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董卓對呂布“誓爲父子”,是什麼讓呂布起了殺董卓之心?

董卓對呂布“誓爲父子”,是什麼讓呂布起了殺董卓之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卓對呂布“誓爲父子”,是什麼讓呂布起了殺董卓之心?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三國人物中,呂布武力值極強,但名聲極差。呂布原是幷州刺史丁原的部屬,深受丁原器重。後來,呂布受董卓引誘,背叛丁原。在殺死丁原後,呂布認董卓爲義父。由於呂布的反覆無常,有人給他冠以了“三姓家奴”的蔑稱。

說起呂布,最無法迴避的一個人就是董卓。因爲正是由於呂布的背叛,直接導致了董卓之死,間接導致了強悍的涼州軍的覆滅。最終導致的,就是三國時期羣雄逐鹿的大亂世。

董卓發跡於西北邊陲涼州,從小與“羌胡”雜處。在東漢末年,涼州是一個很特殊的地區,這裏土地雖然貧瘠,但民風彪悍,男子善於騎射,多以射獵爲業。因此,涼州軍素以勇悍著稱。董卓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成爲涼州軍領袖人物的。

董卓能夠成爲涼州軍的首領,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三國志·魏志·董卓傳》說:“卓少豪俠,嘗遊羌中,盡與豪帥相結”。可見,董卓年少時就頗具俠氣,廣結豪俠,說明董卓才具不凡,且有一定的知名度,這爲他此後成長爲涼州軍領袖打下了基礎。

董卓對呂布“誓爲父子”,是什麼讓呂布起了殺董卓之心?

在漢桓帝、漢靈帝之際,董卓基本活躍在涼州等邊陲地區,根本沒有染指京師、控制朝局的機會。但是,漢靈帝的死,使朝中局勢一度非常複雜,這讓董卓看到了希望。

當時,大將軍何進與宦官集團勢同水火,爲了逼迫太后誅殺宦官,何進幹了一件引狼入室的事情:召手握重兵的董卓與丁原進京。此前,董卓的涼州軍駐紮在河東,丁原的幷州並駐紮在河內,幷州、涼州兩支勁旅,在這時成了何進誅殺宦官的棋子。

董卓得到何進的詔令後,立即進軍洛陽。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涼州軍到達洛陽之前,一心想誅殺宦官的何進反而先被宦官殺了,不久,宦官也被何進的部曲袁紹誅殺。

面對羣龍無首的洛陽,董卓的野心開始膨脹。這時可以左右東漢朝廷政局的,除董卓外,只有和他一起被召進京、手握幷州勁旅的丁原,這是唯一可以與董卓分庭抗禮的人物。

董卓對呂布“誓爲父子”,是什麼讓呂布起了殺董卓之心? 第2張

董卓進京後,很快就收編了洛陽城中何進的原部曲。因此,董卓要想控制洛陽,進而控制朝局,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丁原這個強敵。怎麼解決呢?

《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載:

刺史丁原爲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爲主簿,甚見親侍。靈帝崩,原受何進召,將兵詣洛陽,爲執金吾。會進敗,董卓誘布殺原而並其兵。

董卓通過利誘呂布殺死了丁原,順利解決了丁原的問題,同時兼併了丁原的幷州軍。自此,董卓完全掌控了洛陽的局勢,皇帝也在他的掌控之中,這時再也沒有人能與他分庭抗禮了。

在此之前,丁原對呂布“甚見親待”,十分信任呂布。可是,呂布爲什麼這麼輕易的就被董卓收買了呢?對這點,史書中沒有明說。但是,董卓曾在幷州打過戰,還曾擔任過幷州刺史,呂布是五原九原人,五原郡屬於幷州。因此,二人很可能早就認識,且關係比較密切。

董卓掌控朝局後,“以布爲騎都尉,誓爲父子,甚愛信之”。同時,董卓還“行止常以布自衛”——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交付給呂布,可見董卓對呂布是多麼的信任。

按常理說,以董卓對呂布的信任,以及董卓如日中天的地位,呂布跟隨董卓必然前途無量。那麼,呂布後來又爲什麼會被王允等人利用,背叛並殺死董卓呢?有人說是因爲貂蟬,這種小說家之言,根本不值一提,而且歷史上也沒有貂蟬這個人。

我認爲:呂布之所以背叛董卓,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幷州軍與涼州軍的矛盾激化所致。

董卓對呂布“誓爲父子”,是什麼讓呂布起了殺董卓之心? 第3張

前文說到,董卓利用呂布,誘使他殺死丁原,從而兼併了丁原的幷州軍。儘管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裏,董卓十分信任呂布,甚至“誓爲父子”。

但是,就在董卓與呂布二人處於蜜月期的時候,幷州軍與涼州軍的矛盾卻與日俱增。一方面,幷州軍被兼併後,並不甘心屈於人下。另一方面,幷州軍是被兼併的,自然不可能人人都像呂布一樣,能得到董卓的器重,大部分將領在董卓軍中地位不高,心生怨氣在所難免。

更關鍵的是,涼州軍兼併幷州軍後,會很自然的以勝利者的姿態自居,根本不把幷州軍放在眼裏。對這一點,連呂布都不例外,他也同樣被涼州軍的將領瞧不起。

換句話說,董卓固然器重呂布,但涼州軍的其他將領根本瞧不起呂布,對他充滿敵意。對此,呂布豈會沒有危機感!豈能坐以待斃!

