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張學良一次不爲人知的兵諫:曾試圖兵諫張作霖

張學良一次不爲人知的兵諫:曾試圖兵諫張作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都知道張學良在1936年發動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張學良在西安事變前九年就曾醞釀過一次兵諫。

1927年春,盤踞在長江流域的孫傳芳、吳佩孚等大軍閥被南方的北伐軍打得向北逃竄,投靠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決定派長子張學良統率奉軍三、四方面軍精銳進入河南,對抗北伐軍。

然而奉軍也非北伐軍的對手。一向主張“息內爭、御外侮”的張學良決心謀求南北妥協,結束內戰。一天,張學良對心腹葛光庭說:“這仗不能再打了,我打算撤軍。老帥(即張作霖)可能不會同意。你先拿我的親筆信交給蔣介石總司令,就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願意服從國民政府的領導。但是請他們也不要逼得太緊,給我一點時間,容我慢慢勸說老帥。”葛光庭很快祕密南下,與北伐軍的將領進行和平談判。

但葛光庭方面遲遲沒有迴音,張學良一次又一次勸說張作霖罷兵休戰,也無結果。一天,張學良以召開軍事會議爲名,密令奉軍炮兵司令鄒作華等心腹將領到河南新鄉開會。人員一到齊,張學良就開門見山地說:“你們都領教了北伐軍的厲害,再打下去對我們也沒好處。你們也知道我是反對打內戰的。老帥想武力統一中國,做大總統,我看是白日做夢。這都是楊宇霆這個狗頭軍師出的餿主意。”

鄒作華等人心裏早有厭戰情緒,當即表示:“請軍團長明示。”

張學良一次不爲人知的兵諫:曾試圖兵諫張作霖

張學良感嘆地說:“最近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老郭(即郭鬆齡,張學良的老師,原奉軍精銳三、四方面軍的副軍長。1925年底,爲反對張作霖擴大內戰,郭鬆齡在河北發動起義,企圖推翻張作霖的統治,但不幸兵敗身亡。)的主張對。現在要想停止內戰只有以武力逼老帥停戰。”隨後,張學良決定發動兵諫。根據曾參與此事的高仁紱回憶,當時主要部署如下:

公推鎮威上將軍張作霖爲北方革命軍總司令,率領奉、吉、黑、熱、察、直、魯、豫八省軍隊起義;公推閻錫山爲北方革命軍副總司令,率領晉綏軍起義。孫傳芳負責消滅張宗昌在山東的軍隊,張學良負責消滅張宗昌在河北的軍隊。高仁紱則指揮在北京附近的15個奉軍步兵和炮兵團,消滅張宗昌在京津地區的軍隊。如果張作霖仍然不採納張學良的建議,高仁紱即率奉軍包圍張作霖居住的順承王府,切斷王府同外界的一切通信聯絡和交通,但不能向王府開炮。行動具體時間等候張學良的命令。

會後,張學良專門派鄒作華去向高仁紱傳達指示。高一聽說還要造反,當場表示拒絕。他說 “郭茂宸(即郭鬆齡)領導的灤州起義,是軍團長與郭茂宸聯銜下的命令,我才誓死追隨,不意到了錦州起了變化,造成相反的後果。那一次算我上了當,這一次再不上當了,我決不接受這個任務。”

在鄒作華的耐心勸說下,高仁紱仍然猶豫不決,鄒作華頓時臉色大變……最後,高仁紱見實在推託不過,只好向鄒保證,願對北京兵諫負絕對的責任。

這時北京地區的奉軍、憲兵和警察的負責人也先後收到張學良的命令:絕對聽從高仁紱指揮。高仁紱也開始進行起義前的部署工作:接收西直門的警戒工作;又藉口在北京城郊區進行局部軍事演習,逐漸形成對北京城的包圍。

這年10月,正當高仁紱因遲遲得不到張學良的指示而寢食難安的時候,他突然接到命令:“計劃變更,停止演習。”高仁紱如釋重負,馬上通知部屬停止演習。張學良響應北伐軍而策劃起義的兵諫就這樣流產了。

根據高仁紱後來的回憶,這次兵諫失敗的主要原因除了張學良的猶豫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原本同意新鄉計劃的孫傳芳背信棄義,向張作霖告了密。張作霖勃然大怒,把張學良叫去痛罵一頓,但對參與謀劃的人並沒有追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