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除了劉禪外劉備還有三個兒子 劉備爲何會傳位給劉禪

除了劉禪外劉備還有三個兒子 劉備爲何會傳位給劉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備有三個兒子,爲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禪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所有的政治家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有能力的後代來繼承自己事業,或者是傳承,或者是把自己的事業發揚光大。無論如何,不要讓自己的一片心血付之東流就足夠了。

劉備也不例外,自己戎馬一生打天下,但是卻沒法親眼看見全國的統一。本來想把希望寄託到自己的兒子身上,可惜造化弄人,越是想要什麼就越不會成功。

劉備一生雖然有四個兒子,但是隻有三個是親生。另一個養子還因爲延誤軍機而被劉備以軍法處置了。即便是這樣,候選人的實力也有欠缺。有三個兒子的劉備,爲何要傳位給平庸的劉禪?

01最穩妥的選擇

劉備這一輩子征戰沙場,而他的夫人也在戰場上被俘虜,所以留下的子嗣很少。他只有三個親生的兒子,分別爲劉禪、劉永、劉理、劉封(養子)。劉禪是嫡長子,爲劉備的原配甘夫人所生,但是生性懦弱,又貪圖玩樂,不求上進。

除了劉禪外劉備還有三個兒子 劉備爲何會傳位給劉禪

而劉永是劉備的庶出兒子,雖然聰明好學,但是在處事方面的性格相當的強硬。劉備以惜才愛才而著稱,這也是爲什麼一沒錢二沒權三沒有地理優勢的蜀國能和先天條件良好的東吳和魏國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蜀國全靠“臥龍鳳雛,能得其一可安天下”的臥龍諸葛亮和劉備帳下的張飛關羽趙子龍等幾位英勇的戰將來打天下。所以劉備非常看中禮賢下士的品德,劉永卻常常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專斷蠻橫,還與軍師諸葛亮大爲不和。

這不僅不符合劉備用人的標準,如果讓劉永繼承自己的位子,還會讓西蜀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至於劉理,在劉備立太子之時他還太小,也沒有展現出一技之長。

如果因爲前兩位兒子展現的明顯缺點選擇這樣沒有暴露缺點的劉理,對其它皇子不公平,說不定還會釀成更大的隱患也未可知。而且,這第三位皇子劉理早早就夭折了,更本沒有機會參與太子之位的角逐。於是,太子的位置就被這樣確定下來。

“中庸”的劉禪雖然無能,但是也沒有特別明顯的缺點了,而且他心地善良,對諸葛亮更是一口一個“相父”來尊稱諸葛亮,對諸葛亮的各項決策也是百依百順,絕對的服從。而且,此時蜀國還有大量的人才,既有文臣又不乏武將。

選擇劉禪作爲後主,是比較穩妥的選擇,而且劉備相信身邊有這麼多可用之才,劉禪終將有一天能醒悟過來的。於是纔有了白帝城託孤這一幕“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爲成都之主。

除了劉禪外劉備還有三個兒子 劉備爲何會傳位給劉禪 第2張

意思是諸葛亮的才華過人,定能成大事,如果劉禪可以輔佐,就請諸葛亮不吝賜教,盡心盡力地輔佐後主。假如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那麼諸葛亮也可以接過劉備手裏的江山,自立爲主。

諸葛亮聽罷連忙拒絕,手足無措嚇出一身冷汗趕忙解釋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說明諸葛亮對劉禪一定會盡心盡力,除此之外別無二心,事實也確實如此。

他在劉備走後盡心盡力地輔佐劉禪,常年在外征戰奔波,多次深入不毛之地,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了安撫留守成都的劉禪還特意寫下千古名篇《出師表》來告誡劉禪“不宜妄自菲薄”要廣開言路,親賢臣,遠小人,才能使國家富強。

劉禪也許不是劉備的最佳選擇,確實最穩妥的選擇。在劉備過世後多年,以諸葛亮領導,各位將才也都各司其職。蜀國在被魏國攻佔之前,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統治,才投降。

除了劉禪外劉備還有三個兒子 劉備爲何會傳位給劉禪 第3張

02立長傳統

中國古代爲了減少權力的紛爭,和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殘殺,特意制定了一套嚴密的等級制度。這就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爲核心的宗法制,這一制度也被延續了千年的時光,是一套約定俗成的體系,也是王朝的鐵律。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劉禪作爲嫡長子,理應繼承劉備的王位,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不管繼位者才華學識如何,嫡長子繼位都是名正言順的,否則就會引發一場關於皇位的血雨腥風。劉備熟讀歷史,自然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比如,後梁曾在半年之間,因爲皇位爭奪父兄之間不惜大打出手,互相殘殺,在這期間就先後有兩位君主慘死手足刀下。後唐皇位傳承更甚,叔侄、兄弟間的爭鬥從未間斷過,一直延續到了五代結束,落了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還比如晉朝的司馬衷就是一個典型。他執意傳位給寵妃的兒子,但是這個兒子卻最後因爲濫殺無辜,終引起“八王之亂”,最後死於亂軍之中。

除了劉禪外劉備還有三個兒子 劉備爲何會傳位給劉禪 第4張

歷史教訓說明,要打破常規,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在和平年代都是難以實現的,更何況是在“存亡之秋”呢?於是劉備選擇了最合適的劉禪來繼位。這樣既避免了內亂,又可以讓諸葛亮有發揮的餘地,一致對外,何樂不爲呢?

03大智若愚

歷史評價劉禪爲“扶不起的阿斗”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仔細看過史實就不難發現,在諸葛亮走後二十九年後,劉禪才投降於魏國。即使聰明如諸葛亮可以料事如神,能預測自己身後三年內發生的大事,但是他也無法做到事事都替劉禪安排妥當。

面對還在興起的魏國,這二十多年的戰爭歲月已經是蜀國堅持的極限。因爲這時曾經追隨劉備打天下的老臣都已經相繼離世,支撐蜀國立國的人才已經消失殆盡,而蜀國自然就難逃沒落的命運。

劉禪可能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但由於生性懦弱,他沒有像父輩那樣奮起反抗而選擇了順勢而爲,向魏國投降,作爲俘虜安度晚年。這對力量弱小的劉禪來說已經是最明智的選擇了。

除了劉禪外劉備還有三個兒子 劉備爲何會傳位給劉禪 第5張

04總結

潘時同曾經感慨到“大權歸宦豎,強敵問神巫。 斫石軍心憤,迴天將膽粗。山頭曾學射,一矢報仇無。”也許劉禪根本無心成爲一國之君主,可是他又無力反抗命運的安排。

於是承載劉備霸業夢想的蜀國最終化爲泡影。無數文人志士爲此惋惜不已,但是從劉禪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他的解脫。人沒有辦法選擇出生,但是卻可以選擇去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