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欲與李唐爭奪天下,備受武皇恩寵的武三思爲什麼最終卻錯失了太子位?

欲與李唐爭奪天下,備受武皇恩寵的武三思爲什麼最終卻錯失了太子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欲與李唐爭奪天下,備受武皇恩寵的武三思爲什麼最終卻錯失了太子位?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三思性傾諛,善迎諧主意,鉤探隱微"北宋時期的史學家宋祁曾這樣點評武三思。武三思,是武側天同父異母的親哥哥家的兒子,因着本身做的這些事情,在歷史上對他的點評可以說是非常不友好,可架不住別人有一個張巧嘴,特別是在是在武側天后半生,常常是在帝位繼承者上猶豫不定的那時候,經常是哄得武側天笑容滿面的,要不是重臣攔阻,惟恐天地要姓武了。

欲與李唐爭奪天下,備受武皇恩寵的武三思爲什麼最終卻錯失了太子位?

相傳在武則天年老的時候,在傳位一事上總是拿捏不準,不知道是傳位給李家還是找武家人做太子。有一天她召集了幾個大臣來見她,當時狄仁傑還是頗得武皇信任的,於是她問狄仁傑:"狄卿啊,眼下朕年事已高,身體也大不如前,我看侄兒三思倒是常來侍於塌前,朝中也有擁護他的勢力,那立儲一事,你怎麼看?"智慧如他狄仁傑,自然知道武皇心思。

於是狄仁傑的一番話點醒了武則天,他說:"自古以來是兒子與孃親,還是侄子與姑姑親呢?倘若他日是兒子稱帝,您是皇帝聖母,就是百年之後還是榮享太廟,若是侄子稱帝,那自然就是他的母親榮寵太廟了。"一語驚醒夢中人,也證明了狄仁傑的智慧果然不假。只是立儲一事,武則天真是險做糊塗事。

不過也因此應了上文中宋祁的一番話,武三思的曲意逢迎之道當真是爲人能及了,不然除了姑姑之外,也不會有韋后、上官婉兒、安樂公主等人都拜倒在他的長袍之下了。只不過殘害忠臣的他,終極也只是風光一時,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此人的榮辱興衰。裙帶關係,諂媚姑媽

要說武三思這個人,不學無術,除了諂媚的功夫,再也難找出其他的優點了,但因着自己姑媽的關係,所以輕輕鬆鬆便在朝中謀得職位,之後武則天榮登帝位,武則天開始封自己的孃家人爲王,武三思更是因此一躍成爲當朝樑王,得享食邑(古時候伺候大臣的土地)千餘戶,此後武三思就越發殷勤,更是常常是跑到姑姑面前說盡好話。

久而久之,武三思利慾薰心,爲了討好姑姑是無所不用其極。要說這個男性皇帝喜好美色,女人稱帝也不例外,武則天稱帝之後,喜歡豢養男寵,更是到到四處各地廣召天下美男子,其中有一個叫薛懷義。他原本只是個賣藥郎,名叫馮小寶,因長相俊美而被武則天寵幸,在武則天執政初期還是對個人作風問題比較在意得,爲了掩人耳目,就讓此人以出家人的身份深居宮中,這才改名薛懷義。

武三思知道姑母最寵幸此人,每次一見到此人臉上就彷彿開出花一般,處處討好,後來此人持寵而驕,還經常騎馬傷人,武三思還與其狼狽爲奸,只要此人出動就上前叫好。後來薛懷義得所作所爲武則天都看不過去了,薛懷義逐漸失寵,這時候他又開始落井下石。

在薛懷義之後,緊接着又來了個張家兄弟,看着張昌宗和張易之最爲得寵,武三思見風使舵,又立馬討好張氏兄弟,人家喝茶他就端茶倒水,人家騎馬他就忙着配鞍,就連人家做個馬車,他還要爭做一會趕車郎,只要有張氏兄弟的地方就有武三思的身影,對姑媽更是大聲讚美嘖嘖稱奇,白板奉承,不僅逗得姑媽眉開眼笑,還逗得姑媽的枕邊人開開心心,可就苦了百姓,爲了討好姑媽,他搜刮民脂民膏,害的百姓們說到他就怨聲載道。趨炎附勢,依附李顯

再英明的人年老了都不免有些糊塗勁,看着侄子的所作作爲,武則天是看在眼裏,樂再心裏,時間一長便有了立武三思爲太子的念想,於是這纔有了開頭的私問羣臣一事,只是因君一席話,這才如夢方醒,險些鑄成大錯,當然這正是因此才引發了唐宮之中的一場大戰。

