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印象 > 歷史劇 > 金庸小說中七大男主角的歷史真實還原

金庸小說中七大男主角的歷史真實還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金庸先生的小說有一很大特色,就是能把虛擬的情節與歷史真實相結合,譬如《射鵰英雄傳》中的成吉思汗西征中亞、《碧血劍》中的明朝與東南亞國家的交往、《倚天屠龍記》中的波斯明教流傳中土、《神鵰俠侶》中的印度醫僧來華。。。正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當然這也包括了金庸先生筆下的小說人物,亦真亦假,亦假亦真。。。

NO1:郭靖<射鵰英雄傳>

郭靖是武俠大家金庸先生所著的小說《射鵰英雄傳》的男主角,生性單純,他重情重義、勤奮、愛國、具備中國人最認可的俠義精神。他不僅是儒俠中的俠之大者,而且也是一切俠中的俠之大者。這倒不完全是因爲他徹底的實現了“爲國爲民”這一儒俠的目標,而且也因爲他的巨大人格力量。

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中描寫的很多宏大場面,有相當部分符合史實。但小說中關於郭靖和黃蓉的內容,則大部分出於虛構。據考察,歷史上的確有郭靖這個人。據《宋史 忠義傳四--郭靖》記載:郭靖是四川嘉陵江地區一個地方土豪的護衛隊首領。1207年,當地宋朝官員吳曦投降了金國,郭靖和當地百姓卻不願降金,於是捨棄田地房屋,帶着老人和孩子,順着嘉陵江遷徙。吳曦派出軍隊阻攔,想把這些百姓趕回家。郭靖對此悲憤異常,他對弟弟郭端說:“我們家世代都是大宋的子民。自從金人入侵我邊界,我兄弟二人不能以死報國,反而避難入關。現在又被吳曦驅趕回去,我不想捨棄漢人的衣冠。我寧願死在這裏,做趙氏王朝的鬼。”於是投江自殺。

金庸小說中七大男主角的歷史真實還原

郭靖大義凜然的形象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倒是如出一轍,只是這個俠義人物死得太早,在他死後十幾年,成吉思汗才率軍西征。因此,真的郭靖並不像金庸筆下的郭靖那樣風光八面,在蒙古大軍西征中立下的汗馬功勞更是子虛烏有。至於黃蓉則完全是虛構的,是金庸爲了演繹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而塑造的一個鮮活人物。

NO2:張無忌<倚天屠龍記>

張無忌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男主角,武當張三丰的弟子張翠山與白眉殷王的女兒殷素素之子。出生於冰火島,父親張翠山,母親殷素素,義父謝遜,十歲之前跟父母及義父在冰火島生活,後來隨父母回到中原,不幸中了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連張三丰也束手無策,明教神醫胡青牛也無法治癒。在小昭的幫助之下練成乾坤大挪,並幫明教解決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之危,情急權變之下,衆人擁護他當上明教教主。最後因朱元璋等人謀反,張無忌看破權勢離開明教,跟趙敏過着神仙般的生活。

金庸小說中七大男主角的歷史真實還原 第2張

很多人都知道,在《倚天屠龍記》中:明朝政權是朱元璋藉助明教力量打下的,朱元璋登基後打壓明教導致明教消亡;很多人也知道《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這個人物是虛構的,至此推理認爲張無忌的明教之說也是虛無的。然,在現如今文史界中較爲普遍的認爲,歷史上有明教出現過,在朱元璋稱帝后不久,因害怕祕密宗教組織對其統治構成危害,於是便下詔毀教,明教也受到牽連,導致衰落以致滅絕。從近年學者的研究結果來看,朱元璋與白蓮教等祕密教派有着密切關係。與朱元璋一道反元起義的各教派,很多吸收了明教的某些教義禮儀,其中也有自命爲明教者。

明教有根據地被史學家承認了,那歷史上是否真有出現過張無忌呢?答案是肯定的。

歷史上的張無忌:

張無忌(?-1366年)元末北方紅巾軍領袖。父祖皆爲白蓮教教主,其父起義失敗犧牲後,他與母殷氏逃奔杭州,後居東海居碭島上。至正十五年(1355年),被劉福通迎至毫州(今安徽毫縣),建宋政權,改元龍鳳,稱帝,號“小明王”。以楊逍、範遙爲左右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爲平章,劉六知樞密院事。沒過多久幾,劉福殺了楊逍,任丞相,進封太保,改行中書省,轄毛貴、趙均用、朱元璋等部。及遣三路軍北伐,龍鳳五年(1359年)五月,移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八月,退居安豐。九年二月,張士誠命呂珍襲安豐,朱元璋率軍解圍,迎他至滁州。

