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康熙帝是如何稱讚于成龍的?

歷史上康熙帝是如何稱讚于成龍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于成龍是山西永寧(今山西離石)人,從副榜貢生歷任知縣開始、因政績突出不斷被朝廷提拔,數十年來在知府、按察使、巡撫、總督等任上,嚴守初心,一如既往地秉公辦事,關心百姓疾苦,生活節儉、拒絕,被康熙皇帝譽爲“清官第一”。

(一)治理羅城美名傳揚

順治十八年,于成龍步入仕途,首任羅城縣的知縣。羅城縣是個窮縣,民生凋敝,縣衙門也非常簡陋。縣衙門沒有門垣,院內長滿荒草,三間辦公用房和三間生活用房都是草屋,辦公桌用土臺子充當,搭木板鋪茅草當牀。牀旁壘一個土竈開火。

于成龍上任後,首先想的不是改變辦公和生活條件,而是深入調查研究振興農村的經濟。他不辭勞苦走遍了全縣的村子,傾聽老百姓的意見,完善保甲制度,着手解決經常發生的械鬥問題,鼓勵老百姓抓好生產。

每年的春耕時期,他都要專門安排時間深入到田間地頭去慰問,及時幫助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有時還應農民們的邀請在田邊樹下和大家一起吃飯,邊吃邊像家人一樣聊天。隨他來的幾個僕人,有的水土不服患病而死,有的吃不下這種苦偷偷溜走了,于成龍成了一個“光桿司令”,只好自己親自動手煮飯和洗衣服。

不少老百姓感到他這個當官的日子過得太清苦,紛紛到縣衙來看望他。家庭條件稍好的,打算湊點錢送給他,說是聊作他購買鹽米油的費用。他客氣地說,我一個人在這裏生活,花費不多,且我有朝廷發的俸銀(即工資),我心領了,你們快把銀子拿回家去用。

幾年以後,于成龍的兒子千里迢迢來看望他。返老家時當爹的沒給兒子準備丁點兒禮物。老百姓聞訊後紛紛趕到縣衙門來,或贈物,或送錢,好讓他兒子帶回故鄉。于成龍一番感謝之後說道:這裏離我故鄉有六千里路程,攜帶不方便 ,再說恐遇到盜賊也不安全,你們既然愛我,請尊重我的意見,把錢物帶回去。

歷史上康熙帝是如何稱讚于成龍的?

康熙六年,于成龍調任,離開面貌大變的羅城時,送行的老百姓擠滿了道路,不少人追送數百里之遙。

(二)嚴於律己嚴格執法

康熙十七年于成龍就任福建按察使,主管全省的司法工作,爲了避開路途上有人來請吃飯或贈送食物,他買了幾百斤蘿蔔放在船上食用。擔任福建按察使不久被提拔爲福建布政使,主管全省的財賦。爲了嚴於律己和告誡下屬,于成龍寫了一幅對聯懸掛在堂上。上聯的意思是:成千上萬的財物都是國家的,如果貪污挪用,沒有人替你接受處罰。下聯的意思是:一絲半粒的食物,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如果不加珍惜,你就是一個不分是非之人。

康熙十九年,于成龍被提拔爲直隸巡撫。他一上任就宣佈自己一如既往地不接受饋贈。有的下屬,比如大名縣知縣吧,是個老於世故的人,認爲于成龍只是故作姿態而已,於是在當年中秋節按以往的慣例,送去了一份厚禮。于成龍當場拒收後給其嚴厲批評。爲了防止此類事再次發生,向所屬各州縣頒發了《嚴禁饋贈檄》,通報了拒絕大名縣知縣送禮的情況,並明確規定以後凡遇各種節日、紅白喜事、路過本衙門等,一律不準送禮,對於違者嚴加批評,情節嚴重者報請朝廷撤職。

(三)封疆大吏嚴守初心

康熙二十年冬天,于成龍被提升爲江南、江西兩江總督。那時總督屬封疆大吏,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總攬一省或數省的政務和軍事,權位十分顯赫。按照當時這級官員的慣例,上任、出巡這些排場很大,前有儀仗隊開路,後有兵丁壓陣,所過之處當地官紳迎送。于成龍卻是一切從簡不擺威風不擾民。

歷史上康熙帝是如何稱讚于成龍的? 第2張

于成龍從直隸赴並江寧任兩江總督時,和小兒子一道僱了輛驢車去,路途中沒進專門接待官員的驛站食宿,自行到路邊的食店和客店去解決。上任之初,適逢江南暴雨傾瀉,災情不斷。他主動將自己俸祿(工資)捐給孤老病殘,他自己卻吃粗食蔬菜度日。有客人來訪他用薄粥辦招待,並給客人說,不是我捨不得招待你們,主要是想盡量節約一些捐給災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因爲于成龍節儉過日子,老百姓給他取了個“於青菜”的外號,以表示敬仰之意。于成龍喜歡飲茶,因爲茶葉的價格太貴,他就叫僕人每天從衙門後院的槐樹上採幾片葉子回來泡着喝。一年多後,那棵槐樹的葉子幾乎被採光了。他的兒子從家鄉來看他,他沒錢買當地的土特產讓兒子帶回去,見廚房裏有一隻醃鴨,就砍了半隻讓兒子帶回去。

由於于成龍身體力行,發揮勤儉節約的帶頭作用,使奢侈豔麗的江南民風大爲改變,不少人以穿布衣爲榮,以輕車簡從爲榮,以節儉過日子爲榮……各地官員知道于成龍好微服私訪,自覺地做好本職工作。

文末補白: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在任上去世,江寧城停市聚哭,家家繪像祭奠。出殯那一天,數萬名老百姓步行相送,哭聲驚天動地。他的遺物只有一個破箱子,裏面僅有一襲綈袍和一雙舊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