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不忍細讀的歷史真相:嚇死秦始皇的神祕預言

不忍細讀的歷史真相:嚇死秦始皇的神祕預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華陰縣平舒道上,闃無人跡,像條被遺忘的路。沿途滿目蕭瑟,深秋落葉宛轉墜落鋪滿一地。天色漸晚,出使關東的使者駕馬車行經其間,陣陣涼意由後脊穿透胸膛。愈往前行愈冷清,眼看就要駛出了平舒道,前面忽然出現一個陌生人,攔住馬車。這人手裏拿了一塊玉璧,不聲不響地塞給使者。使者狐疑接過,未及開口,對方就搶先說了一句話:“今年祖龍死”!擲地有聲。使者嚇得夠戧。“今年祖龍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龍君之象。意思是說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這句石頭般冷硬的話,掉臉兒飛快走掉,使者回過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他甚至沒瞅清來人的模樣,只覺事關重大,加速向秦國首都咸陽奔馳。

不忍細讀的歷史真相:嚇死秦始皇的神祕預言

網絡配圖

這一天,是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深秋的一天。使者回到咸陽,立刻向秦始皇報告了途中遭遇的詭異事件。秦始皇心驚肉跳!儘管這種詛咒他的預言已不是頭一回了,可對一個迷信到極端的帝王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刺痛心靈的奔襲,很難讓他不回想起頭一回出現那條詛咒。

說起來,那更像一首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

這押韻的流行小調,流傳於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當時,百姓民夫修築阿房宮,負擔沉重。這條反動口號無疑是民衆的心聲。

轉眼過了十年,到了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又出現第二個詛咒。這一回更玄乎——在秦國的東郡,有一塊隕石打天上掉下來,掉就掉吧,不過是一塊石頭,而令人驚愕的是,石頭竟然刻有六個大字:“始皇死而地分”。

這事兒透着奇異,隕石刻着字,莫非這石頭是刻好字再從天而降的­以我們現在所掌握的科學知識,這簡直就是一個神話,即便是秦始皇時代,這也是讓人難以完全信服的。

肯定是有人在搞鬼!

這不是一般性的擾亂社會治安案件,其背後的險惡用心是咒死國家領導人,推翻國家政權。問題極其嚴重,屬於刑偵一號案。

御史受命前往秦國東郡徹查此案。相當棘手,沒有一絲線索,只能靠推斷尋找作案嫌疑人。而圈定的作案嫌疑人有兩類。一類可能是平民百姓,當時賦稅繁多,刑罰嚴酷,人民難堪重負,出於怨恨,因此刻反動標語咒罵國家領導人——這是司馬遷的看法。確在情理之中。另一類作案嫌疑人可能是被吞併的六國貴族或者他們的後裔。他們在戰爭中飽受打擊,對秦始皇已痛恨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但他們無力反抗,更談不上覆闢。只能泄泄私憤,刻反動標語這事他們一準兒幹得出來。

可令御史頭疼的是,他沒有一點證據。多次審問,沒人敢承認,承認就是找死。御史感到兩難,他既不能把所有嫌疑人都殺掉,真兇緝拿不到又沒法兒向秦始皇交代。限期破案的時間一天天近了。御史慌亂,情急之下,摳頭皮琢磨出一條對策——“殺人燒石”。把那塊惹禍的石頭燒掉,讓石頭上的詛咒化爲灰燼;然後,將隕石降落地點的周邊民衆全部殺光。大屠殺很勁爆,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無辜者人頭如割韭菜般落地,屍首層疊,血流成河。

不忍細讀的歷史真相:嚇死秦始皇的神祕預言 第2張

網絡配圖

燒石頭是個技術問題,砍頭連技術都不需要,心狠手辣即可達成。

御史回到宮中,將案件處理結果稟告秦始皇。

秦始皇面無表情,既不氣惱,也不高興。對於御史的無能,他沒有褒獎也沒降罪。他知道,此案再查下去也是一樁懸案,不得不就此了斷。

案草草結了。沒多久,令秦始皇更意想不到和崩潰的事情發生了——神祕人物閃現華陰縣平舒道,留下一塊玉璧,留下一句恐怖預言“今年祖龍死”!

