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背後難言之隱:

在時下的一些涉及到清朝格格婚後的私生活的影視作品中,那些年輕貌美、如花似玉的格格們與自己的駙馬,也就是額駙,大都是過着卿卿我我、恩恩愛愛、你擁我包、極盡風流的令人豔羨的夫妻生活。但是,實際的情形並非如此,天真爛漫的清朝格格們一旦結了婚,洞房花燭夜之後,便進入孤獨寂寞的生活。

那些年輕貌美的格格與阿哥卿卿我我的浪漫愛情,不知道又要羨煞多少旁人!可是,如果你對格格的真實人生有所瞭解,那些瀰漫了很久,要“穿越清朝做格格”的傻想,便會煙消雲散。

翻開清宮醫案,披閱清代史書,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清代的格格極少有生兒育女者,並且十之有九得了相思病而死亡,因爲她們平日很難見到自己的駙馬一面,即便在晚上也很難與駙馬同牀共枕,隨意行房。那麼,爲什麼會出現這樣有悖天倫常理的現象呢?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結婚後就得與駙馬分居

清朝格格們出生後,一般都由奶媽餵乳照料,難得與生母見上一面,自出生至婚配,母女見面次數屈指可數。尤其甚者,每當格格出嫁,都由皇帝賜給專門府第,駙馬只能住在府第外舍。如果格格不召幸的話,駙馬是不能隨便進府與公主同牀共枕的。但格格每召幸一次駙馬需要花費很大的周折,要花許多銀錢賄賂管家婆奶媽,才能如願以償。如果格格不賄賂奶媽,即使格格宣召,奶媽必尋找藉口多方阻攔,甚至責以恥笑。

皇室規矩,公主出嫁的時候即被欽賜一座宅子出宮另住,但不得和駙馬的兄弟姐妹同住。駙馬的兄弟姐妹如果見到公主的面則要行大禮參拜。駙馬住在宅子的外院,公主不宣召,不許共枕蓆。每宣召一次,公主和駙馬都要花費許多錢才能見面,因爲權力都在保母手上,即所謂管家婆。公主若不向保母行賄,保母一定多加阻攔,甚至罵公主無恥。女子大多柔懦,哪有不被其制住的。公主即使進宮面見生母,也不敢訴說委曲,因爲情勢隔閡的緣故,即使講了也聽不進去。所以有清一代的公主幾乎沒有生小孩的,有也是駙馬側室所生。如果公主比駙馬早死,則將駙馬趕出宅子,所有的東西搬入宮中,除房宇外進了保母私囊的無法考證。大抵清朝的公主十人中就有九人因相思而死。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2張

康熙皇帝第十女和碩純愨公主,也稱十公主,二十二歲時嫁與蒙古博爾濟吉持氏喀爾喀臺吉策凌。策凌是元太祖成古思汗二十世孫。康熙三十—年,即公元1692年,其祖父丹律攜他自居地塔米爾投歸清朝。康熙皇帝十分高興,授其爲輕騎都尉留居京師入內廷學習。後與和碩純愨公主成婚,授和碩額駙。但和碩純愨公主平時卻難得與駙馬策凌見上一面,更很少與他同牀共枕,以赴巫山雲雨。和碩純愨公主思夫心切,以致臥牀不起,婚後僅四年就撒手人寰,時年二十六歲。

再說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即固倫和孝公主。其母惇妃汪氏因隨意毆打宮女被乾隆皇帝革去妃位,降爲嬪級,也自然失去了撫養女兒的權力,十公主遂被送到其它的貴妃宮中撫養。乾隆四十五年,即公元1780年五月,乾隆皇帝將僅有五歲的十公主指配和珅之子豐紳殷德。九年後的歲末,十四歲的十公主便下嫁了豐紳殷德。

