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印象 > 歷史劇 > 《智取威虎山》歷史很豐富:楊子榮誕生記

《智取威虎山》歷史很豐富:楊子榮誕生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1956年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到文革期間的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再到2014年歲末的3D大片《智取威虎山》,一個藝術形象跨越58年,至今仍引人注目和遐想,那就是“楊子榮”。

誰是楊子榮?圍繞楊子榮有多少的故事?楊子榮在各種藝術載體上有怎樣的演變發展?徐老怪爲什麼對楊子榮感興趣?小編嘔心瀝血收集大量資料,爲你補足功課。

 一、1956年——“楊子榮”的誕生:小說《林海雪原》

要講《智取威虎山》,必然從原著《林海雪原》講起。很多人都知道,這部長篇小說是作家曲波根據親身經歷創作的(提醒:不是踢球那個曲波丫),但很少有人認識另一個人:龍世輝。

曲波(1923-2002),山東省蓬萊市人。15歲成了小八路。1943年進入膠東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在膠東軍區做報社記者(小編同行啊)。1945年,擔任牡丹江軍區二團副政委。

1946年冬,他親自帶領一支小分隊,深入東北地區茫茫林海皚皚雪原,與國民黨在牡丹江一帶的殘匪做鬥爭,並最終滅之。這就是《林海雪原》的生活基礎與現實題材,楊子榮就是曲波的戰友。

1952年到1956年,曲波完成了40萬字的書稿。1957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智取威虎山》歷史很豐富:楊子榮誕生記

曲波

那麼龍世輝是誰呢?曲波的書稿原名《林海雪原蕩匪記》,輾轉到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後,積壓很久無人過問,被一名年輕編輯發現,並親自進行了大量修改,最終定名《林海雪原》出版。

這位編輯就是龍世輝,他在情節結構、語言風格、人物設置方面都進行了較多改動,其中一處就是“小白鴿”白茹的加入,“少劍波雪夜萌情心”等情節大大豐富了原著的內容和吸引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龍世輝就沒有《林海雪原》。

《智取威虎山》歷史很豐富:楊子榮誕生記 第2張

龍世輝

粗略統計,至1964年《林海雪原》印量達156萬冊。這並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數字,對比一下郭敬明2011年《小時代3.0刺金時代》,全國首發,首印量就是160萬冊。但後來,書中的楊子榮、少劍波、高波、白茹等一批英雄人物聞名海內外,靠的就是多種藝術形式協同作戰。

二、1958年——最早的改編者:話劇《林海雪原》

1958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將《林海雪原》改編爲同名話劇,總導演焦菊隱,演員包括童弟(少劍波)、童超(楊子榮)、胡宗溫(白茹)等。

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其中的亮點:朗誦者正是在當前中國話劇界德高望重的,藍-天-野!

這部話劇在整個《林海雪原》的發展史上都是較爲平淡的一筆,但此話劇在上海的演出倒是激發了上海京劇院的靈感,這纔有了以後的“樣板戲”《智取威虎山》。

 三、1958-1967年——最牛樣板戲:京劇《智取威虎山》

《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後,很快就出現了3個京劇改編本:北京京劇院的京劇《智取頑匪座山雕》、上海京劇院的京劇《智取威虎山》和範鈞宏的京劇《林海雪原》。

其中上海京劇院的《智取威虎山》就是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最初版本,1958年9月17日最早於上海中國大戲院公演。

1964年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大會,江青開始插手此劇,並重點向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推薦。

1965年3月到1966年5月,上海市委集中多位藝術家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第三次修改,初具同名“樣板戲”的雛形。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在文章中首次將《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等並稱爲“江青同志親自培育的八個‘革命現代樣板作品’”。

1967年“樣板戲”在京會演,三年前不爲同行看好的京劇《智取威虎山》,一舉被擡高到八個“樣板戲”之首。當時江青曾對演出人員說:“同志們啊,這個戲可遭罪了,我是淌着心上的血寫成的呀!爲了你們這個戲,我真是心力交瘁呀!”