秦始皇定睛端詳這塊玉璧,又叫來官員仔細查驗。查出的結果險些讓秦始皇把自個兒噎死。這塊玉璧不是別人的,竟是秦始皇自己的。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他南巡時,經過長江,不慎將這玉璧遺落江中。時隔幾年,它神奇地回到了秦始皇手上,難道是神靈的安排­難道神靈預告自己今年得死­秦始皇的精神猶如被重拳猝然一擊,瞬間委靡,身子有千斤重,腳卻如踩棉花,心跳猛烈,脈搏倒弱了。實際上,秦始皇的身體早就不行了。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到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的身體每況愈下。他說話時發出一種“豺聲”,就是豺狼的聲音,從當代的醫學角度分析,是支氣管的病狀。這病症擱當時是頂厲害的頑症。

這種狀況下,打擊秦始皇的精神和心理,用意何在­平舒道的神祕人物會是誰­

“今年祖龍死”!詛咒也罷,預言也罷,都是向秦始皇傳遞一個信息:不出幾個月,你就得死。此案的嫌疑對象,首先可以排除平民百姓。從證物玉璧來分析,江中打撈玉璧,不是個簡單的活,得耗費巨大物力,民衆的經濟實力完全不可能達到。因此,百姓可排除在外。其次,原六國貴族及其後裔也可以排除。他們雖然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仍需巨大的花費。先得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去打撈玉璧,然後千里迢迢跑到華山腳下的華陰縣平舒道,蹲點守候使者到來,才能送上玉璧。如此費盡心機,若是隻爲嚇秦始皇一跳,就太扯淡了。何況,他們怎麼知道秦始皇就一定會惶恐,一定會受到精神上的打擊呢­

不忍細讀的歷史真相:嚇死秦始皇的神祕預言 第3張

網絡配圖

唯一有作案可能性的,是擁有財力人力的秦帝國統治集團高層人士。而且,他們熟知使者動向,能夠計算出使者到達華陰縣平舒道的時辰;另外,始皇三十五年的時候,一個叫盧生的術士告訴他說:“仙人的方術裏講了,君主要時常微服巡行,以避惡鬼。惡鬼退避,真人來臨。希望君上居住的宮殿,不要讓人知道,然後纔可獲得長生不死的藥。”

“我羨慕那些真人。”秦始皇由衷自語。於是,他自稱“真人”,而不稱“朕”。

他聽從盧生的話,下令將咸陽旁二百里內的二百七十座宮觀的腹道、甬道相連,置滿帷帳、鐘鼓和美人,凡是他駕車所到之處,有誰敢說出他居住的地方,立刻處以死刑。

臨幸梁山宮的時候,秦始皇從山上看見丞相車輛馬騎衆多,勃然大怒,罵道:“這是宦官泄露了我的話!”

於是,審問宦官,卻沒一個敢承認,秦始皇下令將他們全部處死,從此以後,沒有人知道他的行蹤。羣臣有必須請求秦始皇決定的事情,都聚在咸陽宮候旨。只有最親信的人才能瞭解他的精神狀況和身體近況。如果秦始皇看清這一點,將會不寒而慄。他也一定會逐個調查身邊寵幸的近臣。然而,這條詛咒宛如一條斑斕毒蟒,牢牢糾纏勒緊秦始皇的脖子,讓他喘不過氣,讓他心慌胸悶,讓他手足無措。

他支氣管病癒發嚴重了。他唯一解脫方式是占卜,渴望以此得到解脫。

術士的卦辭說:“君上你要出遊,或者遷徙,方可保住性命。”這就像某些江湖算命先生,對人說百日之內你必有血光之災一樣,要想安泰無恙,就得出門躲一躲。

可憐的秦始皇,一代君王,經歷過多少狂風猛浪,末了卻栽倒在術士的小伎倆上。他很犯愁,朕是皇帝,怎能隨便搬家呢­朕若搬家,等同遷都。早在商鞅變法時,秦國由櫟陽遷都於咸陽,橫不能再遷回去吧。

遷徙不成,那就出遊。至於遷徙嘛,就讓別人代勞吧。

於是,秦始皇下令,三萬人家遷徙到毗鄰匈奴的北河榆中。這些人拖家帶口,長途跋涉,飽受風霜苦寒,不少老弱病殘者路上就死掉了。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10月,癸丑,秦始皇開始了他的當皇帝以來的第五次出遊,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出遊。

