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隋煬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爲?後世評價爲何不好?

隋煬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爲?後世評價爲何不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煬帝楊廣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大家有沒有想過,“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句話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典型的一個例子,隋朝隋煬帝殺兄弒父、荒淫無度,身背罵名千年,是不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事實呢,非也!可爲啥隋煬帝的種種不堪會流傳這麼久遠呢?你看那野史正史裏邊不都寫着嗎,反正所有能用上的壞詞都往這人身上砸就對了。

而我們知道,反隋起兵的李唐父子拿到筆桿子後,能放過醜化楊廣、美化自己的機會嗎?自然不會。所以,“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的”這句話,是血淋淋的真實。隋煬帝身背罵名,自然就見怪不怪了。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是不是隻是一個令人憎惡、一無是處、昏庸無道、好大喜功之人呢?

01

隋煬帝荒淫無道?與史實不符

隋煬帝是否荒淫無道,我們來看兩個例證。

例證一:《隋書》記載,楊廣因爲貪念美色,將張麗華納入了後宮。張麗華是誰,她是南朝陳後主寵妃。我們知道,當時楊廣正得到父王的賞識,滅陳後主是他立功得到太子之位的關鍵一戰。在這麼關鍵的時刻,他有可能把政治立場對立、又盡人皆知的惡毒婦人納入後宮嗎,這不是拿大好前途鬧着玩嗎?而史實卻是,楊廣在奉命攻打南朝陳後主時,他已經將陳後主身邊奸詐、貪婪的寵妃張麗華給誅殺了。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在政治立場這樣嚴肅的問題面前,任何人都開不得玩笑,而代表了隋朝立場的楊廣,他這麼聰明的人,又怎麼可能在危險的邊緣瘋狂試探呢?相反,在他太子之位即將收入囊中之時,他的政治立場必須旗幟鮮明。

隋煬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爲?後世評價爲何不好?

例證二:《隋書》裏還記載了一個歷史事件,不過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隋文帝楊堅彌留之際召楊廣進宮,可能是需要交代一些事情。結果楊廣看見老爹身邊的妃子(宣華夫人)陳氏長得不錯就起了色心。楊堅知道後大怒道:我把整個大隋朝都託付給了你,你卻連你爹的女人都不放過!於是隨即下令,說絕不能把皇位傳給這個逆子。而楊廣就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殺了他爹滅口。這就是後來人們衆口相傳的隋煬帝殺父的由來。

仔細分析不難看出,這裏先不說太子之位是隋文帝主動傳與楊廣的,就說他爹當時也撐不了多久了,沒準再過幾個時辰整個隋朝都是楊廣的,而宮外還有很多覬覦皇位密謀政變的人,在這樣特殊的場合,楊廣可能造次嗎?而且身爲太子,楊廣什麼女人沒見過,這樣的情況下,他真的寧願冒着失去皇位正當性的風險,也非要招惹他爹的女人嗎?這種假設和可信度,根本不存在。

02

罪在當時、功在千秋,可稱千古一帝

在後人的評價中,隋煬帝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從品性到行爲上都是劣跡斑斑,然而,如果我們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他所做的事情並非都是十惡不赦,相反他還做了些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的正經事。來看看隋煬帝乾的5件實事:

其一:結束了分裂局面。楊廣執政以後,結束了自魏晉以來華夏300多年的分裂局面。爲什麼說是楊廣而不是他爹楊堅呢?因爲當時帶着50萬大軍滅了南朝的正是楊廣,而不是他爹,他的功勞是記在功勞簿上的。

其二:開創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爲寒門學子提供了一個公平公正走入仕途、改變命運的平臺。此先河一開,開創了讓中國的政權從門閥貴族手裏,轉到了科舉官僚手裏,這無疑給了出身低微的老百姓們出人頭地的機會,而這項制度也影響了千年,爲中國曆代王朝培養了大批文臣武將。

其三:開鑿大運河。隋朝大運河連接長江黃河,不僅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溝通,基本解決了南北分裂的格局,還促進了沿線城市的發展,成了當時乃至後世重要的交通經濟樞紐。這項工程連外國人都承認,那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讓世人爲之矚目。

其四:定都洛陽。定都洛陽有效地脫離隴西貴族對國家的控制和影響,而且洛陽位置靠南,能更有效地控制局勢、平定戰亂,維護國家穩定。楊廣在定都洛陽的過程中,無形地加強了中央對地方得控制,讓南北文化更好的融合,讓大一統局面得到持續穩定發展。

