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印象 > 歷史劇 > 羋月傳又穿幫了:“殺威棒”一詞實際是宋朝出現

羋月傳又穿幫了:“殺威棒”一詞實際是宋朝出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羋月傳》火得一塌糊塗,人們看得熱鬧,穿幫也找得勤快。“時光機”也不甘落後,今個說說《羋月傳》裏提到的“殺威棒”。

在該劇第四集中,羋姝偷偷溜出祭奠的隊伍,在陵園與羋月相聚。羋茵發現羋月、羋姝二人相聚,在威後面前污衊羋月,道是羋月把羋姝從祭奠隊伍中叫走。威後前往羋月住處,斥責羋月不識禮數,並杖責爲羋月求情的葵姑。被打過的葵姑躺在牀上,對羋月說威後使的“這叫殺威棒”,只有羋月回宮才能真正保護身邊之人。

唉,“殺威棒”出來了!

羋月傳又穿幫了:“殺威棒”一詞實際是宋朝出現

“殺威棒”這個詞被人們所熟悉是因爲《水滸傳》。那是林沖遭高俅陷害發配滄州牢城營聽候點視時,有一幫罪人對林沖說道:“此間管營、差撥十分害人,只是要詐人錢物,若得了人情,入門便不打你一百殺威棒……若不得人情時,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在小說第九回管營便對林沖說:“太祖武德皇帝留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

梁山好漢遭遇殺威棒的不止林沖一個,還有第二十八回武松爲兄報仇殺了西門慶、潘金蓮、王婆發配孟州牢城,管營也說道:“你那囚徒,省得太祖武德皇帝舊制,但凡初到配軍,須打一百殺威棒……”

再有就是宋江發往江州府接受點視,管營說道:“這個新配到的犯人宋江聽着,先朝太祖武德皇帝聖旨事例,但凡新入流配的人,須先吃一百殺威棒……”

由此可知,這殺威棒,是專門打那新收監犯人的。

羋月傳又穿幫了:“殺威棒”一詞實際是宋朝出現 第2張

其實,在施耐庵前的文人筆下,先已出現過殺威棒,如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蝴蝶夢》第三折:“別過枷梢來,打三下殺威棒。”再如另一位元曲作家李致遠的《還牢末》第二折:“舊規犯人入牢,先吃三十殺威棒。”

後人也拾來應用,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七卷:“說聲未畢,韋氏已到,按在地上,先打三百殺威棒,打得個皮開肉綻,鮮血迸流。”現代作家沈從文的小說《新與舊》中亦有:“尤其是四十下殺威棍,對於一個劊子手似乎更有意義。”

那麼,這“殺威棒”到底是什麼時候的詞語。這得先解釋一下《水滸傳》中再三提及到的,殺威棒是“太祖武德皇帝留下的舊制”。

這個太祖武德皇帝是誰?是宋太祖趙匡胤,即太祖啓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就如稱呼唐高祖爲神堯皇帝一樣,稱呼宋太祖爲武德皇帝是根據他的諡號。

宋朝軍人身份低下,無人當兵才首創了犯人充軍制度。宋之前,軍人都是民兵制,府兵制和徵兵制,都是義務兵。宋朝實行的是募兵制,兵源不足,因此才大規模使用犯人充軍這種制度。

那麼,由此可推斷“殺威棒”一詞是宋朝出現的。而《羋月傳》中戰國就用上了這一詞,真是殺威棒見於“水滸”,演於“羋月”,咱們權當是劇情需要,爲了讓觀衆更好地理解吧。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