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人類歷史徒步環遊地球第一人潘德明的傳奇一生

人類歷史徒步環遊地球第一人潘德明的傳奇一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些年旅行的概念在年輕人中間很熱,小編也是其中一位,很多人,比如餘純順、雷殿生成爲很多熱愛旅行人心中的偶像,他們的經歷已經非常傳奇,但是他們的傳奇要和今天這位主人公——潘德明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但很多人還不知道他的傳奇一生,今日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潘德明(1908—1976),又名文希。浙江省湖州市人,祖籍上海南匯,人類歷史上徒步環遊地球第一人。

潘德明持“雪東亞病夫恥”“以謀世界上之容光”的信念,於1930年夏出國境,於1937年7月返回上海。或騎自行車,或徒步,歷盡艱辛,耗時8年。先後到達40多個國家,積累了大量珍貴紀念資料,會見20多個國家的元首、名人。潘德明的壯舉轟動了整個地球,以他的行爲角度,令世界認識了中國人。他是中國的名片。

曾就讀於上海南洋高級商校。潘德明從小愛體育活動,七八歲開始,常環湖州城長跑,爬山登高,並閱讀有關世界地理和各種有關旅行的書籍。

人類歷史徒步環遊地球第一人潘德明的傳奇一生

1930年夏天,上海有幾個年輕人組織了一個“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立志要以徒步走向亞洲。他們在《申報》上發表宣言稱:“在歷史上揹負了五千餘年的文明和創造的中華民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頹廢,成了青年們普遍的精神病態。我們覺得時代的精靈,已在向我們歡呼,我們毫不客氣地把這個偉大的重擔肩負起來。我們決定以堅毅不拔的勇敢精神,從上海出發,逐步實踐我們的目的。在每一步伐中,我們要顯示中華民族歷史的光榮,在每一個步伐中,給社會以極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我們預定的途程的最終點。”

這篇宣言一見報,就引起了轟動,成爲年輕人熱衷的談資。當時,21歲的潘德明正遠在南京經營一家西餐館,名字叫“快活嶺”,在今天的四牌樓東南大學一帶。潘德明無意中讀到了這篇宣言。從小喜歡體育活動的他,立刻被吸引住了,當即決定加入“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潘德明毅然放棄南京的餐館生意,乘車趕回上海。可惜,當他到達上海時,步行團已經走了好幾天。潘德明隨即乘車追到杭州,趕上了“中國青年亞細亞步行團”。步行團一路南下,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當步行團出國境到達越南清化時,8名團員只剩下了潘德明一人。儘管孑然一人,這個意志堅強的年輕人並沒有退縮,反而改變初衷,決定將此行超越亞洲,走向世界。

1931年元旦,潘德明在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買了一輛英制“蘭翎牌”自行車,開始了騎遊旅行。他還自制了一本重達4公斤的《名人留墨集》,以備沿途各國各界的名流、團體題詞,作爲他環球旅行的珍貴紀念。

人類歷史徒步環遊地球第一人潘德明的傳奇一生 第2張

在這本《名人留墨集》的扉頁上,潘德明工工整整寫下“旅行世界自敘”,其中有:“以世界爲我之大學校,以天然與人事爲我之教科書,以耳聞目見直接接觸爲我之讀書方法,以風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爲我之獎勵金。德明堅決地一往無前,表現我中國國民性於世界,使知我中國是向前的,以謀世界上之榮光。”

之後,潘德明從越南西貢經柬埔寨來到了泰國,又過馬來亞,渡海到達新加坡。新加坡華僑鉅商胡文虎是第一個在《名人留墨集》上題詞的人。他的題詞是:“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着你腳車的輪跡。”

1931年4月3日,在新加坡僑胞的資助下,潘德明連人帶車登上開往印度的輪船。在印度,他拜謁了著名詩人泰戈爾。泰戈爾對潘德明說:“我相信,你們有一個偉大的將來;我相信,當你們的國家站立起來,把自己的精神表達出來的時候,亞洲也將有一個偉大的將來——我們都將分享這個將來帶給我們的快樂。”

在印度,潘德明還受到了聖雄甘地及尼赫魯的接見。聖雄甘地送給潘德明一面親手用粗麻布織成的印度國旗和一張簽名照,他還流着淚對潘德明說:“中印兩國山水相鄰,又都是人口衆多、飽受列強欺負的國家,這一方面是由於近代政治的腐敗,一方面是由於經濟的落後,希望我們兩國迅速地自強起來。”

在印度期間,潘德明寫給家人的信中說:“國人期望之殷,德明自當勇往直前。力振民族精神,以雪‘病夫’之恥。”

潘德明轉走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至耶路撒冷、西奈半島,然後渡過蘇伊士運河,踏上了非洲大陸,到了非洲大陸的埃及首都開羅。正在此求學的幾位中國青年,自告奮勇充任他的嚮導。

