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蒙古的大軍爲何三次都未征服小小的越南

蒙古的大軍爲何三次都未征服小小的越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蒙古帝國在十三世紀的興起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異數,幾乎沒有人會想到一個上一個世紀還默默無名的遊牧民族,竟能快速征服大半個歐亞大陸。蒙古彪悍的騎兵像狼羣般狂飆過漠北草原與中原大地,終於來到了遙遠的南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小小的安南,蒙古大軍卻接連三次沉沙折戟……

蒙古的大軍爲何三次都未征服小小的越南

網絡配圖

三度敗北的蒙古軍隊

1252年,蒙古軍隊從甘肅出發,途經川西高原遠征大理。這些從北方乾燥的草原上來的將士和馬,居然能夠抱着吹足了氣的革囊,伏在被急流衝得起伏不定的筏子上,勝利渡過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進入雲南。戰爭本身是不值一提的,翌年,大將兀良合臺就率軍擒獲大理國王段智興。雲南自唐朝天寶年間起脫離中原政府管轄的局面結束了。

攻滅大理是蒙古帝國對最頑強的敵人——南宋——形成戰略合圍的重大步驟,在雲南被納入蒙古版圖之後,南宋在陸上已經陷入C形包圍,只剩下了與安南的邊界尚不在蒙古人的掌控之中。也正因此,安南成爲蒙古軍隊的下一個目標,在遣使勸降被拒之後,1257年兀良合臺率軍三萬入侵安南,揭開了蒙古帝國與陳朝激戰的序幕。

這是安南軍隊首次在戰場面對全世界最強大的蒙古軍隊,雖然擺出了步象騎兵的混合陣勢,仍被兀良合臺擊潰。蒙軍趁勢進入安南首都升龍(今河內),卻只得到一座空城,僅呆了九天,以暑熱難耐兼之糧食已盡,被迫撤軍,路上又遭到安南地方豪族武裝的襲擊而大敗,沿途疲憊不堪,所到之處亦不敢劫掠,故人們稱之爲“佛賊”。這對小小的陳朝而言,當然是一次巨大的勝利,後世的陳仁宗爲此寫詩云:“白髮老頭兵,常談元豐事。”

蒙古的大軍爲何三次都未征服小小的越南 第2張

網絡配圖

隨後二十多年裏,蒙古(元)忙於對宋作戰,無暇顧及僻處一隅的安南。等到滅亡南宋統一中國之後,忽必烈決心兼併安南。1285年初,元軍兵分六路進攻陳朝。鑑於第一次戰爭的經驗,部隊中增加了一些曾參加過征服南宋和習慣於在中國南方作戰的高級將領,比如崖山之戰時擔任張弘範副手的李恆這次亦在主帥鎮南王脫歡(忽必烈第九子)帳下。元軍的人數也大大增加,據《大越史記全書》載爲五十萬人(這當然是誇大其詞)。正面戰場上,元軍再次擊潰陳朝軍隊,佔領升龍,但安南軍“雖數敗散,然增兵轉多”,元“軍睏乏,死傷亦衆,蒙古軍馬亦不能施其技”,脫歡遂於當年五月撤兵,歸途又遇安南軍隊伏擊,李恆膝中毒箭,歸國後毒發身亡;脫歡本人則是鑽在銅管裏,讓士兵擡着,才免於一死。

忽必烈不甘失敗,又集中江淮、江西、湖廣三省蒙漢軍7萬,附船500艘和雲南兵6000人、黎族兵1.5萬人捲土重來。1287年12月,元軍由脫歡率領,分兵三路第三次進犯安南。兩路是從廣西、雲南來的步兵和騎兵,此外還增加了一支水兵,從海路沿着白藤江(鄰近越南北部下龍灣的入海口)進犯。陳朝軍隊再次放棄升龍,堅壁清野,迫使元軍於次年三月糧盡而退。

蒙古的大軍爲何三次都未征服小小的越南 第3張

網絡配圖

白藤江,陳朝軍隊事先從森林裏砍伐樹木,削尖後插入江中,當元軍戰船魚貫而入白藤江時,潮水正在下落,陳軍出其不意地猛烈進攻,把元軍船隻驅至暗樁水域,當潮水下落時,元軍的船多數撞沒於木樁上,全殲元軍水軍,是爲白藤江大捷,陳朝大儒張漢超在越南漢賦名篇《白藤江賦》中稱之爲“再造之功,千古稱美”。而到了2016年3月初,根據越南媒體報道,越南總理阮晉勇日前也批准了在這裏建設白藤江戰役遺蹟保護區的議案。

白藤江戰役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小小的安南再次擊敗了龐大的大陸帝國。元軍戰敗的消息甚至傳到了遙遠的波斯,伊兒汗國的史學家拉施特在《史集》中記載,“他們(陳朝)的軍隊突然從海上、森林裏和山上的埋伏中出來了,擊潰了正忙於搶劫的脫歡的軍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