他們的婚姻無疑是一場政治婚姻。在中國古代,很多政治婚姻都是以失敗告終,因爲他們之間沒有愛情。但是,十公主與豐紳殷德無疑是幸運的一對。雖然他們的結合是一筆政治交易,尤其是在和珅看來,這是鞏固乾隆皇帝對自己的寵愛的最有力的條件。而十公主與豐紳殷德兩人卻異常般配,男的瀟灑俊朗,女的美麗大方,在以後的數十年間,兩人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共同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其實,他們二人也多有不諧的時候,豐紳殷德“持重老成,不苟言笑”,而十公主乃金枝玉葉,生性外向,能幹練達,兩人在相處的時候經常出現公主一人"獨領風騷"、而殷德一言不發的場面。 當然,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十公主婚姻生活更不能躲過奶媽的橫加干涉的陰影,白天,他們二人卿卿我我,恩愛異常,但是,每到晚上,他們卻要各自獨守空房,倍感寂寞。如果二人同牀共枕一夜,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二人婚後僅有一子,可惜好景不長。不知是什麼原因,幼子突然早夭,這使十公主與豐紳殷德傷心欲絕,悲痛不已。此後,十公主就不曾再有生育,而豐紳殷德爲了接續香火竟然討了幾房小妾,其父和珅被嘉慶皇帝處決後,豐紳殷德更是“飲醇酒,近女色”,放浪形骸,這無疑使十公主的感情雪上加霜。豐紳殷德死後,嘉慶皇帝對妹妹淒涼的處境無能爲力,明清兩朝的公主都是不能再嫁的。他只能經常給妹妹送來錢物,從經濟上幫助她。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3張

固倫和孝公主出身顯赫,與豐紳殷德同年生,逝於道光三年,即公元1823年九月初十日,,終年四十九歲。道光帝對姑姑一生的遭遇備感哀傷,親臨她的墓前祭奠。

這份破格的優遇,應該算是十公主一生中最後一次盛大的場面了。雖然和珅倒臺,但她還是受盡了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皇帝的寵愛。

據有關史料記載,自清朝初年至道光的二百年間,數以百計的格格命運大抵如此,惟有道光的大格格與駙馬符珍衝破了奶媽的樊籬,得到了夫妻自由團圓、隨意行房的權利。

清朝公主象民間一樣生子女衆多、夫婦和好的,二百年來只有宣宗的大公主和她的丈夫符珍。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4張

大公主出嫁的時候,每次宣召駙馬也被奶孃阻攔,一年多沒見駙馬的面,非常生氣,隱忍不說。一日進宮,跪在宣宗面前說:“父皇將女兒嫁給了誰?”皇上奇怪了,說:“符珍不是你夫婿嗎?”公主說:“符珍長什麼樣子,我嫁了一年多,還沒見過。”皇上說:“怎麼見不到?”公主說:“奶孃不讓見。”皇上說:“你們夫妻的事,奶孃管什麼。你可以自已作主。”於是公主回府,將奶孃罵了一通,召見符珍,夫婦賢伉儷感情甚篤,生了八個子女,可以稱得上有清以來首屈一指。

可見公主夫婦的隔離,皇帝並不知情。清朝二百年來的公主都沒有宣宗的大公主這麼厚的臉皮,每每容忍,神傷而死。管家婆虐待公主甚至比老鴇虐待妓女還厲害。這都是因爲宮中授予奶孃照應公主的權利而又缺乏監督的緣故。

別想跟父母撒嬌親熱

按照大清祖制,皇子出生,不論嫡庶,馬上配備40人的團體來照料他。保姆、奶媽各8人,其餘針線、漿洗、燈火、廚房人員一應俱全。孩子一出生就落在這班人手上,不與生母一起。母子見面是定期的,每年只能見幾次。每次見面還要規規矩矩,別想跟現代人一樣可以跟母親親近。這是故意使母子感情疏遠,避免日後後宮干政、外戚掌權;也免得皇子過分仰賴母親,太過柔弱。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5張

皇子尚且如此,格格待遇就更差了,平均每年只能跟母親見一次面,電視裏若有格格跟父母撒嬌親熱的鏡頭,那是蒙人的。

鮮與浪漫愛情有緣

清代格格們的婚姻,都跟社稷大事聯繫在一起。小小年紀,或遠嫁蒙古、女真部落,或嫁王公重臣之家,用稚嫩的身軀,負擔社稷重任,根本不像電視上那樣的浪漫!