在留學生的陪伴下,潘德明瞻仰了金字塔,看到了獅身人面像“斯芬克司”,遊覽了宏麗的阿蒙神廟。潘德明覺得,自南京出發兩年來,所到之處多是古文明之邦,但如今卻都徒有一堆古蹟和遺址!由此,他決定對工業發達國家的歐洲作一番實地考察。

人類歷史徒步環遊地球第一人潘德明的傳奇一生 第3張

潘德明在金字塔前的留影

六月底,潘德明從亞歷山大港乘船渡過地中海,開始了歐洲之旅。希臘首相維尼各羅斯在接見潘德明時這麼說:“我從你身上看到了東方古國的覺醒。”

潘德明特地去拜訪了奧運發祥地——奧林匹亞。他到達奧林匹亞時,從報上看到,中國正式宣佈不派運動員參加1932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奧運會,原因是“沒錢”。他憤慨萬分,特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古運動場遺址旁的石柱上,用中文和英文在一張紙上寫下了兩行大字:“中國人潘德明步行到此。”

在歐洲,潘德明遊遍了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奧地利、意大利、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挪威等16個國家。

1933年7月,潘德明來到巴黎。法國總統萊伯朗、總理達拉第和外長接見了潘德明。巴黎各報競相報道潘德明抵達巴黎的消息。萊伯朗說:“潘德明先生,對於你的壯舉,我想用法國之雄拿破崙的一句話奉送:中國是一個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當他醒來時,全世界都會震動。”

人類歷史徒步環遊地球第一人潘德明的傳奇一生 第4張

潘德明在帝國大廈樓頂

7月20日,潘德明拜會了中國駐法大使顧維鈞。顧見潘後,決定向正在法國治病的張學良引見。張學良接到電話,興奮地說:“我很想見見他!”7月27日晚,潘德明走進張學良的客廳,不一會兒,顧維鈞陪着少帥從樓上下來。在潘德明的眼裏,張學良體貌豐滿,精神煥發,與以前在報上見到的照片大不相同。兩個人一見如故,聊了很久。潘德明說:“我出國已三載,從報上得知,國內很不安定,東三省淪陷,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外國稱我中國人爲‘東亞病夫’,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才下狠心,克服困難,爲中國人爭氣。”張學良當即讚譽他有志氣。夜闌人靜,潘德明興致勃勃地向張學良介紹《名人留墨集》上各國要人的簽名和題詞。隨後,潘德明請張學良留墨。張學良在《名人留墨集》上寫了“壯遊”兩字。他又留旅行家在府中用過夜餐,方步出客廳送他上車。回到使館,潘德明輾轉反側,他始終想着少帥臨別時說的一句話:“希望你一鼓作氣,環遊世界,爲中國人爭氣!”

潘德明進入德國,受到希特勒和戈培爾的接見。希特勒竟和他談了兩天,詳細地瞭解世界各地風土人情,這位昔日的畫家還爲潘德明畫了一幅畫像。

潘德明本想拜訪功勳蓋世的居里夫人,但由於居里夫人一直非常忙碌,未能如願。在底特律,福特汽車公司的講解員送給他一個小紙盒,裏面裝着石英石、鐵礦砂等12種生產汽車的原料。這12種原料中國各地儲藏豐富。這件事促使潘德明想趕快回到祖國,要爲祖國發掘珍貴的礦產。爲儘快趕回祖國,潘德明第一次搭飛機到了古巴,然後經巴拿馬、過舊金山,開始橫渡太平洋。到夏威夷檀香山後,換船繼續西行,經斐濟羣島,終於遠行到達澳洲新西蘭的奧克蘭、悉尼,逗留了一段時間後,乘船到了印度尼西亞。

潘德明最初的計劃是訪印尼後去日本,從日本返國。但“日人侵佔我東北三省……殺我同胞,亡我中華,變本加厲。所以我改變計劃,直接北上……我這次櫛風沐雨、披星戴月,周遊世界各地,考察各國實情,主要爲我今後實現科學救國的理想打下根基。我回國後,決計到青藏高原考察……”

其時日本軍國主義氣焰囂張,他決定不臨日本國土,以示抗議。潘德明改變線路,渡海經新加坡來到馬來亞,穿過其中部山高林密、人跡罕至的地帶,到達泰國,由泰國入緬甸至雲南,1937年7月6日返回上海。

至此,潘德明經過7個冬春,歷盡千辛萬苦,行程數萬裏,遊歷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不久,日軍敵機飛臨上海領空。國難當頭,原打算勘察青藏高原的計劃無法實現,潘德明於是把世界各地華僑捐助他的10萬美元考察費用全部捐獻給了抗日事業。