這一去走入了生命的絕境,這一去再沒有坐回皇位,這一去魂歸地府,再回頭早忘這一世的事兒。

假若此時,秦始皇冷靜分析一下“今年祖龍死”一案的作案動機,就不會如此恐懼了。

作案人應當想到一點,如果預言不準,將適得其反,恐嚇的效果沒達到,搞不好還會讓秦始皇活得更滋潤。顯而易見,作案人的真正目的不是爲了詛咒秦始皇,而是警告。 “今年祖龍死”只是半句話,還有半句話,那個神祕人物沒有說,他故意讓秦始皇自己去猜。此時的秦始皇才四十九歲,不過是個奔五張的人。即便有支氣管病,也不會說死就死。所以,“今年祖龍死”的真正含義是:“你時日已不多。”後半句沒說的話是:“該想想後事了。”一個皇帝有什麼身後事­最緊要的當然是誰來繼承自己的帝位。秦始皇恰恰沒有對此作出決斷。由此可見,作案人扔玉璧、留預言,對秦始皇並沒有惡意,只是一種提醒。提醒他及時安排身後事。這一推斷,再次證明作案者是親信集團中的一員。提醒是一種催促,這個人知道秦始皇身體狀況糟糕,如不早日確立嗣君之位,將來萬一猝死,國家一時無君,天下必亂,人心必亂。因此,這個人深謀遠慮,是個愛國忠君的大賢臣。

不忍細讀的歷史真相:嚇死秦始皇的神祕預言 第4張

網絡配圖

此案的幕後策劃者居然是這樣一個人物,居然是這樣一種動機,這太出乎人們的意料。

這個幕後策劃者究竟是誰呢­

他似乎就在秦始皇最後一次出遊的隨行人員中。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11月,秦始皇一行在九嶷山祭祀大舜。然後,乘船順江而下,經過丹陽,到達錢塘,由於水勢險惡,便往西行了一百二十里,從狹窄的地方渡江,到了會稽,祭祀大禹,並且樹立了一塊歌功頌德的石碑。之後回程。

這次出遊的隨行人員有李斯、蒙毅、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以及胡亥的老師趙高。這些人中,誰會是“華陰縣平舒道”裝神弄鬼的幕後策劃者­難道是李斯­

李斯忠於秦始皇,這是肯定的,可說到他愛國,就有些擡舉他了。此人生於戰國末期,籍貫是楚國上蔡。很年輕的時候,當過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是一個庸碌的小公務員。“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精神上也沒多大追求。後來,一個偶然的事情,觸動了他。這個事情就是上廁所。

這一天,李斯尿急,邁步奔廁所,剛一進去,就瞅見齷齪一幕——一隻面黃肌瘦的老鼠正專注地吞吃糞便。看起來胃口不錯。見有人來,老鼠驚慌逃竄。

這情形讓李斯感到生存的艱難。

又過了一陣,李斯又在國庫的糧倉裏看到了老鼠,這裏老鼠和廁所老鼠可大不一樣,它們白白胖胖,安然自若。

李斯是個讀書人,讀書人的特點就是一樁小事兒,也能觸動他們的心靈,引發他們的思考。

李斯感慨啊,人和鼠有何區別­有能耐的做官倉裏的老鼠,沒能耐就只能做廁所裏的老鼠。

他想到了自己,如今只是一個小官吏,與廁所裏的老鼠有什麼分別­不成,自己不能一輩子就這麼混下去,自己不僅要做官倉裏的老鼠,而且要做朝廷中的老鼠;不要過陰冷潮溼的小生活,要過一種呼風喚雨的大生活。李斯的大生活從拜儒學大師荀子爲師開始。學成後,他打算前往秦國發展。臨別,他對荀子說:“人生一世,貧賤是最大的恥辱,窮困是最大的悲哀。若要出人頭地,就得成就一番事業。”“要注意節制,不要一味往前走,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荀子同意李斯看法,但仍告誡他。 李斯誠懇點頭,心裏卻沒聽進去,當荀子這話是耳旁風。他到了秦國,受到秦國丞相呂不韋的器重,讓他當了小官。對李斯來說,當官不是目的,而是機會,能夠接近秦王,這纔是重要的。實際上,此時的李斯還是很尷尬的,他既不能以立軍功而嶄露頭角,也不能以理政顯現自己的才幹。

不忍細讀的歷史真相:嚇死秦始皇的神祕預言 第5張

網絡配圖

   他只有一個方法引起秦王的重視,就是上疏。通過揣摩秦王的心理和分析當前的形式,李斯果決地給秦王上疏。上疏的內容是鼓舞秦王統一中國。書中,李斯用過去的秦穆公舉例,說秦穆公時代強盛,但最終也未能統一中國,其中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當時的周天子勢力強大,也有威望,不容易推翻。二是諸侯國也比較強大,可與秦國抗衡。但是,從秦孝公以後,戰爭不斷,周天子和諸侯國的力量急劇下降。現在秦國強盛,是建立帝業,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掃平六國如撣灰塵。