格格出嫁的年齡,10至13歲者18人,14至18歲者21人,19歲以上者僅6人,另有2人在出嫁前就病故了。出嫁年齡最小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只有10歲。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6張

清太祖的四女兒穆庫什,就是這種政治婚姻的最大受害者。14歲時,下嫁烏拉部首領布佔泰,以安撫這個野心勃勃的男人。四年後,這個充滿權力慾望的女婿最終還是與老丈人刀兵相見,穆庫什因爲勸阻丈夫還差點被殺。最後,布佔泰兵敗逃亡,18歲的穆庫什挺着大肚子回了孃家。不久,她下嫁給大她33歲的重臣額亦都。這一次,她是父親的贈品。額亦都是清太祖的猛將,戰功赫赫。穆庫什27歲的時候,成了寡婦。

按女真的習俗,穆庫什改嫁給額亦都的第八子圖爾格。這個苦命的女人,到了晚年都不得安寧。43歲時,她的大女兒以抱養的女孩冒充愛新覺羅的血脈,皇太極震怒,穆庫什被剝奪公主頭銜,丈夫也被迫跟她離婚。她只能寄居兄弟的屋檐之下,繼續苦難的人生。

夫妻相親得賄賂奶孃

《清史稿·公主表》記載,順治以後七個皇帝(同治、光緒、溥儀無後),共封31位格格,50歲前去世的24人,佔77%;其中去世時未滿20歲的2人,20歲至29歲的13人,30歲至39歲的4人,餘下的5人去世時未滿50歲。

按道理,生在皇家,錦衣玉食,醫療條件也好,壽命不至於這麼短的?這其中當然有原因。

清朝的格格,十之八九都是死於相思的,而且大都沒有子嗣。這主要歸咎於她們的婚姻生活。

清朝制度,格格出嫁後,不與丈夫住同一個房。因爲,雖然做了夫妻,格格畢竟還是格格,尊卑不能亂,所以做了丈夫的,也只能住在格格府第的外舍,不能像民間夫妻般相親相近。公公婆婆要見格格媳婦,還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直到道光時期,才免除了跪禮。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7張

要命的是,格格夫妻倆要過一下夫妻生活,還得跟奶孃做口頭申請。這樣一來,這些奶孃就要趁機敲詐。夫妻倆圓個房都得花錢賄賂一下,實在可憐。而且,如果次數多了,奶孃還要笑話格格生活淫亂。格格自小就在這些奶孃控制下長大,大都懦弱、羞澀,哪敢據理力爭,只有聽任擺佈。有機會對着自己母親的時候,一來感情疏遠,二來羞於開口。所以,很多格格鬱鬱寡歡、相思成疾。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8張

缺了雨露的花兒,自然凋謝得快。

所以,你所看到電視那些光鮮的格格,是導演的,不是歷史的。

中國古代十大公主的悲慘命運:哪位公主死得最慘?

前言:生於帝王之家,貴爲金枝玉葉,在凡人眼中是前世修來的福祉,可以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可是,金碧輝煌的外表下往往卻是這些天之驕女們的血淚和哀怨,她們在深宮內帷中所受的煎熬與折磨,又豈是世人所能瞭解的?

第一位:長平公主幻人間

長平公主,令人哀憐;身世悲涼,幻影人間。或許史書記載常有難言之隱;或許民間傳聞多寓美好希冀;或許文學作品關注亂世情緣;或許國破家亡之美麗公主,英年早逝魂不散。

史書記載,故事簡練。《明史》列傳第九曰:“長平公主,年十六,帝選周顯尚主。將婚,以寇警暫停。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於昭仁殿。越五曰,長平主復甦。大清順治二年上書言:‘九死臣妾,R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詔不許,命顯復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車馬錫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賜葬廣寧門外。”

民間傳聞,軼事纏綿。傳說李自成義軍打開彰義門,崇禎皇帝朱由檢登煤山,望京城烽火徹天,徘徊良久乃歸乾清宮。凌晨五鼓,催皇后、貴妃自盡,於壽寧宮斬殺愛女長平公主,因不忍力微,斷其左臂,公主未殊死而悶絕於地。後爲尚衣監何新入宮所見,負之而出,自此神祕失蹤。再後,或說與狀元郎周世顯諦結美好姻緣;或說皈依佛門永伴青燈尼姑庵。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9張