7年的環球之行,其艱難困苦的程度是可以想象的。但另一方面,潘德明也得到了周遊世界的巨大收穫:他飽覽了沿途各國的奇情勝景,領略到不同民族異彩紛呈的歷史文化,受到了各國人民、尤其是海外華僑的熱烈歡迎,並且還獲得了許多國家名人政要的禮遇。這些名人政要有印度聖雄甘地、詩人泰戈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土耳其之父凱末爾、瑞典大探險家斯文赫定、新加坡鉅商胡文虎,德國總理希特勒。還有英國首相、希臘首相、法國總統、瑞士總統、挪威國王、保加利亞國王、澳大利亞總理等人。

潘德明在周遊世界中,還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史料。除了留有所到之處加蓋的571枚郵戳、近1200個團體和個人用世界幾十種文字書寫的簽名和題詞、20多個國家元首手跡的三本《名人留墨集》,以及家信和照片,大部分苦心採集的標本、異國特產、服飾和資料,他都寄存在了美國紐約華僑總會和曼谷中華商會的友人處。

人類歷史上,首次完成環繞地球一週的,當推16世紀的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的船隊。但用雙腳和自行車完成這一壯舉的世界第一人,則是中國的潘德明。他在世界上開闢了徒步環球旅行、探險的先河。爲了紀念這位英雄,中國自行車旅遊者協會的最高獎項就稱爲“潘德明騎遊獎”。近些年來,受潘德明精神感召,我國出現了許多徒步行走,挑戰自我的勇敢者。

人類歷史徒步環遊地球第一人潘德明的傳奇一生 第5張

潘德明沿途留下的痕跡

1937年7月6日,在環遊地球7年之後,潘德明返回上海。此後,潘德明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公開的媒體上,再也沒有任何關於他的消息。直到1979年,一位叫季一德的體育編輯,在一堆即將銷燬的廢紙堆裏發現了潘德明當年的出國護照,這段塵封的往事,纔再度進入人們視野。而此時,潘德明去世已經三年。環遊地球后潘德明是怎樣的境況?

1937年7月6日,潘德明回到上海。結婚後,曾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短暫工作。1949年後,潘德明長期處於失業狀態,後曾在昆明益興汽車材料行工作。由於父親曾經是小有名氣的裁縫,潘德明便子承父業,靠熨燙衣服生活。另外,潘德明還有一門繪畫的手藝,因此,他也兼畫宮燈養家餬口。1976年10月18日,潘德明聽到“四人幫”倒臺的消息,大喜過望,因多喝了幾杯酒突發心肌梗塞而辭世,終年68歲。

潘德明難道就這樣被遺忘了嗎?顯然不會。網絡上有這麼一段文字:“爲了紀念這位英雄,中國自行車旅遊者協會的最高獎項就稱爲‘潘德明騎遊獎’。”

人類歷史徒步環遊地球第一人潘德明的傳奇一生 第6張

潘德明與南太平洋島國與當地居民的留影

1984年一部反映華夏兒女百年奧運夢想和追求的紀錄片《零的突破》,在全國公映。片中,比較詳細地講到了潘德明的事蹟。”

電影紀錄片《零的突破》,由中央新聞電影紀錄片廠拍攝。在這部58分鐘的紀錄片中,潘德明的鏡頭長達3分20秒。片中將他的環球旅行稱爲“中外體育史上罕見的一大壯舉”。紀錄片中的鏡頭,引發了自行王國對自行車運動的重新認識。晏勇說,這些年來,有感於潘德明的事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自行車運動中了。

從1976年潘德明去世,到1984年他被人們重新認識。這期間,許多有心人出了很多力。比如,體育編輯季一德。1979年3月,在上海少兒出版社工作的季一德,在上海召開的一次體育工作會議上,偶然得到了潘德明隻身環遊世界的線索。出於職業敏感,季一德立即進行了一次“跟蹤追擊”的馬拉松式採訪,去尋覓20世紀30年代環球旅行家的珍貴史料。

人類歷史徒步環遊地球第一人潘德明的傳奇一生 第7張

潘德明

經過多次奔波與反覆查詢,季一德終於在上海永嘉路派出所清理“文革”積案的即將銷燬的廢紙堆裏,發現了潘德明的出國護照、簽證、船票、書信及名人題詞等,張學良將軍在巴黎治病時接見他所題的“壯遊”就在其中。除此以外,還有潘德明環遊過程中始終隨身攜帶的一本4公斤重的《名人留墨集》,記有1200個團體和印度甘地、尼赫魯、泰戈爾、希特勒等當時大名鼎鼎的世界名人的題詞和簽名,以及571枚各國郵戳、印章等。

至此,一段被湮沒的壯舉終於得以重新面世。1979年7月,季一德將發掘整理的史料編寫成章回體報告文學《異域萬里行——潘德明隻身環遊世界聞見記》,在《中國體育報》連載21回,終於使這一塵封了近半個世紀的壯舉重見天日,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後來,季一德的這篇文章,又發行了單行本,成了許多自行車運動愛好者的“寶典”。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