這番論述,對天下的實際情況分析得清晰透徹;而且,迎合、滿足了秦王的心理。一下便得到了秦王的賞識。李斯被提拔爲長史。

身爲長史的李斯,進一步向秦王奉獻統一中國的具體謀略——從瓦解諸侯國力量入手。具體實施方式是:以財物重重賄賂六國君臣。目的是讓他們分崩離析,無法合力抗秦。然後,秦國各個擊破。

這一謀略效果非常顯著。秦王便封李斯爲客卿。李斯這顆明星,終於在秦國的政治舞臺上冉冉升起。

可就在他一帆風順之時,秦國國內掀起了一場運動,這個運動叫“反外國人運動”。起因是韓國派間諜以幫助秦國修渠爲名,刺探情報。這場運動的後果是,秦王下來一道“逐客令”。李斯原是楚國人,當然也在被驅逐之列。但是,李斯沒有離開秦國,更沒有因受挫而頹喪。他在秦國邊境蝸居,寫了一道著名的《諫逐客書》上奏秦王。在《諫逐客書》中,李斯說明歷史上外國人對秦國的重要性,言辭非常懇切,令秦王動容。

受《諫逐客書》感動的秦王,撤銷了“逐客令”,並請回李斯,封他爲廷尉。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大的威脅正等着李斯,並且,這一次他還殺了人。

剛剛升任廷尉的李斯,剛看到光明前途的時候,他的同學韓非來到了秦國。韓非是韓國人,且與韓王同族。韓非也是一個難得的人才,他有一套比較完整的君主專制理論。可是,他屢屢上疏獻策卻不被韓王任用。韓非失望而憤怒。秦王很重視這樣的人才,早就想見見韓非,將他歸爲己用。現在,秦國要攻打韓國,情勢危急,韓王才起用韓非,派他出使秦國。 從能力上分析,李斯知道自己遠不如韓非。如果秦王留下他,重用他,勢必成爲自己的對手和仕途上的“絆腳石”。爲了自己的利益,他必須除掉韓非。他首先給秦王分析說,韓非這個人不能任用,他是韓王的親族,韓非愛韓而不愛秦,大王如果攻打韓國,他當然不會同意,這也是人之常情。

不忍細讀的歷史真相:嚇死秦始皇的神祕預言 第6張

網絡配圖

秦王一聽言之有理,想韓非既然不能用,就放他回國吧!而李斯的根本意圖是要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他又說,如果放韓非回國,他就會爲韓國出謀劃策,對秦國十分不利,不如趁這個機會把他殺掉。

就這麼短短一句話,同學韓非的生命就葬送在李斯的手裏。

秦王示意李斯去除掉韓非,李斯便送了毒藥給韓非。韓非知道李斯的爲人,自己無論如何是逃不掉的,於是服毒自盡。

從此,李斯再沒有威脅,再沒有對手,他輔佐秦王,於公元前221年,兼併六國,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國。

統一之後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治理這個國家。

李斯認爲,周朝採用分封制,諸侯各自爲政,所以天下戰亂不斷。如今天下統一,如果再分封諸侯國,又將回到以前的分裂局面,應當採用中央集權管理。

李斯的提議遭到博士淳于越的強烈反對。淳于越上奏秦始皇,說天下之大,如果宗室子弟沒有封地,就和普通百姓一樣,萬一發生叛亂,誰來相救­比如齊國的田常,晉國的六卿,都發生過叛亂,如果秦始皇不採用分封制,不以古爲師,國家就不能長久。

這一奏疏激怒了秦始皇,他把淳于越交由李斯處理。李斯對淳于越進行審查,最後給淳于越定的罪狀是泥古不化,厚古薄今。接着,李斯建議秦始皇焚書,秦始皇也採納了。

於是,大權在握的李斯,制定了一系列規定和處罰。總結起來,可稱爲“兩個凡是”:凡是《秦記》以外的史書,一律燒掉;凡是博士收藏的詩書一律燒掉。有談論詩書者,在鬧市區處死,暴屍街頭;有厚古薄今、以古非今者,全族處死;官吏包庇知情不報,同罪處置;得令後三十日之內不焚書者,面上刺字,發配去修長城。 次年,也就是焚書的第二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將咸陽的儒生四百六十餘人活埋。這一“坑儒”事件和“焚書”事件,合起來就是中國歷史上重大而著名的“焚書坑儒”。對中國文化、人類文明都是一次空前的大摧殘。

