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鄧綏:東漢帝國女強人,掌朝十六載

鄧綏:東漢帝國女強人,掌朝十六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鄧綏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終東漢一朝,能被後世稱讚的女人不多。劉秀的老婆陰麗華算一個,漢明帝老婆的馬氏算一個。那就到漢和帝的第二任皇后鄧綏,她堪稱東漢帝國中期女強人,她的存在對於東漢後宮,東漢皇權和東漢帝國都有重要意義(多麼官方)。簡單的說,這個女人無論在任何場合都能玩的很轉,多方面的業務能手。

鄧綏:東漢帝國女強人,掌朝十六載

起步高——人生何處無敵手

公元九十六年,漢和帝立了自己的皇后陰氏,也是在這一年,名門之後的鄧綏,也入了宮,也一開始被封爲貴人。

從封號看,鄧綏除了自身的優秀外,還必定有不同一般人的出身。鄧綏按照現在標準就是白富美加上官三代。他爺爺就是跟隨劉秀打天下的豪華天團“雲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

這麼一看,鄧綏進宮就被封爲貴人也就不奇怪了,畢竟也是頂級家族出來的人。只不過唯一的不足就是鄧綏入宮時,皇后之位已經坐上人了。而且皇后還不好相處,後宮不太安寧。

鄧綏是智慧型女神,面對後宮的形勢,她嚴格要求自己,以德行征服衆人。這一點在東漢後宮特別好使,慢慢都知道鄧綏的品性,當然也包括漢和帝。

漢和帝進入鄧綏的後宮也多了起來,皇后陰氏慢慢被疏遠。面對鄧綏的知名度在後宮擴散,皇后陰氏多有不滿,開始詛咒鄧綏。這時就體現出鄧綏的智慧了,不想得罪皇后,又要保全自己。鄧綏沒有直接與皇后衝突,或者告訴和帝。而是採用了女人終極三招:一哭,二鬧,三吃藥。

好在鄧綏的自殺行爲被制止,但鄧綏卻以此在後宮獲得更多羣衆基礎,當然這也是她的無奈之舉。

公元一百零二年,長期從事詛咒活動的皇后陰氏被人舉報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看不得皇后再欺負人了),皇帝一查,陰氏被廢,陰家被株連。在陰氏被廢的過程中,鄧綏沒有落井下石,反而以德報怨,只不過漢家皇帝不能容忍巫蠱而已。

入中宮——女人也可頂住半邊天

陰氏被廢,皇后之位空懸。有關部門就跟和帝說再立皇后,經過長時間相處,和帝也知道只有鄧綏配得上後位,於是加封鄧綏爲後。鄧綏面對此事,沒有表現高興,而是總感覺配不上後位,奈何和帝注意已定。

公元一百零二下半年,鄧綏被立爲皇后。鄧綏雖登後位,卻依舊絲毫不敢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此時的她頗具當年明德皇后之神。料理後宮,勤儉節約,拒絕給孃家封侯。所有的一切都按照榜樣明德皇后馬氏的作風,克己復禮。

公元一百零五年,鄧綏剛做了三年的皇后,漢和帝駕崩了。鄧綏在和帝的兒子中選擇了,剛剛過了百日的劉隆(其實也是沒有的選,和帝的種都不太優良)。

劉隆就是漢殤帝,可他還是嬰兒,不會說話,更不要說執政。所以東漢王朝暫時由剛剛升級做太后的鄧綏掌管。

鄧綏此時開始由後宮之主向帝國掌舵人轉變:第一,梳理後宮,保證後院不起火;第二,精兵簡政,節約天下;第三,赦免陰氏家族,明察秋毫。

鄧綏在帝幼時,掌管朝政,將她的政治智慧展示出來,在穩定天下這一方面,她做的不比男人差。

鄧綏:東漢帝國女強人,掌朝十六載 第2張

依靠誰——是否被權力迷了心

在封建社會,是男權社會,即使一個女人在聰明也要依靠男人。鄧綏算是能幹的女強人,可是面對東漢此時的政局,首先依靠的還是自家人。

公元一百零五年,漢殤帝即位後,鄧綏的哥哥鄧騭被加封爲車騎將軍,與鄧綏一內一外掌控朝政。鄧家其他兄弟也得到很好的封賞,鄧家成爲鄧綏的管理國家的重要團隊。

公元一百零六年,不到一歲的漢殤帝去世了,東漢帝國又要重新選擇繼承人。鄧綏這次選擇的人出乎大家意料之外,鄧綏和鄧騭選了清河王系的劉祜。劉祜是漢和帝的侄子,他的父親就是被陰皇后整掉太子之位的劉慶。

劉祜繼位,是爲漢安帝。當然大權仍然掌握在鄧綏和鄧騭手中,鄧綏面對新帝,沒有放權的意思。

鄧綏似乎此時已經對權力着迷了,不肯撒手。不管任何勸她放手,她都不肯,而且還要處罰這些人。

公元一百二十年,漢安帝已經成年了,有大臣看鄧綏還沒有放權意思,就上書勸告她。誰知鄧綏好像被激怒一般,直接處理掉這位大臣。

鄧綏不肯讓權,除了大臣看不下去,她家兄弟也有人看不下去,這人當然不是鄧騭,而是她另一個弟弟鄧康。鄧康勸她下臺,把機會留給年輕人漢安帝,結果證明了一個真理,掌握權力的女人是多麼可怕。鄧康掉了官不說,還被不承認是鄧家人。等於家和國兩方面不承認鄧康了。

鄧綏:東漢帝國女強人,掌朝十六載 第3張

控平衡——鄧家不能無節操無底線

只不過似乎矛盾的是,鄧綏對於鄧家是有要求的。鄧騭推辭加封,鄧騭兒子犯罪謝罪,鄧家相對其他外戚家族低調的多。

例如東漢的竇家和陰家,唯一比他們低調的肯能就是馬家。除了鄧騭外,鄧家其他人在政治上影響力並不大。

公元一百二十一年,鄧綏去世。漢安帝開始親政,安帝因鄧綏的專權對於鄧家沒有什麼好印象,再加上身邊一羣太監誣陷,鄧家被安帝視爲眼中釘,必須拔除。

鄧家被貶的被貶,流放的流放,鄧家多人被冤自殺以明志。鄧家這次的冤情,讓朝臣不滿,百姓動容,安帝一看再下去就要出事,也就停止對鄧家的追查。

我們無從猜測鄧綏的心思,她後期的不放權是對權力的迷戀還是對安帝的不放心。但從安穩大局看,鄧綏無愧於劉家,對內對外許多政策也許連男人都不如。不知她是否能想到死後安帝對她鄧家進行清算。

可又是因爲鄧綏對於東漢帝國的貢獻和對家族的約束,讓別人心甘情願爲鄧家所求情。當漢安帝處理鄧家時,鄧家多人自殺,這不能不說沒有鄧綏日常對於家族約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