十二年,被朱元璋部將常遇春溺死於瓜步江中。

NO3:段譽<天龍八部>

段譽,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角色,少年段譽是大理國“鎮南王”段正淳的兒子,不小心闖入無量山的“琅環福地”中,從洞中一尊玉像處習得“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後來分別跟蕭峯、虛竹義結金蘭。蕭峯自盡後,和鍾靈、木婉清、王語嫣諸人同歸大理。

在《金庸與讀者座談會》上,金庸先生在談到自己作品時,借題發揮闡述了他的人生態度。“如果在我的小說中選一個角色讓我做,我願做天龍八部中的段譽”,“他身上沒有以勢壓人的霸道,總給人留有餘地。”他毫無世俗間的心機,純作一派天真,爽朗而通達,雋秀的臉上永遠也不會顯露出塵世間經常可以見到的冷酷傲慢的表情。說到癡,他確屬金庸武俠小說中第一真正癡人。

然,史書上真正的段譽又是怎樣的一個記載呢?

金庸小說中七大男主角的歷史真實還原 第3張

段譽,本名段正嚴,字和譽,1108年(宋徽宗政和六年),即位在位39年,任內聲望頗高,以保境安民和地方發展爲主軸,後避位爲僧。段譽的廟號是宣仁帝,也確實是段正淳的兒子。天龍八部第49回提到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宋哲宗已經當了九年皇帝,既公元1094年(宋哲宗紹聖元年) 正明避位爲僧,善閩侯高升泰篡位,號“大中”。而書中則說是段譽繼位,事實上,段譽是在北宋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爲大理國第16代國王,直至南宋高宗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禪 位爲僧,在位長達39年,是後理國諸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死後諡號宣仁皇帝。

段譽是個有所作爲的君主,他明白與宋朝建立友好關係是立國之本。儘管宋朝與大理國的關係由於宋太祖的“不暇遠略”的方針而有所疏離,然而大理國仍然一直向宋朝稱臣。段譽特別重視加強與宋朝的聯繫,入貢大理馬、麝香、牛黃、細氈等土特產,還派幻戲樂人(魔術師)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的禮遇,冊封他爲金紫光祿大夫、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等。

金庸小說中七大男主角的歷史真實還原 第4張

NO4:蕭峯<天龍八部>

好漢的標準有5點:1.本領高強。這在中國人眼中是一個好漢的先決條件。2.酒量好。雖然提起來有點荒誕甚至是幼稚,但是酒量好在中國一直是一個好漢的必備能力。從先秦的廉頗,到後來的項羽,關羽,風塵三俠,梁山好漢等等。可以說在中國的民間酒量和氣量是可以直接劃等號的。3.重情重義重承諾。這個是必要的,甚至在某些時候爲了情意,諾言,做一些和正義相悖的事,也是可以被原諒的。4.不近女色。5.不畏生死。一個好漢是決不能怕死的,甚至明知要死也要去做。

<天龍八部>中的蕭峯就是中國人傳統思想中英雄好漢的典範。雖然蕭峯在大宋長大的故事是虛構的,但蕭峯平叛和因功受封南院大王的事情卻絕非虛構。那歷史上真正的蕭峯又是怎樣一個形象呢?

蕭峯(1030-1065)遼朝大臣,契丹乙室部人。道宗即位後,歷文班太保,同知樞密院事。重熙十七年(1048年),從耶律仁先伐阻卜部,破之。十八年,討敵烈部,爲敵烈部節度使。二十年(1055年),同知南院宣徽使事,遷北面林牙。清寧九年,密奏耶律重元父子有陰謀。及重元叛,同耶律仁先起兵平叛,追耶律重元至北漠,逼重元自殺。以功封 南院大王。鹹雍元年,病死。遼道宗諡號文忠,追封遼西郡王。

NO5:王重陽<射鵰英雄傳>

金庸的小說中,常常會出現一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神祕、飄王重陽與全真七子圖渺,着墨不多,充滿傳奇感,讓讀者浮想聯翩,體會到不一樣的閱讀快感。神鵰俠侶裏的覺遠和尚、天龍八部裏的無名少林老僧、倚天屠龍記裏的黃衣女子,都是此類人物。

王重陽也算是。但與少林老僧等人物不同的是,王重陽不但有名有姓,而且歷史上真有其人,有事蹟、有文字、有傳說。

歷史資料:

王重陽(1112-1170年)金朝道士,全真教創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學道後改名吉,字知明,號重陽子,世稱重陽真人。咸陽(今陝西咸陽)人。他祖籍陝西,生於大富之家,幼好讀書,天眷初曾應武舉,中甲科。四十七歲那年,深感“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慨然入道,隱棲山林。後在終南山築墓穴居,自稱居處爲“活死人墓”,稱自己爲“王害風”。功成丹圓後,前往山東佈教,建立全真道,先後收馬鈺、孫不二、邱處機等七人爲弟子,後世稱全真七真人。著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立教十五論>等。元世祖贈號“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元武宗加贈“重陽全真開化輔極真君”。

