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高煦爭奪皇位最後爲何會失敗?哪些原因導致的?

朱高煦爭奪皇位最後爲何會失敗?哪些原因導致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明朝第一任漢王。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朱高煦是朱棣最喜歡的兒子,史書記載:“成祖以爲類己”,他本人因爲是嫡次子,又在靖難之役中隨父征戰且屢立軍功,所以常把自己比作唐太宗李世民:“請得天策衛爲護衛,輒以唐太宗自比”,既然是自比李世民,那掀翻兄長奪得皇位也就是當然的奮鬥目標,恰恰朱棣也曾暗示過他有一定希望,朱高煦更是信心滿滿。

不過朱高煦最終還是失敗了,他在皇位之爭上一直是屬於進攻一方,朱棣不喜歡長子朱高熾是公開的事實,雖然有個皇太孫朱瞻基杵在中間做調和劑,但朱高煦並非沒有機會,支持他的勢力是以手握兵權的武將、勳貴爲主,在明初,武將和勳貴的實力是大於文官們的,可爲何他還是沒能得到想要的?原因也很簡單,正因爲武勳們支持他,他纔有了最後的失敗。

朱高煦爭奪皇位最後爲何會失敗?哪些原因導致的?

有了武勳們在背後的支持,朱高煦自然不能再去刻意討好文官集團,文武之爭歷來有之,武勳們還等着朱高煦繼位後徹底壓制住那些酸儒,朱高煦必須和他們站在一邊。文官集團本也就不喜歡和朱棣比較相似的朱高煦,除了他們要堅決維護所謂的祖制外(朱元璋定下的嫡長子繼承製),也是把對朱棣的不喜放在了朱高煦身上。

朱棣怎麼說都是篡位,他執政時期和文官集團的關係一直都比較緊張,奪位的時候還殺掉了被天下人稱之爲“讀書種子”的方孝孺,別看“永樂盛世”搞得紅紅火火,其實文官集團是不屑一顧的,不過他總歸是坐穩了江山,趕不下來了,所以,文官集團把目標放在了曾被朱元璋讚譽“孫有君人之識矣”的仁義太子朱高熾身上。

朱高熾這位肥胖的皇太子性格不錯,和文官集團走得近,有一定的共同語言,文官集團希望通過朱高熾來達到他們心中理想的盛世,而不是讓性情類似朱棣的朱高煦來延續被他們不屑一顧的“永樂盛世”,所以,文官集團是前赴後繼不畏死的死保朱高熾的皇太子之位不丟,朱高煦一直沒有當上太子,除了性格方面的自大被朱棣擔憂外,文官集團是居功至偉的。

別看朱棣是馬上奪得的天下,在位的時候也是四處征討,重用武勳,可他畢竟還是個明白的皇帝,知道大明朝要真的長治久安,到底是離不開文官士大夫的幫助,朱高煦得不到文官集團的支持是他始終不願意廢除朱高熾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朱高煦最後的希望也是被文官集團徹底打破,因爲對文官集團的不尊重,讓他完全沒有了機會。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最後一次出征塞外的歸途中突然病逝,當時在他身邊伺候的宦官馬雲在驚嚇中找到了跟隨出征的內閣大學士楊榮和金幼孜,希望他們能出來主持善後事宜,這個時候,得到文官集團支持的朱高熾就佔便宜了,楊榮和金幼孜祕不發喪,找工匠用錫器打造封閉的容器隱藏朱棣的屍體(後工匠被滅口)。

然後,在楊榮的安排下,金幼孜隨軍打掩護,楊榮親自趕回京城,將朱棣駕崩的消息只告訴了太子朱高熾一人,當時的朱高煦已經被封在山東爲王,但一直在準備謀奪皇位,並且派他的兒子在京城打聽消息,可厭惡他的文官們怎麼會把消息透露給他?朱高煦後來是在朱高熾順利登基後才得知父親去世,喪失了最後的機會。

朱高煦爭奪皇位最後爲何會失敗?哪些原因導致的? 第2張

如果朱高煦能放棄自大,適當交好文官集團,沒準就會在朱棣病逝的時候第一時間得到消息,趁着朱高熾沒來得及登基的空隙,聯絡支持他的武勳起兵,或許還能有那麼一點點贏的機會,可惜,朱高煦重武輕文,而變局中掌握主動的卻是文官。武勳們膽子大,可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到底也不願意揹着叛逆的名義陪着他瘋。

朱高熾和朱瞻基兩位皇帝登基後其實都對朱高煦採取忍讓的態度,對他的封賞遠遠超過其他藩王,可朱高煦就是不服,終於在侄子朱瞻基執政時期起兵造反,但很快被鎮壓,想着祖父和父親對他的態度,朱瞻基開始也沒想着殺他,只是關了起來,該吃的該喝的也不少他一分,本來挺好,沒準還有放出去的機會,但朱高煦的暴虐性子卻將他送上了不歸路,在一次不甘心的舉動下,讓自己付出了悲慘的代價,自比李世民的朱高煦終歸還是比李世民差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