《智取威虎山》歷史很豐富:楊子榮誕生記 第3張

京劇《智取威虎山》

1970年7月的《智取威虎山》演出本,是這個“樣板戲”的定稿。

爲了擴大“樣板戲”的影響,1968年11月到1970年10月,它還被壓縮攝製成電影。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突出強化了《林海雪原》中階級鬥爭的主題,體現“三突出”原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少劍波與白茹因爲“談小資情調的戀愛”被隱去姓名,以“參謀長”和“衛生員”代替。而整個剿匪小分隊除了楊子榮外都被更改姓名,孫達德改爲申德華,高波改名小郭。同時突出了楊子榮對黨的赤膽忠心。

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楊子榮扮演者童祥苓(1935——),工老生的童祥苓扮演的楊子榮,卻頗有小生的神采,應該是因爲演員本身就是個帥哥。

四、1960年——走上大銀幕:電影《林海雪原》

196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電影《林海雪原》,編劇劉沛然、馬吉星,導演劉沛然,主演張勇手、王潤身等。

劉沛然當時寫出了上下兩集劇本,其中下集內容主要圍繞“智取威虎山”展開,情節曲折生動,所以電影廠安排先拍下集。

電影公映後反響很大,但也有批評。1961年,有觀衆撰文批評該片及同名小說,認爲“《林海雪原》之所以不夠成功,關鍵之處在於沒有表現出時代特點,沒有表現出黨的領導作用”。

2007年9月29日,“楊子榮”扮演者老演員王潤身在長春病逝。由於其生前行事低調,所以網上的報道和生活照比較少見。小編找到了一張生活照:

王潤身曾主演過《林海雪原》、《野火春風斗古城》、《戰上海》等多部電影。

而導演劉沛然2014年11月24日於京逝世,享年92歲。

《智取威虎山》歷史很豐富:楊子榮誕生記 第4張

五、1969年——土匪變“英雄”:尋找“楊子榮”

小說、樣板戲、電影,數種藝術形式強力推動下,《智取威虎山》和楊子榮蜚聲海內外。但誰也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楊子榮究竟是誰?但沒有人問過他來自哪裏。

直到1969年,一個美國人受周恩來邀請觀看京劇《智取威虎山》,問到“楊子榮來自哪裏”,一語驚醒周恩來,他馬上指示要在一個月內找到楊子榮的家鄉和親屬。

對這位當時紅極一時的英雄,人人都想搶到自己的地盤上。山東膠東地區一下子冒出三個楊子榮的家鄉,各執其辭。還好有照相機這個工具,調查組幾經周折,在楊子榮原所在連隊獲得一張照片,一百多名戰士的合照,人頭只有火柴頭那麼大。對照片進行了翻拍放大處理後,交由村民識別,最終確定牟平縣寧海鎮(今煙臺市牟平區文化街)嵎岬河村是英雄的家鄉,而英雄的原名叫楊宗貴。

對於突如其來的“英雄”認證,楊子榮的家人如撥雲見日。因爲之十幾年來,楊宗貴已經被傳在東北做了土匪,楊家人因爲羞愧一直在家鄉擡不起頭來。現在好了,平地一聲雷,轉眼變烈屬,人人看得起。

不過世事難料,文革期間,楊宗貴再度受到懷疑,被指責“冒充”英雄楊子榮,各種榮譽又被剝奪,包括家屬的各種福利。這是後話。

楊子榮的一生還原如下:

1917年,楊宗貴出生,13歲時隨父母闖關東 ,先後在鴨綠江上當船工,在鞍山、遼陽一帶當礦工。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頭,被迫跑回山東老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同年10月隨部隊開赴東北,被編入牡丹江軍區第2團某部炊事班當戰士,不久調到戰鬥班當班長。194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7年1月下旬至2月7日,參與剿匪“座山雕”。同年2月23日,在繼續追剿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的戰鬥中英勇犧牲。

