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虞詡的故事 虞詡與盤根錯節的典故是怎麼回事

虞詡的故事 虞詡與盤根錯節的典故是怎麼回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虞詡(?—137年),字升卿,小字定安。陳國武平縣(今鹿邑武平)人 。東漢時期名將。最初被太尉張禹召爲郎中,歷任朝歌縣長、懷縣令,平定朝歌叛亂。任武都太守,以增竈計大破羌軍,安定一郡,治理武都政績卓然,深受愛戴。後任司隸校尉、尚書僕射、尚書令等職,爲官清正廉明,剛正不阿,多次得罪權貴。一生九次遭到斥責,三次被依法懲處,但他剛正的性格,一直到老都不改變。

永和(136年—141年)初年,虞詡升任尚書令,又因公事免官。朝廷想念他的忠誠,再次徵召他,正好虞詡去世了。

虞詡臨終時,對兒子虞恭說:“我爲朝廷辦事,正直無私,自己做的所有事情無愧於心。後悔的是做朝歌縣長的時侯殺賊數百人,裏面哪能沒有冤枉的,到現在二十多年了,家裏再沒有增加一口人,這是因爲我獲罪於天的緣故啊!”

虞詡的故事 虞詡與盤根錯節的典故是怎麼回事

  虞詡的典故

盤根錯節

出自《後漢紀·安帝紀一》:“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及《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形容縱橫交錯;密密麻麻。也比喻事物關係錯綜繁雜;難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