戲曲小說,演繹紛繁。《倚睛樓七種曲》之《帝女花》,一對金童玉女欲結連理,下凡人間。於亂世驚濤之中,尋尋覓覓,至死不渝。玉女幻影爲長平公主,金童投生爲狀元郎周世顯。明朝亡國,崇禎劍刃帝女。公主未死,輾轉至庵堂避難,巧遇郎君世顯,二人重續前緣,然後雙雙殉愛而去,飛往天界之飄渺雲煙。金庸小說之《碧血劍》,演繹長平公主村姑裝扮,行走江湖,相貌極美,氣質高貴,描寫公主國恨愛情錯綜複雜之少女情懷;《鹿鼎記》再度描繪長平公主爲獨臂神尼,白衣俠女纖塵不染,神功蓋世浪跡江湖。

可憐如花似玉女,生於末世帝王家。

國破家亡烽煙起,飄零淪落夢天涯。

第二位:永泰公主死因謎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衆說紛紜,撲朔迷離。生於帝王之家,唐中宗李顯之女,武則天之孫女;喜榮華正好,年僅妙齡十之有七;恨無常早降,禍起蕭牆一命歸西。生之尊貴,葬之顯赫,死因神祕。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處死。《新唐書·則天順聖武皇后紀》中說: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資治通鑑·則天順聖皇后》中說:“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殺。”史書記載,均爲懿德太子李重潤與永泰公主,因議論武則天私生活而被其賜死。

一說永泰公主死於難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碑。有人根據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塊骨盆碎片,復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經科學測量與鑑定,認爲“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較之同齡女性骨盆都顯得狹小,並結合墓誌銘“珠胎毀月”句,斷定“永泰公主死於難產”,而非其祖母武則天所殺害。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10張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毒死。永泰公主墓誌銘有“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有人判斷,“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說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喪命於利刃後,永泰公主仍孤單生活。“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說明焚燒大槐樹之火,即殺武延基之事,雖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誌銘另有“珠胎毀月,怨十里之無香”句。 “珠胎”爲懷孕, “珠胎毀月”當是志文作者隱喻公主被武則天所毀。因身懷有孕,不立斬或杖殺,而緩期逼令服藥自殺。這就是“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所謂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

皇親國戚金波粒,冷酷無常索香魂。

尋常百姓粗茶淡,摯愛親情享天倫。

 第三位:文成公主進吐蕃

文成公主,和親吐蕃;雪域高原,佳話千古。西藏之歷史熠熠生輝,拉薩之古蹟脈脈傾訴。美麗公主深情邊陲,冰山雪蓮綻放幽香;黃河文明涓涓流向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水交映黃河長江。

文成公主,和平使者。公元7世紀中葉,松贊干布完成吐蕃部族統一大業,仰慕唐朝文化,派使者長途跋涉,到長安訪問。並向唐朝求親,唐太宗不允。吐蕃使者恐無功謊稱:唐天子將允公主嫁,吐谷渾王求親而不決。松贊干布因怨吐谷渾,發兵二十萬驅之。侵唐鬆州,以武求親。太宗譴侯君集將兵反擊,松贊干布乃求和。公元640年,松贊干布再派使者,備黃金珍寶厚禮,到長安去求親。太宗應允。翌年,文成公主動身前往吐蕃。華夏邊疆平和寧靜,炎黃兒女幸福安康。

文成公主,身世不詳。唐高祖李淵有女兒19,太宗李世民有女兒21,除早夭者,均嫁有名本朝之臣。文獻記載,文成公主爲“唐宗室女”,當爲李姓。按慣例。親王之女亦會有史籍註明,若以宗室女身份出嫁,或許與宗親關係較遠,其父爵位不會太高。或許“和親”事關 重大,破格封之爲公主。儘管如此,文成公主出嫁規格較高,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至吐蕃。松贊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親迎於河源。松贊干布不疑有他,“自以其先未有婚帝女者,乃爲公主築一城以誇後世”。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11張

文成公主,美名邊疆。傳說公主進藏後,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命名爲“惹薩”,即現今之大昭寺。“惹薩”藏語意爲“山羊背上”。最來,“惹薩”被譯爲“邏些”,又演變成爲“拉薩”,成爲西藏政教活動中心與“神聖之地”。 相傳佈達拉宮乃松贊干布爲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布達拉”是普陀羅之譯音,意爲菩薩居住之宮殿。如今,西藏大昭寺與布達拉宮,仍供奉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之塑像。

