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辛酉政變的結果如何?此後慈禧奪去清朝47年的掌控權

辛酉政變的結果如何?此後慈禧奪去清朝47年的掌控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辛酉政變的結果如何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清朝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洗劫圓明園,清朝第九位皇帝咸豐(愛新覺羅·奕詝)以“木蘭秋彌”爲由從北京逃往熱河承德避暑山莊,從此再未活着返回北京。次年十一月,咸豐於熱河駕崩。關於咸豐帝的死因,有三方面的綜合因素:

其一,咸豐離開北京時,因一路車馬勞頓,身體抱恙。

其二,圓明園被毀,大清帝國大廈將傾,軍情十分危急,讓咸豐揹負巨大心理壓力。

其三,咸豐爲逃避現實,沉迷於聲色犬馬,身體漸漸被掏空。

咸豐帝駕崩時年僅31歲,臨終時留下遺詔,命唯一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爲皇太子,繼承大統。因爲載淳年僅6書,主少國疑,咸豐帝又命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額駙景壽四人,加上四位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共8人輔政,稱之爲“贊襄政務大臣”。

於是,當年幼的載淳繼位後,8位大臣按照先帝遺詔開始輔佐新帝,定次年年號爲“祺祥”,並且發行了“祺祥通寶”錢幣。於是,這創造了兩個記錄:第一,載淳是清朝建立以來,第一個以皇長子身份登基的皇帝。第二,“祺祥”這個年號,也是清朝唯一一個存在於錢幣上,但卻又被廢除的年號,而代替“祺祥”的是“同治”帝。爲何定好的年號會被更換呢,因爲發生了“辛酉政變”。

載淳登基後,朝堂之上,有三股強大的勢力,分別是:

辛酉政變的結果如何?此後慈禧奪去清朝47年的掌控權

(一)輔臣勢力,八大輔臣手持先帝遺詔,處理朝政“名正言順”,然而,因爲輔政大臣人數較多,利益分配不均,相互猜忌,他們也並非鐵板一塊。

(二)宗室勢力,以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爲代表。恭親王在咸豐時期十分有威望,在清朝垂危之際,屢次出手力挽狂瀾。恭親王手中掌控着大量的政治資源,然而,當咸豐駕崩後,恭親王卻並未成爲輔政大臣,這讓奕多有不甘。

(三)帝后勢力,以小皇帝載淳的嫡母慈安太后和生母慈禧太后爲代表。咸豐帝臨終前,曾把刻有“御賞”和“同道堂”兩枚御印分別賜給了慈安和慈禧,並且言明,新皇登基後,所有的詔書必須蓋上這兩枚印章才能生效,這就給了兩宮太后直接干涉朝政的契機。另外,在咸豐帝駕崩前,輔臣肅順曾建議效仿漢武帝殺死鉤弋夫人的先例,殺掉慈禧,這也是慈禧必須除掉肅順的理由之一。

於是乎,三股勢力屹立於朝堂之上,三足鼎立,勢均力敵。若要扳倒其中一股勢力,必須要另外兩股合力纔有可能。於是,慈禧太后決定先發之人,她和慈安太后密謀,暗中聯絡恭親王奕,決定徹底扳倒八大輔臣。

在恭親王的安排下,於是董元醇在朝會上公開奏請由恭親王輔政,由兩位太后垂簾聽政,並且在朝堂上造勢,八大輔臣當然不同意,雙方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小皇帝被嚇的面如土色,八大臣最終以“清朝沒有此先例”爲由,由軍機處出面擬旨駁斥這份奏請,但因爲慈禧串通慈安拒絕蓋印,這份聖旨最終沒能公佈。八大輔臣見事不利,以“擱車”爲由,試圖用“撂挑子”的方式逼慈禧、慈安讓步。

要知道,當時八大輔臣和兩宮太后都在熱河,而恭親王遠在北京,慈禧和慈安擔心朝政被擱淺,一方面向八大輔臣妥協,另一方面急請恭親王速來熱河。於是,這場都發,看似八大臣小勝,實際上慈禧則在暗地裏籌劃更大的陰謀。

辛酉政變的結果如何?此後慈禧奪去清朝47年的掌控權 第2張

在熱河,恭親王和慈禧、慈安二人商量發動兵變,因爲熱河當時在八位輔臣的控制之下,恭親王建議把發動政變的地點設在北京。在政變之前,恭親王和慈禧、慈安一致在示弱。

在政局“穩定”之後,八大臣要護送載淳、慈禧、慈安以及咸豐的靈柩返回北京。在從熱河回北京的路上,因爲天下大雨,道路泥濘。慈禧太后以“皇帝年幼”爲理由,建議由7位大臣護送皇帝和太后抄小路先回北京,讓肅順率領重兵護送咸豐的靈柩走大路緩緩回京。其實,此舉不僅在分化八大臣,更是在分化他們手中的防禦力量。最終,慈禧等人比咸豐靈柩早4天到達北京,給發動政變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時間差。

咸豐十一年11月2日,在載淳皇帝從熱河返京的第二天,恭親王聯合大學士賈禎、周祖培、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再加上醇郡王奕譞等幾位手握兵權的將領,發動了政變。

八大輔臣始料未及,無法應對,載垣等7人在北京被捕,而肅順在返回北京的路上突然被抓。隨後,恭親王立即宣佈八大輔臣的罪狀,將他們各自免職問罪,然後由恭親王擔任輔政大臣,由慈禧、慈安兩位太后垂簾聽政。

當時的聖旨上說:

“載垣等不能盡心和議,徒以誘惑英國使臣以塞己責,以致失信於各國,澱園被擾。我皇考巡幸熱河,實聖心萬不得已之苦衷也!”

這是把引發聯軍侵略北京的責任全部扣到了載垣等八大臣的頭上,載垣被捕後,被賜三尺白綾,自盡而死,肅順則被斬於菜市口。因爲這場政變發生在農曆辛酉年,因此被稱爲“辛酉政變”。

辛酉政變的結果如何?此後慈禧奪去清朝47年的掌控權 第3張

發動“辛酉政變”的三個人,當時慈禧太后27歲,此案太后25歲,恭親王30歲,年齡雖然都不但,但在籌謀政變的過程中,都表現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而後,重新擬定次年年號爲“同治”,意爲兩宮同治。“祺祥”這個年號,還沒被使用,就被廢止了。

辛酉政變,是清朝最高統治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更是一場宮廷政變,在政變的策劃、執行過程中,恭親王奕、慈禧、慈安等人利用智謀搶佔先機,最終取得了“勝利”。然而,他們把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的責任一股腦的推到八大臣身上,實際上只是一種政治權術,從某種層面上說,八大臣的失敗不完全冤枉,但也成了其他人的替罪羊。因爲這場政變中,恭親王拉攏了外國勢力參與,因此從此之後,清政府向半殖民政權轉變。

辛酉政變之後,以慈禧爲代表的帝后集團開始左右清朝朝政,慈禧等人用8位大臣的鮮血,掌控清朝最高權力長達47年之久。這47年,充滿了不堪回首的坎坷,讓中國近代史上蒙上了無盡的屈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