇等遊牧民族都曾“控弦百萬”,強盛至極,但是天不作美,他們強盛的時代,卻也是中原王朝封建社會蒸蒸日上的時代。因 此,這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權的可能性不大。他們都和中原王朝作過一番較量之後都甘拜下風,結果是或融入中原漢民族中,或遠走西域。

一般認爲,漢武帝之前,漢朝政府對匈奴的和親關係是迫於匈奴的軍事脅迫。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說,在強大的匈奴政權面前,西漢王朝此時是一個 弱不禁風、苟且偷生的國家,是值得商榷的。由於秦末農民戰爭和繼而發生的楚漢戰爭,剛剛建立的西漢王朝,與其前的秦朝相比,確實是積貧積弱,滿目瘡痍。但 是也沒有貧弱到被匈奴一擊即潰的程度。匈奴人攻太原時,漢高帝能動員三十二萬兵力解救,雖趕不上匈奴四十萬精騎,但漢朝兵力還是算很強大的。高帝白登被 圍,是因爲他帶領部分人馬先到那裏,他的三十二萬大軍卻“未盡到”,結果兵力分散,“漢兵中外不得相助”所致。從“使使間厚遺匈奴閼氏”後得以解圍後,劉 邦才“與大軍合”的記載來看亦是如此。因此,對和親制度的產生,不能認爲漢朝在瀕臨國家滅亡時爲了挽救國家命運的被迫之舉,而應是爲了羈縻匈奴南下掠奪, 以達到休養生息、恢復國力,最後控制匈奴的緩兵之舉和權宜之計。古人說:“漢高祖始納奉春之計,建和親之議,歲用絮繒酒食奉之,非惟解兵息民,亦欲漸而臣 之,爲羈縻長久之策耳。”這裏雖存在一些爲保全中原王朝面子而尋找遁詞之嫌,但講的還是很實際。況且在匈奴人心目中,漢朝是強大秦朝的延續,不久前被秦將 蒙恬十萬大軍追打逃出河套地區的情景,恐怕在匈奴人的腦海裏記憶猶新。匈奴有時也許感到自己力量不足而試圖聯合其他勢力攻漢,如南方吳楚反時,匈奴就曾想 乘機“欲與趙合謀入邊”。當匈奴好漢繒絮食物時,投降匈奴的中行說提醒單于說:“匈奴人衆不能當漢之一郡,然所以強者,以衣食異,無仰於漢也。今單于變俗 好漢物,漢物不過什二,則匈奴盡歸於漢矣。”說明匈奴國人對漢朝存有戒備心。當漢朝給匈奴單于寫信時“牘以尺一寸”,中行說又“令單于遣漢書以尺二寸牘, 及印封皆令廣大長”,刻意表現出與漢朝爭強,實反襯出匈奴國人在漢朝面前的卑怯心。總之,在匈奴人心目中漢朝不是一個能輕舉妄動的弱國小邦。漢武帝北伐, 更徹底地打碎了匈奴人侵暴中原的美夢。因此,即使武帝之前,漢朝呈弱勢時,匈奴人舉國南下,入居中原,恐怕不是現實的問題。況且漢朝採取的通關市、和親等 一系列消極措施在阻擋匈奴人南下方面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6世紀突厥人興起時,時值北周、北齊爭雄中原。從實力上來看,與剛剛步 入國家階段,蓬勃向上的突厥人相比,這兩個分裂王朝不算強盛。尤其是佗鉢可汗即位後,突厥“控弦數十萬,中國憚之”,並多次揮兵侵入幽州、酒泉等地大肆掠 奪。但終未大規模南下,主要是因爲這兩個王朝“竭生民之力,供其來往,傾府庫之財,棄於沙漠”,滿足了突厥人最需要的東西,從而削弱了大規模侵擾中原的動 力。隋唐王朝建立之初,也都受到突厥人不同程度的威脅,但隨着國力轉盛,隋朝成功地推行了離間計,終於使強大的突厥汗國分裂。唐朝滅掉東突厥汗國和後突厥 汗國後,突厥人退出中國歷史舞臺。

回紇汗國是在唐朝扶持下建立起來的,盛唐時期唐朝對回紇汗國的政治地位是宗主國。但安史之亂後唐朝 國勢轉衰,乘唐衰弱,回紇汗國也不是沒有產生過大規模南下中原的意圖。如寶應元年(762年)代宗剛剛即位後,回紇登裏可汗受史朝義的誘惑,誤認唐朝無 主,便率衆南向,想“收拾”唐朝府庫。但安史之亂後,回紇終沒有滅掉唐朝而佔據中原,我們認爲原因如下。

其一,傳統的唐回友好關係繼續存在,並更趨緊密。

在北方草原建立的遊牧國家中,只有回紇汗國與中原王朝的關係最爲密切。不僅回紇汗國的興起是受唐朝扶持的結果,而且回紇汗國建立後,與唐朝保持着十分密 切的友好關係和從屬關係。回紇汗國在北方草原存在的百年間,在相繼即位的十五位可汗中共有十一世可汗受唐朝冊封(其中除第一代可汗懷仁可汗是在安史之亂以 前被唐冊封之外,其餘都是在安史之亂後被冊封)。回紇助唐平安史之亂後,唐回關係更加親密。至德三年(758年),唐肅宗把親生女兒嫁給葛勒可汗。中原王 朝的皇帝把親生女兒作爲和親公主嫁給周邊民族的首領,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繼安史之亂後登位的回紇汗國第四代可汗毗伽可汗是一堅決的親唐派,貞元四年 (788年),唐德宗也將親女鹹安公主嫁給他,將唐回友好關係推至高峯。回紇汗國自第五代可汗忠貞可汗(789年~790年在位)起,國力急趨衰微。回紇 第十代可汗(821年~825年在位)即位後,向唐求親甚切,唐穆宗妻以妹太和公主(唐憲宗女)。

其二,安史之亂後,唐朝仍是回紇人心目中的強大宗主國。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九月,回紇和吐蕃合兵圍涇陽,唐將郭子儀免冑釋甲來回紇軍營質問:“汝回紇有功於唐(謂助唐平安史之事),唐之報汝亦不薄, 奈何負約,深入吾地,侵逼畿縣,棄前功,結冤仇,背恩德而助叛臣,何其愚也!……今吾挺身而來,聽汝執我殺之,我之將士必致死與汝戰矣。”對此,回紇大帥 合胡祿都督藥葛羅回答說:“懷恩欺我(指唐將僕固懷恩叛唐,誘回紇寇唐),言天可汗已晏駕,令公(指郭子儀)捐館,中國無主,我是以敢與之(指吐蕃)來。 今知天可汗在上都(自貞觀四年四夷君長請太宗爲天可汗,是後夷人率謂唐朝皇帝爲天可汗。上都,長安也),令公復總兵於此,懷恩又爲天所殺,我曹豈肯與令公 戰乎!”於是與郭子儀爲盟,遣其酋長入見唐天子。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九姓胡附回紇者,說登裏可汗以中國富饒,今乘喪伐之,可有大利,登裏從之, 欲舉國入寇。其相頓莫賀達幹諫曰:“唐,大國也,無負於我,吾前年侵太原,獲羊馬數萬,可謂大捷,而道遠糧乏,比歸,士卒多徒行者。今舉國深入,萬一不 捷,將安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