文成公主離故鄉,中原文明融邊疆。

古往吐蕃唐溝通,今來追憶弱女芳。

第四位:平陽公主揚威名

平陽公主,女中豪傑;威武將兵,旌旗獵獵。天下紛爭中原逐鹿,馳騁疆場父兄齊名。不讓鬚眉,獨樹一幟招兵馬;數萬紅顏,娘子軍威天下聞。君不見,娘子雄關今尤在,千年猶憶女將軍。

平陽公主,豪氣干雲。唐高祖李淵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后所生。李淵父子決策起兵,公主見解非凡,讓丈夫柴紹速往太原參與,自己則獨立於關中組織武裝策應。《舊唐書·平陽公主傳》記載:“義兵將起,公主與紹交在長安,遣使密召之。紹謂公主曰:‘尊公將掃清多難,紹欲迎接義旗,同去則不可,獨行恐懼後患,爲計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易可藏隱,當別自爲計矣。’”紅顏女子豪氣干雲,胸中自有十萬兵。

平陽公主,巾幗將軍。隋末天下大亂,義軍蜂起。李淵起兵反隋後,公主乃歸縣莊所,遂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百人,起兵以應高祖。並招降了隋朝將領何潘仁上萬名隊伍,攻佔戶縣、周至、武功、始平四縣,隊伍擴大到7萬餘人。李淵渡黃河推進長安時,公主隊伍與父回合圍攻京城。後,公主與兄李世民一起蕩平西北之隋王朝殘餘勢力,爲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勳,其軍隊女子英豪,紀律嚴明,被稱爲“娘子軍”。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12張

平陽公主,紅顏精英。唐軍所向披靡,平定關中;高祖因公主獨有軍功,晉封“平陽公主”,每次賞賜,都與其他公主有所不同。唐高祖武德六年,平陽公主薨。李淵打破舊制,以正式軍樂軍禮爲其送葬。按照諡法“明德有功曰‘昭’”,諡平陽公主爲“昭”,以彰其“偉烈”。相傳,山西陽泉娘子關故名“葦澤關”,因公主於此駐兵而今名。娘子關南門之“宿將樓”,桃河彼岸之“點將臺”,綿山之“避暑樓”均爲平陽公主所建。避暑樓東山坳之小水潭,乃當年公主之洗臉盆。

巾幗英雄膽氣豪,腰橫秋水豔翎刀。

功成名就天下定,女兒紅裝換戰袍。

 第五位:大義公主屏風恨

大義公主,身世浮萍;生於皇家,飄流虜廷。榮華富貴實難守,池臺亭榭終自平。遭逢偏傷遠嫁無奈事,經歷國破家亡淒涼情,目睹盛衰成敗如朝露,感懷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大義公主,愛情不幸。本爲北周趙王宇文招之女,號爲千金公主。趙王喜愛文學,與庾信交往甚密,多有唱和之作,公主受其薰陶,亦有詩才。周大象二年,身不由己,出嫁突厥沙鉢略可漢,以其青春年華,充當維持兩國友好之工具。才貌雙全之公主,豈無愛情。生於皇家,惟有犧牲,聽天由命。

大義公主,家庭不幸。出嫁不久,皇室傾崩。時周靜帝年幼,執掌朝政之大臣楊堅,趁機篡權,以“禪讓”形式,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家國覆滅之時,宗族被殺戮殆盡。搖望故國,懷念親人,悲痛欲絕,孤苦伶仃。仰望蒼天,哀嘆遭此又一重不幸。 大義公主,情感不幸。突厥軍事力量強大,隋文帝楊堅出於政治利益之需要,對金公主不能不加以籠絡,因賜姓爲楊,編入楊家宗譜,改封千金公主爲“大義公主”。望其深明“大義”,維護突厥與隋之友好關係。面對民族大義,面對國恨家仇,痛心欲絕,和睦仇敵。情感折磨,何其不幸。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13張