原本是李家祖宗打下的天下,怎麼能任由武則天的一個錯念就把天下拱手讓人呢?更何況是一個諂媚無知的小人。看着武皇年老的糊塗作爲,大忠臣張柬之看不下去了,於是與廬陵王李顯聯合起兵奪取政權,武則天被逼之下讓位李顯,看着姑姑退位,武三思不僅沒有跟着下臺,反而地位更甚於姑姑執政期間,原來是與當今帝后家的兒女親家關係。

要知道李顯和韋后當時有個女兒安樂公主,安樂公主可以說是當時天下最受寵的人。因爲當年武則天的指婚,安樂公主和武崇訓結爲了夫妻,只要女兒喜歡得,李顯就喜歡,又加上李顯周圍全是強勢的女人,武三思對他如此尊敬和諂媚,虛榮心一下子得到了滿足,所以武三思比以前更神氣了。

如果說武三思是個標準的牆頭草,恐怕也不是很恰當,因爲牆頭草往往是說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纔會隨風擺動,而武三思卻是太有目標,不管前方是誰,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即使是殺父仇人他只怕都能爲其舔鞋了,所以儘管武三思毫無大作爲,卻也不簡單。野心凸顯,欲與李唐爭天下

雖然說武三思拼命討好李顯,可是打心底裏卻及看不起他,表面對中宗言聽計從,可背地裏卻乾的盡是陰損之事,所以說笑裏藏刀的人才最可怕。

因爲武則天在位期間有個非常寵愛的女官上官婉兒,只要是皇帝喜歡的人,武三思都要盡力討好,一來二去,上官婉兒和武三思之間有了聯繫,後來李顯即位封上官婉兒爲後宮嬪妃,可是武三思不僅不停止自己的作爲還越發變本加厲,不僅和上官婉兒藕斷絲連,還和皇后韋氏交情匪淺,即使是當着皇帝的面,他與韋后之間也是談些風月,絲毫不把皇帝放在眼裏,因爲武三思深知道政權到底掌握在誰的手裏。

隨着與帝后妃嬪的交好,武三思的野心越來越大,他甚至討好帝后也只能帶來一時榮華,而自己做了皇帝卻是萬世富貴。武三思一遍盤算着謀朝篡位,一邊與韋后她們苟合,有向着李顯的大臣就看不過眼了,於是大家聯合起來準備除之而後快,但是無奈他們的計劃被一個叫宋之問的人告了密,最終武三思先發制人,此舉只能夭折。隨之而來的是武三思的殘暴專橫,爲了保住地自己的地位,他和韋后聯合向更多擁戴李顯的大臣下手了,一時之間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皆是敢怒不敢言。

當時朝廷之中還有張柬之、桓彥範一些維護朝綱還敢於發言的大臣,於是武三思和韋皇后同謀將幾個人的實權剝奪,最終只剩下一個王侯的稱號,武三思見皇帝的勢力現在只能是苟延殘喘不能與之較量,便開始想方設法的廢除韋后,於是他明裏同韋后交好,但是暗地裏卻找人寫出韋后的罪證,一路直下,步步爲贏。最終的結局:含怨而死

武三思爲了達到目的壞事做盡,所以也可能是上天註定要他做不成一國之君。當時李顯即位之後,立李崇俊爲太子,但是他並不是韋后的孩子,武三思就想一旦太子即位,自己這邊的人幾乎要全軍覆沒,於是他一天到晚忽悠安樂公主,要安樂公主要求李顯立自己爲皇太女,而且還處處貶低太子,把太子當作奴隸使喚。

但是太子卻不同於昏庸懦弱的父親,李崇軍行事果斷,他本來就對韋后、武三思和太平公主之間的勾當實屬不滿,現在又時刻危及自己的太子位,如果自己一旦被廢,那肯定是性命不保,被逼無奈,太子起兵造反,聯合當朝不滿武三思作爲的大臣,誅其人,廢其家,儘管最終太子沒能成功奪位,卻是除了當局的一大禍害。太子失敗後,李顯還是追封了武三思,直到李旦即位,這纔給了武三思相應的懲罰。

武三思機關算盡,到頭來還是成了李家子孫刀下的亡魂,真可謂是善惡終有報,蒼天饒過誰啊,只是可惜了奸臣當道殘害的忠良百姓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