對以上的這個觀點,《後漢書·董卓傳》中記載的一件事就是明證:

明年,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樑縣之陽人。卓遣將胡軫、呂布攻之。布與軫不相能,軍中自驚恐,士卒散亂。堅追擊之,軫、布敗走。

對這件事,《九州春秋》註解說:

卓以東郡太守胡軫爲大督,呂布爲騎督。軫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綬,乃整齊耳。’布等惡之,宣言相警雲‘賊至’,軍衆大亂奔走。

胡軫在涼州軍中聲望極高,在這次董卓與孫堅的戰爭中,胡軫是主將,位置在擔任“騎督”的呂布之上,是全軍的統帥。可見,呂布在涼州軍中多以副將身份出戰,地位其實也不是特別高。對此,呂布心生不滿也是正常的。

董卓對呂布“誓爲父子”,是什麼讓呂布起了殺董卓之心? 第4張

涼州軍大將胡軫公開叫囂要殺掉呂布等人,呂布豈會坐以待斃

那麼,在《九州春秋》中,胡軫所說的“斬一青綬”,所指的又是誰呢?

據《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記載,呂布此時的職務是中郎將。又據《續漢書·百官志》記載,中郎將是二千石的官,再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

因此,胡軫所說的“青綬”,其實指的就是呂布。

這種公開的惡言相向,必然激起呂布的不滿。而"布等惡之“這句話中的一個“等”字,說明這次戰役中,呂布所率領的,應該是自己幷州軍中的屬下。可見,不僅呂布對此不滿,幷州軍對此自然也非常憤怒。而胡軫既然敢這樣公開說,說明這種觀點,也是涼州軍的普遍看法。

從這個實例中可以看出,涼州軍與幷州軍之間的矛盾其實已經非常深。這也是”布與軫不相能“的根本原因。由於這個矛盾,幷州軍並沒有全力作戰,從而導致了全軍的潰敗。

對涼州軍與幷州軍的矛盾問題,董卓如果及時化解,或許還有緩和的可能。如果不能緩和,那就直接把幷州軍滅掉,消除掉這個後患,這對董卓而言,這也不是一件難事。但是,董卓並沒有着手去解決這個矛盾,也沒有動手滅掉幷州軍,反而是聽之任之。

而就在此時,呂布與董卓間也出現了一些裂痕。

《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記載:

(呂布)嘗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

本來,幷州軍與涼州軍之間的矛盾就沒有解決。現在,董卓又對呂布吹毛求疵、經常打罵,動不動就給人家甩臉色。這使呂布對董卓心生不滿,加上呂布與董卓的女婢私通,更令呂布“不自安”。

董卓對呂布的暴虐態度,無疑是火上澆油,讓呂布心生殺意。

董卓對呂布“誓爲父子”,是什麼讓呂布起了殺董卓之心? 第5張

簡言之,由於涼州軍與幷州軍之間矛盾的激化,使呂布以及他的幷州軍部曲充滿了危機感,他們必須想辦法爲自己找一條出路,對呂布以及幷州軍來說,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爲強。

就在此時,身居高位又對董卓不滿的司徒王允等人,利用了這個矛盾。最終,呂布在背叛曾經的主子丁原之後,再次背叛了自己現在的主子——董卓。他與王允等人合謀,在北掖門內設伏,以皇帝詔書爲名,出其不意的殺死了董卓。董卓死後,羣龍無首的涼州軍很快隨之覆滅,退出了東漢末年的歷史舞臺。

遺憾的是,王允等人雖然利用涼州軍與幷州軍的矛盾,實現了自己的政治圖謀,但卻沒能力挽狂瀾,阻止東漢王朝的覆滅。董卓被刺後,王允與呂布共執朝政。但王允居功自傲,逐漸失去人心,在董卓餘黨李傕、郭汜等攻破長安後,被涼州軍餘部處死。長安被攻破後,呂布也灰溜溜的逃出了長安,這是後話。

然而,李傕、郭汜雖都是董卓的涼州軍餘黨,但他們兩人也是矛盾重重。因此,涼州軍後來很快就四分五裂,互相攻殺,最終瓦解。隨之而來的,便是三國時期的大亂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