大義公主,死亦不幸。大業九年隋滅陳,隋文帝楊堅將陳後主宮中一架屏風賜與大義公主。陳之屏風,陳之覆亡,由此聯想北周王朝與個人之命運,大義公主寫下無限傷感之詩篇:“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榮華實難守,池臺終自平。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杯酒恆無樂,絃歌詎有聲!餘本皇家子,漂流入虜廷。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隋文帝得知後,大爲惱怒。迫使突厥可汗,殺死大義公主。飄泊胡地多不幸,一縷香魂返故鄉。

皇家公主榮華世,命運噓嗟不幸生。

盛衰朝暮浮萍搖,怨詩香魂恨屏風。

第六位:解憂公主歷滄桑

解憂公主,歷經滄桑;和親邊陲,名振四方。西行萬里飽艱辛,下嫁三代烏孫王。伊犁河畔,五十餘載之風風雨雨;莎車古城,異國他鄉之恩恩怨怨。英雄之鮮血,美人之青淚,匯成千古青史悠遠綿長。

解憂公主,慷慨邊疆。烏孫公主憂鬱而死,烏孫王岑陬再向漢廷求婚。漢武帝選派楚王劉戊之女兒解憂,仍以公主身份嫁與岑陬。解憂公主豐腴健美,生性爽朗,以英姿氣慨,若出征疆場。參與軍國大事,堪稱運籌帷幄,於烏孫國之政治產生深遠之影響。

解憂公主,隨俗他鄉。岑輒爲國王,解憂爲右夫人;岑輒死,其堂弟翁歸靡即位爲王,解憂公主又嫁,生元貴靡等三男兩女。翁歸靡死,岑輒之子泥靡即位爲王,解憂公主再嫁泥靡,生一男鴟靡。烏就屠襲殺泥靡,經過一番較量,烏孫國一分爲二:解憂公主之長子元貴靡任大國王;匈奴公主之子烏就屠任小國王。解憂公主共生有四男二女。他們長大成人後分別做了烏孫昆莫、莎車國王、烏孫大將軍、龜茲王之妻子等;孫輩與重孫輩也相繼爲烏孫大昆莫。解憂公主兒孫顯貴,被譽爲烏孫國母,威震邊疆。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14張

解憂公主,經歷滄桑。漢武帝太初年間,解憂意氣風發踏上征途;漢宣帝甘露初年,昔曰之及笄少女,已是黃髮垂髫。感時傷逝,蕭索蒼茫,思念親人,思念故鄉。乃上書請求回國:“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情詞哀切,漢宣帝爲之動容,乃派人迎歸。解憂公主於漢宣帝甘露51年回到長安,此時公主年已七十。紅顏出國,白髮歸來,於西域生活半個世紀,經歷四朝三嫁,受盡委屈,可謂歷盡滄桑。

太平若爲將軍定,何許紅顏苦邊疆。

天若有情天亦老,解憂無奈歷滄桑。

第七位:烏孫公主悲秋歌

烏孫公主,身世淒涼;漢家和親,遠離家鄉。千山萬水,伶仃孤苦,漢代遠嫁之公主第一人;琵琶聲聲,悲歌一曲,異國淒涼之女子憶故鄉。感天動地之愁緒,秋聲起,心感傷。

烏孫公主,漢室宗親。西漢江都王劉建之女,本名細君。元鼎二年,漢武帝爲A擊匈奴,派q出使烏孫國,烏孫王昆彌願與漢通婚。原爲閒臣之女,忽爲榮耀公主身。武帝欽命細君和親烏孫,並令人爲之做一樂器,以解遙途思念之情,此樂器便是“阮”,亦稱 “秦琵琶”。明知胡地苦,何爲嫁女郎。

烏孫公主,孤苦伶仃。烏孫王昆莫獵驕靡年紀已老,細君僅與其孫年齡相當。語言不通,習俗不同,夫妻之間一年會面僅一、二次,全無溫情可言。細君乃漢宗室之女,來自“禮儀之邦”。 相比中原文明,烏孫乃相應落後,穹廬爲室氈爲牆,以肉爲食酪爲漿。風俗勉相就,灑淚守空房。

烏孫公主,痛心哀傷。昆莫獵驕靡後曾使其孫岑陬娶細君爲妻,細君不肯從命,上書漢朝天子,希冀得到親人之支持。漢天子回曰:“從其國俗,吾欲與烏孫共滅胡。”細君無奈,爲漢帝征服匈奴之大業,再次成爲岑陬之妻。祖孫共妻俗,細君心哀傷;5年後去世,終生不曾歸漢。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15張

