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商鞅爲什麼會得到秦孝公重用 秦惠文王爲何對他趕盡殺絕

商鞅爲什麼會得到秦孝公重用 秦惠文王爲何對他趕盡殺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爲何非要將商鞅趕盡殺絕,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們知道,秦始皇之所以能夠掃平六國,除了勝在軍事方面以外,更重要的還是勝在了制度之上。一項好的制度讓秦國積累起了足以支撐統一戰爭的雄厚財富,同時也鑄造了一支鬥志昂揚的虎狼之師。而這一切,都得益於商鞅變法。作爲戰國時期法家的傑出代表人物,商鞅讓秦這個西陲邊國一舉實現了國富兵強的夢想。商鞅可以說是幫助秦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的第一功臣。

但不幸的是,商鞅最終慘遭車裂之刑,並且還揹負着千載惡名。但是,歷史是公正的,不會因爲某一個人,某一個時期的抹黑而永久如此,它總會在某一個時間被歷史澄清正名。但我們還需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商鞅爲何能得到秦孝公的重用,而到了秦惠文王時,卻非要將他趕盡殺絕呢?

商鞅爲什麼會得到秦孝公重用 秦惠文王爲何對他趕盡殺絕

商鞅——劇照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即商鞅是如何得到秦孝公重用的?

大約在公元前395年左右,商鞅出生在衛國,他是衛國王族的後代,又名公孫鞅。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商鞅從小便對法家學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併發誓要潛心學習法家之道,立志以此爲業。戰國時期的衛國地位位置十分尷尬,它被夾在韓、趙、魏、齊等大國中間,其實力遠不足以和七國抗衡。而它的鄰居魏國,立國不過百年,但是現在已經發展得十分強大了。魏文侯重用法家宗師李悝爲相,率先在戰國羣雄中進行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就這樣,魏國便成了當時法家學派的聖地。於是,商鞅便來到了魏國學習和工作,希望能在這裏大展宏圖。

商鞅到了魏國之後,投奔到了魏國宰相公叔座的門下,深得公叔座賞識。後來,公叔座染上重病,魏惠王前來探望,並叫他爲自己舉薦一個能當宰相的人才。公叔座說:“我的中庶子公孫鞅,雖然年輕,但卻是天下奇才,希望大王能夠將魏國交給他治理。”

魏惠王猶豫良久,最終還是拒絕了。商鞅在魏國並沒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但是這個時候,西邊的秦國,年僅二十一歲的秦孝公繼承了王位。商鞅的命運也將跟隨這個年輕大王的即位而發生變化!

商鞅爲什麼會得到秦孝公重用 秦惠文王爲何對他趕盡殺絕 第2張

秦孝公——劇照

秦孝公在即位之前的幾十年裏,秦國的王位爭奪十分的激烈,連續換了好幾個國君。此時的秦國,內部動盪不安,國力銳減。而此時,魏國等鄰國趁機奪取了秦國的大片土地。更爲重要的是,當時中原諸國都不太瞧得起秦國,並且還將它視作爲夷狄,秦國在諸國的地位可以說是非常的低下。秦孝公即位以後,便立志要奮發圖強,立誓一定要一雪前恥,恢復祖先秦穆公春秋稱霸時的偉業。於是他便昭告天下,大選有才之人充斥國家系統。

其求賢令爲:“凡是有人能出奇計讓秦國富強的,寡人封其高官,賜其土地。”

商鞅聽到秦孝公的求賢令之後,便馬不停蹄地來到秦國拜見秦孝公。並和他探討“帝道”和“王道”,但遺憾的是,這兩個話題沒有得到秦孝公的青睞。後來,商鞅由於秦孝公談起了“霸道”,即如何才能讓秦國向春秋五霸那樣富強稱霸。這正合秦孝公的意,兩人相談甚歡,隨即便下令讓商鞅來主持秦國變法改革。

後來我們也知道了,秦孝公最終任命商鞅爲左庶長,支持秦國變法事宜。商鞅隨即下令將秦國的百姓進行了統一編制,即每五家編成一“伍”,每十家編成一“什”,讓他們互相監督。一家犯罪,鄰家必須揭發,否則與犯者連坐同罪。爲了增加戶數,商鞅還下令每家有兩個成年男子的一定要分家,否則就要加倍徵收稅賦。此外,商鞅提出重農抑商的策略,規定耕織收穫多者可以免除徭役,而從事商業和耕織收穫少者就要淪爲奴隸。 商鞅鼓勵全國人民踊躍參軍,殺敵立功者便可以根據法律授予爵位,而膽敢私自鬥毆者,法律視情節輕重給予懲罰。

通過商鞅的這一系列變法我們不難看出,這就是一整套典型的法家邏輯。雖然商鞅的變法,在具體運行的時候受到過多方的質疑,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商鞅的這種法家思維的變法運動,確實幫助當時的秦國走上了國富民強的道路。

商鞅爲什麼會得到秦孝公重用 秦惠文王爲何對他趕盡殺絕 第3張

商鞅——劇照

到後來,商鞅又出臺了新的法令,在秦國建立了郡縣制,廢除了井田制,施行土地私有制,統一度量衡等等,這對此後數千年的中國古代史的走向產生了極爲深遠的影響。而後來秦國能掃平六國成爲真正的的大一統國家,商鞅的功勞則自不用說。秦孝公爲了表彰商鞅的功勞,下令將於、商之地封給他,這也就是商鞅稱號的來源。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繼位,即後來的秦惠文王。而此時,商鞅的命運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轉變。

商鞅爲什麼會得到秦孝公重用 秦惠文王爲何對他趕盡殺絕 第4張

商鞅慘遭“車裂”之刑

以前商鞅在組織變法的時候得罪了包括太子在內的權貴集團,太子的老師虔曾就因爲犯法也被商鞅給處以劓刑。於是,在秦惠文王即位以後,便立即下令逮捕商鞅。商鞅當然不肯就範,於是便逃回自己的屬地率兵抵抗,結果兵敗被殺,還被處以車裂酷刑。

商鞅之所以成名,主要是因爲他所實行的變法運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那個複雜多變的社會中,一項成功的變法運動勢必會牽扯到一些人的利益。所以他的死,實際上也不難理解。

不過,商鞅雖然蒙冤被殺,但是秦惠文王並沒有取消商鞅變法的政策,而是繼續堅定不移地執行了商鞅的新法,秦國繼續保持了強大的國力。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商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