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印象 > 環球趣事 >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華書店作爲人們購書首選實體店本來應該是讀書的樂園,人們在其中挑書看書和諧舒適,然而卻有新華書店禁止看書還將孩子趕走實在是讓人心寒。

“新華書店是賣書的地方,圖書館是看孩子的地方,新華書店不是看孩子的地方”…網友爆料:呼倫貝爾一新華書店,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店員說:這是新華書店,不是你看書的地方,不買書就出去!

近十年來,中國傳統書店倒閉潮愈演愈烈,傳統書店的生存陷入僵局。我們的生活是否不再需要街角書店的燈光,傳統書店何去何從,引起中國社會廣泛熱議。

當傳統書店遇到現代網絡

“30天就倒閉”是一家書店的名字,位於深圳華僑城OCT創意園南區,是第一家開業就是爲了關門的書店。

望着掛在門口“歡迎光臨,促進倒閉”標語牌,書店創辦人堅果說,開這一家書店,其實是一次爲期30天的行爲藝術。30天裏,每日招募一位新店長,嘗試一種新的經營模式,設置一個聊天主題,最終探尋30種書店趣味。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

堅果是親眼目睹了一個朋友書店的倒閉後,開始關注民營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

“現在很多書店倒閉了,甚至都沒人記得它存在過。與其被動倒閉,不如主動倒閉。”堅果說,他想通過這一事件,引發人們對實體書店生存狀態的思考。

2010年3月,以打造中國高端民營書店爲己任的北京“第三極”書局僅僅經營3年半就偃旗息鼓;2011年6月2日,位於北京大學南門地下室的“文化地標”風入松書店掛出了“內部整頓”的牌子,至今沒有恢復營業;2011年8月,成都大印象書局關門;2011年9月香港三聯書店退出廣州;萬聖書園18週年店慶時,創辦人劉蘇里曾用“活着就是奇蹟”調侃自己的倖存。2011年10月,北京光合作用書店被清倉。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 第2張

有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中國倒閉的民營書店有一萬多家。過去10年間,超五成民營書店先後倒閉。

在海外,傳統書店的衰落也正以一種令人沮喪的速度蔓延。2011年7月22日,擁有40年曆史的美國第二大傳統圖書零售商Borders連鎖書店開始關閉旗下的399家店面,申請破產;著名的英國水石書店也宣佈2009年至2010年利潤同比下滑了70%。

“30天就倒閉”書店不大,四十多平方米,主營人文社科類書籍。一本名爲《自由在高處》的書,被關在鳥籠裏,高高掛在書店裏。

負責進貨的阿木說,書店銷售好得出乎他們的想象。每天都能賣一百多本,每日銷售額二三千元,最高一天突破五千。而在堅果看來,許多人走進這個“假書店”,實際走進的是一個文化事件,走進現實生活的一個例外。書賣得越多,越是諷刺。

“如果不是吸引眼球的噱頭,不是在創意園這樣的環境,沒有媒體曝光和30個店長的多渠道傳播,在這個時代,一家小小書店怎能有如此高的人氣。”他說。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 第3張

在當下的中國,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和閱讀終端的多元化,人們的閱讀行爲早已不再依賴書籍而存在。互聯網豐富的下載資源讓人們足不出戶,花費很少,甚至無須費用就得到了想看的東西。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進行的閱讀調查顯示,閱讀傳統出版物的人數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而閱讀新媒體的人數則以30%的速度增長,這一現象,特別在年輕人和知識分子人羣中表現明顯。

“美國Borders連鎖書店的隕落正是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下載電子書,或者網購圖書的結果。”《華爾街日報》報道說。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 第4張

“面對實體書店的倒閉,很多人都表示了惋惜之情。但一轉身,他們就又到網上去買書了。”北京百萬莊圖書大廈產品經理劉宏說,“現在到書店的人,看的多,買的少。”

網絡書店品種齊全,購買方式便捷的優點令傳統實體書店望塵莫及。以亞馬遜中國爲例,圖書多達300萬種,很多小衆圖書或是原版進口書籍囊括其中。網絡書店24小時營業,送貨上門的服務也爲上班族節約了大量時間成本。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