至於其何時改名叫“楊子榮”,並無考證。

(但此後,仍有部分媒體“死心不改”,堅持不懈地尋找新的“英雄故鄉”,例如2008年《青島晚報》刊登《楊子榮原型可能是萊西人記者找到其唯一女兒》一文,簡直是一篇奇葩文。)

《智取威虎山》歷史很豐富:楊子榮誕生記 第5張

 六、1958年後——老少皆宜:連環畫中楊子榮

《林海雪原》出版後,全國各地出版社也相繼出版了根據小說改編的連環畫,其中,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六集一套的連環畫冊是公認繪畫最精良的一種。現將出版的具體情況開列如下。(注:以下名單,僅侷限於文革前出版的《林海雪原》連環畫。)

《少劍波智勇救同志》 張仲改編周韶華、田子繪畫 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60開本。

《林海雪原》 青椒改編俞沙丁繪畫 天津美術出版社1959年7月出版,60開本。

《奇襲奶頭山》(林海雪原之一) 王星北改編羅興、王亦秋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年11月出版,60開本,173頁。

《三路進兵》(林海雪原之二) 王星北改編羅興、王亦秋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0年6月出版,60開本,106頁。

《深入虎穴》(林海雪原之三) 王星北改編羅興、王亦秋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0年6月出版,60開本,94頁。

《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之四) 王星北改編羅興、王亦秋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1年8月出版,60開本,100頁。

《將計就計》(林海雪原之五) 王星北改編羅興、王亦秋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1年9月出版,60開本,112頁。

《大破四方臺》(林海雪原之六) 王星北改編羅興、王亦秋繪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1年11月出版,60開本,172頁。

《飛襲仙姑洞》《智取威虎山》《調虎離山》(林海雪原上中下)曹麗泉改編傅志旺繪畫,江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出版,60開本。

《林海雪原》(上)韓廷佐改編肖林繪畫,人民美術出版社1960年3月出版,60開本。

《林海雪原》(中)韓廷佐改編肖林繪畫,山西人民出版社1963年3月出版,60開本。

《林海雪原》(下)韓廷佐改編肖林繪畫,山西人民出版社1963年11月出版,60開本。

《活捉小爐匠》(林海雪原1)景芝改編姚鴻發、趙明鈞繪畫,遼寧美術出版社1964年11月出版,60開本,128頁。

《奇襲奶頭山》(林海雪原1)葛慶亞改編鐘爲繪畫,長安美術出版社1965年10月出版,48開本。

 七、1959年——最美“楊子榮”:油畫《林海雪原》

油畫《林海雪原》(十三幅), 布面、紙本油畫/紙本素描,是孫滋溪1959年的作品。後來的電影和樣板戲中的人物形象、服裝、道具,都參照了這套插圖。

1958年,29歲的孫滋溪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附中教師,因喜愛小說《林海雪原》,用一年時間繪製插圖。請了很多模特,還被模特順走過手錶。最終完成了十三幅作品,每幅畫表現的都是該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瞬間形象,將觀者瞬間帶入小說的情境中去。這些油畫也是英文版的《林海雪原》(外文出版社)的插圖。

《林海雪原》英文版的譯者是沙博理(Sidney Shapiro,1915年12月13日-2014年10月18日)。1915年生於美國猶太家庭,二戰期間,以美國陸軍身份參戰。1947年4月來到中國,1949年10月1日應邀參加開國大典,從此定居中國。1962年翻譯了《林海雪原》,英文名:Tracks in the Snowy Forest。

