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古代妃子年齡超過五十歲後 她們爲什麼不能侍寢皇帝

古代妃子年齡超過五十歲後 她們爲什麼不能侍寢皇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侍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皇帝爲何不讓年過50的妃嬪侍寢?

都說“伴君如伴虎”,在那個執行君主制的時代,皇帝就代表着至高無上的權威。而當時的女性地位卑微,要想翻身,成爲皇帝的妃子,誕下龍嗣,是最快的一條路。

可是要想誕下龍嗣,就如同一腳跨進了賭坊,賭贏了,後半生享盡榮華富貴,賭輸了,很可能會被株連九族。最悲哀的是,年過五旬的女人,連賭的機會都沒了,因爲她的名字壓根不會出現在皇帝的侍寢名單上。爲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

一、后妃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國。他在建立皇帝制的同時,也訂下了后妃制。惋惜秦始皇終身沒有立後,因此,秦始皇雖是第一位皇帝,但第一位皇后卻並非出現在秦朝。

直到後來,漢高祖劉邦登基,呂雉才成了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后,而劉邦,也成了開創“後宮三千佳麗”的第一人。說是三千佳麗,實際上當然不可能有那麼多人。

古代妃子年齡超過五十歲後 她們爲什麼不能侍寢皇帝

歷史上,各個朝代對於嬪妃數量都有着明確的規定,就拿清代的后妃制來舉例。除了開創清代的皇太極,仿照元代的制度,設立五宮后妃以外,其餘各帝王都只設了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位分。

其中,皇后和皇貴妃都只能有一名,貴妃可以有兩名,妃四名,嬪六名。這14人被稱爲“主位”,可以掌管東西十二宮的其中之一。

在其之後的貴人、常在、答應雖然皆無定數,但皇帝精力有限,每年只會新招一兩位妃子。因此,一位帝王的一生,最多隻有50-100名妃子。若再碰上跟光緒帝一樣,患有某種不可告人的病,那麼,那位帝王的后妃加起來的數量,恐怕連一個巴掌都達不到。

有的人看到這,或許會覺得好奇。即便後宮沒有傳說中的“三千佳麗”,但50-100位嬪妃也不是什麼小數目,皇帝真的能做到雨露均沾嗎?

古代妃子年齡超過五十歲後 她們爲什麼不能侍寢皇帝 第2張

二、雨露均沾

事實上,要做到這一點,說難也不難,說不難,難度係數也挺高的。如唐代時期,爲了讓皇帝做到雨露均沾,就有這麼一個規定:除了每個月的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以外,還會有九天時間,會讓其餘的嬪妃一同伺候皇上。

唐代的帝王中,後宮人數最多的要數唐玄宗。光是“主位”人數就有81人,這也就意味着,在這九天裏,他一天需要被九人所伺候。一夜九人,連續九夜,唐玄宗能活到78歲也是不容易。

當然,這是題外話了,迴歸本文正題。前面提到了,清代的皇帝每年都會新招一到兩位妃嬪。這也就導致了妃嬪之間,有着很大的年齡差。隨着年齡的增加,嬪妃們侍寢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到了50歲那年,她們的名字就會徹底被敬事房撤走,從此不再侍寢。

這一點,在《禮記》中就有所記載:“妾年未滿五十者,必與五日之御。則知五十之妾,不得進御矣”。

或許在衆人看來,這種做法,是皇帝薄情寡義的表現。畢竟年過五旬的嬪妃,已經年老色衰,相比起來,剛入宮的嬪妃朝氣活潑,皇帝自然不會親近年老的嬪妃。實際上,這並非皇帝的本意。

古代妃子年齡超過五十歲後 她們爲什麼不能侍寢皇帝 第3張

三、五十不進御

古代的後宮嬪妃雖然不像電視上那般光鮮亮麗,但平日裏也是保養得當,雖比不上剛進宮的小嬪妃,卻也差不到哪裏去。之所以會有“五十不進御”的說法,主要還是因爲以下兩點。

第一點,是子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古人對子嗣極爲看重,帝王之家更是如此。而年過五旬的嬪妃,此時此刻的身體機能早已退化,生育能力也跟着下降,即便再侍寢,也不一定能懷孕。

繼續讓這些嬪妃留在侍寢名單上,無疑是減少了其餘嬪妃的侍寢次數,自然而然,其餘嬪妃懷孕的可能性也會跟着降低。因此,嬪妃只要年過50,名字就會被人從侍寢名單上劃掉。

第二點,是爲了更好地平衡後宮的關係。君王的嬪妃雖多,但歷史上專情的皇帝並不少。如唐玄宗和楊玉環、明憲宗和萬貴妃、皇太極和海蘭珠等。

有了寵妃之後,其餘的嬪妃對帝王來說,不過是曇花一現,根本留不住帝王之心。這就導致後宮嬪妃生怨,而後宮關係着前朝,後宮不寧,則天下不寧。如此情況,長久下去,對前朝勢力的平衡極爲不利。

古代妃子年齡超過五十歲後 她們爲什麼不能侍寢皇帝 第4張

基於這樣的擔憂,大臣們無法讓皇帝回心轉意,只能定下“五十不進御”的規定。

結語:

帝王的一句話,往往就決定了一個人的一輩子,這也是不少人嚮往帝王之位的原因。但與此同時,要想登上帝王之位,就註定要習慣孤獨。他無法與心愛之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無法選擇與誰親近。只能任由自己心愛的人,被困在宮殿裏,看着頭頂那四四方方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