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中期名將李光弼在戰場上是怎麼出奇制勝的?

唐朝中期名將李光弼在戰場上是怎麼出奇制勝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帶您走進唐朝中期名將李光弼的故事。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范陽(治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平盧(治今遼寧朝陽)、河東(治今山西太原)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討宰相楊國忠爲名,從范陽發兵十五萬,南下反唐。次年,郭子儀欣賞李光弼的軍事才能,向玄宗推薦他。玄宗下詔命李光弼攝御史大夫,持節、河東節度副大使,知河東節度事兼雲中太守,後又加魏郡太守、河北採訪使。

唐朝中期名將李光弼在戰場上是怎麼出奇制勝的?

李光弼受命後,第一個目標是收復被叛軍攻佔的常山郡(今河北正定),該郡地處叛軍南北咽喉,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李光弼率領朔方軍五千進攻常山,當地團練兵將自己的將領史思義綁來投降,李光弼善待史思義,親自爲其鬆綁,使他真心歸順,供出叛軍動向。次日,史思明率二萬騎兵直壓常山城下,李光弼接受史思義“按軍入守”、以逸待勞的策略,守城不出,分屬下兵馬爲四部,以勁弩五百連番射敵,叛軍死傷慘重,只得退兵。當叛軍在野外吃飯時,李光弼派輕騎數千,突然襲擊,一舉消滅叛軍五千,收復常山郡九縣中的七縣。其後,李光弼與郭子儀又率領唐軍在嘉山(今河北曲陽東)與叛軍決戰,大破叛軍,斬首四萬級,俘一千餘人、戰馬五千匹。河北十餘郡聞訊,紛紛重新歸順了唐軍。

太原之戰嘉山之戰後,李光弼想趁勢攻取叛軍的老巢范陽郡,以絕其根基。但適逢潼關失守,長安淪陷,玄宗逃奔蜀地,人心驚駭。此事遂被擱置。

至德元載(756年)七月,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即位的唐肅宗遣使追命郭子儀和李光弼趕赴靈武。八月,二人抵達,受到肅宗召見。肅宗授李光弼爲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爲使相,仍任節度使之職。並特加其爲北都太原留守。此後,李光弼奉命由靈武率軍五千赴太原,繼續征討叛軍。

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叛軍史思明、蔡希德等發兵十萬進攻太原,並企圖佔領太原後,由北道奪取靈武。當時李光弼手中只有不滿萬人的弱卒,聽聞史思明即將攻城,都非常害怕,想要築牆抗敵。李光弼說:“太原城方圓四十里,叛軍快到了才修牆,只能空耗人力。”在兵力懸殊情況下,李光弼一面防禦固守,一面守中有攻。他讓戰士從城中挖地道通城外,打擊敵軍;他還在城上安裝石炮(拋石器),擊斃大量叛軍;地道後來挖到史思明大營,俘斬叛軍一萬多人。

唐朝中期名將李光弼在戰場上是怎麼出奇制勝的? 第2張

此時,叛軍內訌,安慶緒殺父安祿山,自立爲帝,史思明退兵范陽,留駐的蔡希德等人疲憊不堪。同年二月,李光弼率敢死隊向叛軍發動進攻,斬首七萬餘級,繳獲大批軍械。太原之戰取得完全勝利。他又進收清夷、橫野等軍,擊破攻擊好畤、大橫關一帶的叛軍分支。戰後,李光弼轉拜檢校司徒。

太原之戰是平亂戰爭第一次重大勝利和重要轉折點,是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典型戰例。李光弼充分發揮了軍事才能,此戰爲後來勝利收復兩京奠定了基礎,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勝利消息傳到靈武,肅宗下詔獎賞李光弼,加他爲司空、兼兵部尚書,仍兼同平章事,封魏國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