關於他還有一個故事:文革期間,他翻譯《水滸傳》,受江青干預。“當時四人幫他們對總理心懷不滿,又不敢明目張膽說他壞話,就拿《水滸傳》大做文章,把總理比喻成新中國的宋江,藉着罵宋江來把矛頭指向總理。我把《水滸傳》翻譯成Heroes of the Marsh,他們對於我把宋江翻譯成英雄(heroes)表示不滿。江青說宋江是個“叛徒”,因爲他奉皇帝詔令,率領他的部隊殲滅了從東北進攻中國的遼韃靼。我說:“如果你不喜歡heroes,那麼outlaws怎麼樣?”他們以爲outlaws是盜匪,可是在英語中outlaws是當作一個褒義詞來用的,是民間英雄。”(沙博理,2011年)

《智取威虎山》歷史很豐富:楊子榮誕生記 第6張

老頭兒活到了99歲,2014年10月18日逝世。

 八、1986、2003年——經典重現:電視劇《林海雪原》

電視劇《林海雪原》有1986年版與2003年版。前者由吉林電視臺出品,共十集,導演朱文順,主演林達信、韓再峯、白玉娟等。

2003年版的編劇爲王德忱、周七月,導演李文歧,主演王洛勇、於洋、童謠等。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話劇團、深圳市委宣傳部文藝創作中心與萬科影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這一版版電視劇《林海雪原》爭議很大,很多觀衆包括小說《林海雪原》作者曲波的愛人劉波也撰文批評,2004年10月,楊子榮“養子”楊克武以該劇侵犯了楊子榮的名譽權爲由,將總政話劇團告上法庭。2005年8月,終審楊克武敗訴,還因此在法律上丟了“楊子榮養子”的光環。

在2003版劇中,楊子榮成了一介伙伕,油腔滑調,牢騷滿腹、愛搞小動作、與土匪妻子有感情瓜葛。爲此,國家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認真對待紅色經典改編電視劇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不要因爲片面追求收視率和娛樂性,就在主要人物身上編制太多的情感糾葛,過於強化愛情戲,在英雄人物塑造上可以挖掘所謂的“多重性格”,以免影響了原著的完整性、嚴肅性和經典性。

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在1986年版與2003年兩版劇裏,土匪鄭三炮都由演員關新偉扮演。

 九、2014年——徐老怪爲何要拍“楊子榮”:電影《智取威虎山》

12月23日,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上映。電影海報上張涵予版的楊子榮橫槍立馬,傲視猛虎。

在當代演員裏,張涵予還是比較貼合小編心目中的楊子榮形象的,正、硬、有棱角、又不過分冷。首映禮時媒體和觀衆反應不錯,評價說“把樣板戲拍出了時代感”。但小範圍的點映出來的評價並不能完全聽信。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大波觀衆的評價吧!

徐老怪爲什麼要拍楊子榮?“說起源頭來,還是四十年前我在紐約的時候,當時我在華人區做義工,放過京劇版《智取威虎山》。看了之後我就想,如果有一天入行做跟電影有關的事情,我就要把這個故事變成電影。”

《智取威虎山》歷史很豐富:楊子榮誕生記 第7張

後來,徐克陸續看了《林海雪原》的小說、電影,更覺得這個故事沒有過時。1992年,在一次香港、內地導演的聚會中,謝晉導演曾問他想拍什麼內地題材的電影,他馬上回答:“《智取威虎山》。”當時成龍還在旁邊說:“我演!我演!我要演楊子榮!”

2010年,成龍宣佈新片計劃時,其中就有3D版的《智取威虎山》,但因爲版權的問題,最終此片到了徐克導演的手裏。成龍曾表示“挺遺憾的”。

但其實成龍在30年前已經拍過這個故事,那就是《A計劃》,大家可以回想一下“A計劃”的故事情節:馬如龍潛入海盜巢穴,最後裏應外合,將海盜一網打盡。這不就是“智取威虎山”的香港變體嗎,只不過山賊變成了海盜。看來成龍大哥走主流路線,也是從30年前就埋下伏筆的。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