在這一浩大的摧殘中,秦始皇的*顯而易見,而李斯的推波助瀾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斯這樣乾的目的,一方面當然是迎合秦始皇的心理;另一方面,則完全是爲了自己——他要從精神上徹底打垮和消滅異己、競爭對手。面對如此暴戾的摧殘,有識之士和學者誰還敢來秦國呢­李斯也是學者出身,而他爲達目的,不擇手段。文化人殘害文化,文化人背叛文化,古今罕見。顯而易見,他是一個投機分子,一有機會就要表現自己的慾望。對秦始皇的忠誠,完全是爲了保證自己的仕途順暢。國家是小,私利是大。他當然不願意秦始皇早立嗣君,他打心眼兒裏渴望秦始皇長生不老——秦始皇在,他的地位和榮華就在;何況,他深知,秦始皇最忌諱聽到“死”這個字眼,他纔不會去幹恐嚇秦始皇的傻事呢!儘管他對秦始皇精神、身體狀況非常瞭解,又有作案的人力和財力,然而,最緊要的一點,他沒有作案動機。

不忍細讀的歷史真相:嚇死秦始皇的神祕預言 第7張

網絡配圖

那麼,另一個隨行人員趙高呢­

趙高和李斯大不一樣。

他的身世十分糟糕,他是趙國貴族的疏遠族人。戰國時代,天下合縱連橫,各國間結盟換約,相互間以王室公子作爲人質。這些作爲人質的公子,多是國君衆多子女中不受寵愛的疏遠者,被打發出質後往往長期滯留異國他鄉,不少人貧窮潦倒終生,至死不得歸還。趙高的祖上,就是由趙國到秦國作質子的這一類公子,在趙國無寵,在秦國無援,不得已而滯留於秦,後來在秦國娶妻生子,子孫後代流落於咸陽市井當中,成爲秦人,與普通庶民無異。

趙高的父親犯法被處以宮刑,他的母親受到株連當了奴婢,後與人野合,生下趙高和他的幾個兄弟。由於這個原因,趙高一生下來就被閹割了,長大後當了宦官。如果說,李斯是個有事業心、有抱負的人;那麼,趙高就是一個有強烈報復心的人,這種由來已久的仇視和報復心理,大約與他自小就被閹了有關。不在沉默中變態,就在現實中變壞。趙高是後者。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趙高上宦官這行,可以說是相當出色。他精通權謀,通曉刑法,又會來事兒,三項全能。讓秦始皇喜愛。不但喜愛,而且信任,讓他當小兒子胡亥的老師,教胡亥學習律令,審理判決訴訟案。

老頭子都搞定了,何況一個小孩子。趙高輕而易舉就讓胡亥喜歡上了他。

但是,趙高也不是一路平坦,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曾犯過重罪,蒙氏家族的蒙毅削去了他的官職,並判處其死刑。秦始皇寵幸他,親自赦免,他才逃過一劫。不用說,趙高和蒙氏仇怨不是一般化地深。而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和蒙氏的關係,不是一般化地親密。扶蘇與蒙氏家族的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鎮守邊陲,長達十餘年。可想而知,一旦扶蘇繼位,趙高還有活路嗎­這時候,胡亥年齡又小。從秦始皇的方面考慮,他雖喜愛小兒子胡亥,但有一個前車之鑑——他十三歲時登基,就因爲年齡太小,無法掌權,只能將國事交付於大臣,最終導致呂不韋、專權,險些釀成大禍。所以,他不會貿然立胡亥爲太子。此時若要確立接班人,扶蘇中選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忍細讀的歷史真相:嚇死秦始皇的神祕預言 第8張

網絡配圖

因此,從作案動機看,趙高是絕不會提醒秦始皇冊立太子的,他寧可保持現狀。

李斯和趙高的嫌疑先後排除。就剩下蒙毅了。

說到蒙毅,就要說到蒙氏家族。這個家族和秦帝國有很深的淵源。蒙毅的祖父蒙驁早先是從齊國來到秦國,而後在秦國統兵作戰。爲秦國攻城略地,先後奪得幾十座城池,爲始皇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