烏孫公主,悲秋歌蕩。“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爲室兮氈爲牆,以肉爲食兮酪爲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爲黃鵠兮歸故鄉。”血淚爲墨之名篇,千古女子之吟唱。或許文姬爲之灑淚,或許昭君爲之感傷。白居易爲之詠歎:“烏孫公主歸秦地,白馬將軍入潞州。……畫角三聲刁斗曉,清商一部管絃秋。” 黃庭堅爲之感傷:“……萬里嫁、烏孫公主。對易水、明妃不渡。淚粉行行,紅顏片片,指下花落狂風雨……”。公主坎坷路,天涯淒涼人。

秋風瑟瑟秋悲涼,愁雲蕩蕩愁斷腸。

路遠迢迢路望盡,山高重重山淒涼。

 第八位:高陽公主情迷茫

高陽公主,癡情悲涼;婚戀經歷,譭譽滄桑。美麗任性之公主,或曰驕奢淫逸,放蕩不羈;或曰執着情愛,蔑視綱常;一代爭訟紛紜之傳奇女子,一曲哀怨悽婉之情感哀傷。

高陽公主,帝王血統。高陽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麗溫柔之玳姬所生,素爲太宗所鍾愛。帝王深宮之威嚴華貴,使其養成民間女子絕無僅有之傲慢驕橫;大唐盛世之生活薰陶,使其具有無可比擬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許奠基其豔麗哀婉之悲劇,或許埋下其無法擺脫之禍根。

高陽公主,無緣美夢。位尊高貴之窈窕少女,風流倜儻之翩翩郎君幻夢。郎才女貌之希冀,實乃人之渴望;然則絕望之抗爭,卻非比尋常。父皇降旨,嫁與名臣房玄齡之子房遺愛。房遺愛乃紈絝子弟,不學無術。公主抗爭:寧嫁田舍翁,不嫁宰相府。父皇不許公主無奈,新婚之夜,將駙馬阻擋於洞房門外,語之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高陽公主,愛河禪房。或許婚姻不如意之鬱悶,或許郊外遊獵之機緣,或許冥冥命運之安排,公主巧遇年輕有爲才華橫溢之辯機和尚。辯機15歲出家,懷着高操之志節,專心佛學,以淵博學識,優雅流利之文采而知名。荒野草菴突現麗如牡丹之佳人,大膽熱情之公主,使辯機落入情網,巫山雲雨愛河鴻蒙。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16張

高陽公主,情愛憂傷。公主青春之戀情火熾烈,幾番幽會辯機深感彷徨,事情敗露學術抱負無成,美麗公主之熱情,令其心醉難斷衷腸。被選爲《大唐西域記》之撰寫人,使辯機擺脫煩惱。公主爲情人之光榮使命,含淚應允暫不分心情郎,臨別贈與玉枕,豈料或從天降。盜賊贓物源於僧房,和尚玉枕華貴閨香,“姦情”之憑證,令太宗怒髮衝冠,判辯機腰斬極刑血染刑場。《瑜伽師地論》之五十一卷至八十卷譯文成爲辯機絕筆。公主揪髮捶胸,咬破衣裳,飲食懼廢,如瘋若狂。公主之魂魄,已伴隨辯機消逝遠方。

巫山雲雨入禪房,藩籬情深臥鴛鴦。

辯機腰斬刑場曰,長歌當哭美嬌娘。

第九位:寧國公主恨無奈

寧國公主,富貴榮華;禍起蕭牆,難以爲家。骨肉相殘之情感折磨,忠義顛倒之風雲變換;顛沛流離之烽火煙塵,夫君罹難之無奈淚花。一代顯赫之公主,父兄侄兒均爲帝王,卻難圓平安溫馨之榮華。

寧國公主,于歸孔佳。明太祖朱元璋之女,父皇寵愛,精選駙馬。下嫁汝南侯梅思祖從子梅殷。梅殷精通經史,堪爲儒宗,善騎射,當世皆榮之。太祖臨崩,嘗有遺囑,委託梅殷力扶幼主太祖崩,其長孫建文帝即位,遂召入朝,商決軍事,委以大任。寧國公主貴爲皇姑,夫君文韜武略,夫妻何等富貴榮華。