其五:暢通絲綢之路。你也許會覺得絲綢之路跟楊廣沒有關係,都是漢武帝和唐太宗的功勞。事實上,漢武帝是開通了絲綢之路,唐太宗繁榮了絲綢之路,而真正讓絲綢之路暢通無阻的卻是隋煬帝楊廣。當年,隋在張掖設市,和西域商人進行貿易,由黃門侍郎裴矩負責具體事務。楊廣擊敗吐谷渾,將其領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員治理,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楊堅,便沒有後來絲綢之路的繁榮。

除了這些,楊廣還曾普免天下錢糧、廢除嚴刑苛法和一人犯罪全家砍頭的連坐制度,並將青海高原首次納入華夏版圖……歷數這些功績,哪一項不是無足輕重,哪一件不是影響千年?

03

隋煬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爲?後世評價爲何不好? 第2張

遭人詬病的“罪魁禍首”,只因太過自負

《隋書》記載,隋煬帝”造龍舟、鳳甗、黃龍、赤艦、樓船等數萬艘”,準備乘龍舟沿京杭大運河而下,遊覽江南的美好風光,後人們紛紛指責隋煬帝對人民不加以愛惜,只顧着自己享樂。

溝通南北、開鑿運河、疏浚河道,在當時確實是一項艱鉅的工程,所以隋煬帝不得不徵用大量勞力,而當時條件又極其惡劣,不少人累死、病死在半途。所以運河的開鑿,讓隋煬帝揹負罵名,不被當世之人理解。(誠然,隋煬帝爲了能早日完成目標,全然不顧及施工者的傷亡,這是很值得批判的。)

修建運河

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晚唐詩人皮日休曾在運河(汴河)上經過,一向以體恤百姓聞名的他卻發出這樣的感嘆。人們都說,隋朝滅亡是因爲楊廣執意修造大運河,耗費了國力,積蓄了社會矛盾,然而,兩百多年過去,卻有大批的百姓因爲運河得到了便利,運河的航運功能,爲社會提供了大量崗位,也讓許多人賴以爲生。

如果說這件事讓隋煬帝被人詬病的話,還有一件事,則讓他徹底揹負了千古罵名。什麼事呢?沒錯,就是大業八年(612)到大業十年(614),楊廣“三徵高句麗”事件,而讓他做出這個荒唐之舉的罪魁禍首,正是他的自負。不禁有人要問,隋煬帝幹嘛要勞民傷財去征服高句麗呢,跟隋朝又有何關聯呢?

高句麗就是現在的朝鮮,很多人以爲隋煬帝當年三徵朝鮮就是吃飽了沒事兒幹,以爲是他虛榮心爆棚欺負小國。其實隋煬帝當初鐵了心要打高句麗是有原因的。

首先,因爲高句麗在西周之前,乃至漢朝一直都是中國的版圖,直到晉朝時才脫離本部,還霸佔了東北大部分地區。

第二,高句麗還經常和北方的突厥“暗通款曲”,他們數次勾結起來,幾次三番騷擾、襲擊隋朝的邊境,對隋朝統一大業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不僅佔了你的地盤稱王稱霸,還勾結外人侵犯你的利益,換成誰也忍不了。既然隋煬帝要統一全國,那他把高句麗也打回來,領土迴歸了、邊境安穩了,這豈不是更好。

後來的唐太宗曾說:

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後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

衆所周知,當時的高句麗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對於我們邊境的威脅極大,有它的存在,極大地削弱了朝廷對遼東的控制力,如果隋煬帝一舉拿下高句麗,那真是天下太平,也沒唐太宗李世民什麼事了,後來的歷史可見,唐太宗在晚年也頭疼高句麗,不然也不會御駕親征高句麗了。

隋煬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爲?後世評價爲何不好? 第3張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可謂初心爲國,只是他用力過猛,最後引火燒身。

天下太平、賦閒於朝,可能是每位天子的夢想,只是歷史向來都是殘酷的,三徵高句麗的失敗,把老百姓給得罪了,遭受打擊的隋煬帝從此一蹶不振,再沒有了建功立業的志向,成了一個不願負責任、渾渾噩噩度日子的“昏君”。還有,如果不是唐太宗留下了幾句話,估計三徵高句麗也永遠得不到後人的理解。

迴歸歷史,在征討高句麗這件事上,隋煬帝不應該擔“全責”,他也並非人們口中所說的窮兵黷武,非但如此,論歷史功績,隋煬帝非一般君王可比。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