金庸寫書善借歷史人物,這樣有故事的一個人、這樣有意思的一個教派,他自然不會放過。但金庸對王重陽卻十分吝惜筆墨,只借他人之口零零星星寫了他一點內容。但就這淺淺幾筆,已足夠畫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

他是一個獨步武林的奇才。華山論劍,他技壓黃藥師、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奪得“天下武功第一”的稱號,搶到武林奇書《九陰真經》。

他是一個抗金保宋的義士。他組義師、抗金兵,不遺餘力。甚至在抗金之前,動用數千人力,歷時數年建成活死人墓,在其中暗藏器甲糧草,作爲起事之根本。雖然義舉失敗,卻仍能激盪人心。

他是一個智義雙絕的英雄。他奪取九陰真經,不是爲了稱霸武林,而是爲了解救普天下的豪傑,讓江湖遠離腥風血雨。他智慧超羣,即便是不久於人世,也能安排一場假死傷人的戲震懾歐陽鋒。

他是一個不懂愛情的男人。他與林朝英,本是一對神仙眷侶,卻因他一心國事,無暇私情,以致辜負了林朝英的日夜思慕;又因二人性格相近,爭強好勝,儘管是相戀一生,柔情高義,卻仍是“落得情天長恨,一個出家做了黃冠,一個在石墓中鬱郁以終”。

金庸小說中七大男主角的歷史真實還原 第5張

這便是王重陽。這便是金庸隨手幾筆畫出的王重陽。這便是窺神龍一鱗一爪而可想見其首尾的王重陽。

NO6:袁承志<碧血劍>

《碧血劍》的袁承志,東莞人,是金庸筆下的第二名男主角。袁承志是明末名將袁崇煥之子。父親被崇禎下獄所殺。袁承志跟陳家洛相同的地方是兩人 都是少年英俊的武林領袖,兩人都是能文能武,兩人都是出身尊貴,而領袖地位都是與出身有重要關係。

袁承志不同於金庸小說中的其他主角,他在初入江湖時便已經身懷絕世武功,幾乎已經天下無敵;環顧當時,可能也只在穆人清,黃真,歸辛樹,玉真子之下了!在到後來幾乎只遜色於自己的師父穆人清!

袁承志武功雖高,卻也有一棵仁慈的心,而他對於愛情,也顯得有些不定;這一點他和張無忌很像!但他又比張無忌多了一些堅持!他一心要爲自己父親昭雪,爲闖王打天下,在這一點上他比張無忌做的好!

而袁承志相比於令狐沖又多了一些穩重和謙虛。令狐沖過於瀟灑,有些散漫,而袁承志則顯得更能託付終身。

金庸小說中七大男主角的歷史真實還原 第6張

歷史上的袁承志:

袁承志(?-1651年)明末家民起義首領,遼東巡撫袁崇煥之子,崇禎三年(1130年)崇煥被冤殺於京師,其爲崇煥部將左輔救出。投王嘉胤。四年四月王死,代領其衆。至八年(1635年),有衆數萬,爲“十三家”首領之一 。崇禎十一年,起義軍普遍受挫,多受撫降明。他與賀一龍、馬守應、劉希堯、賀錦等轉戰至英、霍山區,堅持鬥爭,號“左革五營”。十四年與張獻 忠聯合。十五年,李自成起義軍席捲河南地。

又率部附自成。大順政權建立 ,受封制將軍。順治二年(1645年)與李錦、高一功等入湖南,聯合南明永 歷帝共同抗清,因受南明朝廷排擠、歧視。隨高一功退入廣西。八年,由黔入蜀途中,遭孫可望阻擊,犧牲。

NO7:陳家洛<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中陳家洛的出場,是真正的溫柔書生形象,書劍二字,正在他的身上印證。不過,與千里接龍頭隆重的氣氛不相協調的,是陳家洛當紅花會總舵主,竟是半推半就,形勢所逼。這暗示了陳家洛的弱點,也就是書生的弱點,他所缺少的,是大英雄吞天吐地的大氣勢。書生的氣勢,不足以重負紅花會反清復明這樣一個大的際會。

史書記載:陳家洛,清朝武士。江寧(今浙江海寧)人。少時以武聞名。康熙間,客於京師顯貴之家,以武術技藝聞名當世。雍正中,因浙江總督李衛鎮壓顧雲清 反清案受株連,但未被處死。至乾隆間,八十餘終於家。舊時江湖間流傳其俠義之事頗爲廣泛。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