寧國公主,無奈國家。其兄燕王舉兵,奪侄天下。國亂家亂,一方爲皇帝親侄與夫君,一方爲同胞兄長,刀兵相見,公主心亂如麻。建文帝命其夫將兵四十萬,駐守淮上,防扼燕軍;命公主致書燕王,責以君臣大義,燕王不答。燕王至淮北,貽公主書,命遷居太平門外,勿罹兵禍。公主亦不答。國亂討賊,賊爲兄長,骨肉相殘;家亂爭鬥,血染山河,屍橫遍野。公主惶惑,何以爲國,何以爲家?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17張

寧國公主,魂思駙馬。燕王破南京,奪帝位,是爲永樂帝。其時駙馬梅殷,尚駐兵淮上。遂迫令寧國公主,齧指流血,作書招殷。殷得書慟哭,並問建文帝下落。來使答言出亡。殷喟然道:“君存與存,我且忍死少待。”乃偕來使還京,永樂帝聞殷至,下殿迎勞道:“駙馬勞苦。”殷答道:“勞而無功,徒自汗顏。” 永樂帝默然,心中不樂。後稱殷畜養亡命,與朋邪詛咒等情,別命錦衣衛執殷家人,充戍遼東。永樂三年,召殷入朝,暗命迎接殷駕,至笪橋將殷擠入水中溺死。公主聞噩耗,趨入殿中,牽衣大哭,美滿姻緣,何爲蒼天所不容?

尋常百姓粗茶淡,帝王富貴燃斗箕。

公主深宮恨無奈,夜夜夢魂淚沾衣。

 第十位:金城公主多舛難

金城公主,宗室名媛;金枝玉葉,遠嫁吐蕃。生於帝王之家,命運坎坷多舛;歷經坎坷之路,幾遭情感折磨。背井離鄉,飽經悽苦,一代公主富貴雲煙迷幻,柔弱女子苦澀其心傷悲。

金城公主,出身名門。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後以無名宗室之女和親,金城公主實爲和親公主之真實“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爲雍王李守禮之女。李守禮其父爲章懷太子李賢,即高宗李治第六子,中宗與睿宗之兄。《新唐書·吐蕃傳》記載:唐中宗親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縣,“帳飲,引羣臣及虜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噓欷,爲赦始平縣,罪死皆免,賜民徭賦一年,改縣爲金城,鄉曰鳳池,裏曰愴別。”再以左衛大將軍楊矩持節送往吐蕃。

金城公主,和親波瀾。公主入藏,本爲嫁與吐蕃年輕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溫,豈知王子迎親途中,奔馳墜馬,命喪黃泉。相傳,公主行至漢藏兩族交界處,聞之噩耗,悲痛無奈孤影自憐,寶鏡從手中滑落,摔成兩半,變成兩座山,此乃青海境內之曰月山。王子雖死,其父還在,無奈和親之使命,只得繼續艱難之旅,陰錯陽差嫁與本應爲其公爹之藏王赤德祖贊,作一偏妃。

清朝格格多數不能生育且短命:背後苦衷竟是這樣 第18張

金城公主,痛子哀傷。公主生王子赤松德贊後,引起沒有生育之大妃子納朗嫉恨,趁公主分娩時搶走嬰兒,外宣稱孩子是她所生。兒子被別人據爲己有,公主悲痛欲絕。史料記載,金城公主於不梳不洗中熬過無數不眠之夜。歷時一年有餘,經過諸多磨難,公主方與兒子團聚。身心受到傷害之金城公主,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命運坎坷,於吐蕃生活未及三十年而逝。

浩浩蕩蕩一篇公主賦,其中有多少的無奈,有多少的悲涼,人說最是無情帝王家,父母兄弟爲權力血染寶座,而公主們爲了國家的安寧,遠嫁他方,從此曰曰夜夜遙望着遠方的家國,如果兩國交好那還好些,可是如果一旦兩國交戰,那麼一面是自己的國家,自己的父母,可是另一面確實自己的夫君還孩兒,這真是人間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