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讖語中的歷史:大秦帝國滅亡的三個神祕預言!

讖語中的歷史:大秦帝國滅亡的三個神祕預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謠讖】

  亡秦者,胡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

【釋義】

那使秦朝滅亡的人啊,就是“胡”人啦。

公元前221年,無所不用其極的秦王嬴政終於實現了他統一中國的夢想。也就在這一年,嬴政自認爲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於是就更改稱號爲“皇帝”,中國歷史上的這些形形色色的“皇帝”,也就是打這兒來的。

接着,爲了進一步顯示出自己的與衆不同,他就不走尋常的路。

他先是將自己的命、令分別改爲“制書”、“詔書”,自稱作“朕”,並追尊他的父親秦莊襄王爲太上皇。這還不算完,他還自負地整了這麼一套說辭詔告天下:“人死之後,依據行事定立諡號,是兒子評議父親、臣下評議君上,非常沒有意義嘛。從今往後,朕命令廢除諡法。朕就是始皇帝,後世依次記數,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如此無窮地傳承下去。”這個秦始皇想得太完美了:只要他們家族血脈不斷,秦朝天下永遠是他們家的。

讖語中的歷史:大秦帝國滅亡的三個神祕預言!

可是這人生不如意之事者十之八九,恐怕他秦始皇到死也沒弄明白吧。還有更悲哀的是,有些事情操心費力地做了,倒往往適得其反,比如他想用嚴刑峻法整得天底下的老百姓都對他徹底服氣,結果弄得人人對他咬牙切齒。

遣使求仙圖,出自明·張居正《帝鑑圖說》,講述秦始皇想長生不老,派徐巿帶童男童女入海尋找仙山,求長生不老藥之事。這個秦始皇還特別迷信,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從前齊國在齊威王、齊宣王的時候,著名的陰陽五行家鄒衍創立了一種關於金、木、水、火、土五德終始運行的學說。等到秦始皇當政的時候,就有一些齊國人拿這個出來說事兒,秦始皇覺得很有道理。他自己也琢磨了一陣,他認爲周朝既然是得火德而王天下,而他大秦取代了大周,能夠滅火的那就是水嘛,所以就推論出秦當爲水德。

而水德尚黑,這樣就要求衣服、旌旄、節旗都崇尚黑色,如此一來把個國家搞得是一團漆黑。

當初,燕國人宋毋忌、羨門子高一類特邪門的人,說啥這世界上有一種成仙之道,能助人老死後尸解骨化昇天,搞得跟真的一樣。那些燕國、齊國的迂腐、怪異之士都爭相學習和傳授這種虛無縹緲的技藝。

所謂“三人成虎”,本來沒有老虎,可是有三個人分三次都跑過來跟你說“老虎來了、老虎來了”,那你就要懷疑自己的理性判斷了。說來,這秦始皇就是貪心不足,在人間享盡了榮華富貴卻還不滿足,非要求個長生不死,或者做個快活神仙。他哪裏經得起那些方士們的一番忽悠。當他出游到海濱時,那些據說精通神仙方術的人,比如齊國的徐巿(即徐福)等等,就一起都冒出來開始可着勁兒地忽悠秦始皇,請求他准許他們齋戒、清心、潔身、素食後,率領童男童女幾千人到海上去尋找神仙。

秦始皇他迷得就是這一道,當然就爽快地答應了。結果,他們入海的一行好幾撥兒人均因爲風勢不順而返航,不過他們還繼續忽悠皇帝說:雖然沒能最後到達仙山,可是已經望見仙山了呢。

於是皇帝就派他們接着去找,可惜這一去就音信全無了。

再後來秦始皇又出巡到達帝國北疆的竭石,他想做神仙的心還不死,於是就又派出燕地的一位名叫盧生的方士再去海中求訪仙人羨門子高。他還就不信了,難道他堂堂一個秦始皇是那些齊王、燕王之輩可以同日而語的嗎?

這個盧生最後總算平安地回來了,可還是空手而還,不過這傢伙爲了好交差,倒也整了一出好戲來忽悠這個好“五迷三道”的秦始皇,說是從海中得到一本寶書《錄圖書》。

秦始皇接過手抄本《錄圖書》一看,但見上面赫然寫着五個扎眼的大字——“亡秦者胡也”!於是這秦始皇當即愣了半晌,心裏嘀咕着:寶書啊!絕對寶書!朕昨個兒做夢還夢見胡人來犯我大秦來着,沒想到今天就有幸得到了這寶書的指點,幸甚幸甚,幸甚至哉!

秦始皇像,出自《三才圖會》。爲了防患於未然,秦始皇當即就派出了大將蒙恬派出三十萬大軍向北橫掃匈奴,先是奪取了被匈奴人攻佔已久的河套地區,接着又下令修築萬里長城,以防備匈奴人的不斷騷擾。可是,令秦始皇怎麼也想不到的是,這個盧生弄拙卻成巧,他這大路邊上撿來的模棱兩可的一句話,卻真的就成了一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讖語:那就是,亡秦的雖然不是什麼“胡”人,卻是一個名字叫“胡”的人!

那麼,這個人到底又是誰呢?這個人就是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也就是秦二世。爲什麼說亡秦的是秦二世胡亥呢?這還應當從秦始皇之死說起。

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東巡的路上終於一命嗚呼。這時候,權奸趙高勾結丞相李斯與當時在場的秦始皇20多歲的小兒子胡亥,一起製造了史稱“沙丘之謀”的篡權好劇。結果,他們在將胡亥推上皇帝寶座的同時,還一併矯詔賜死了公子扶蘇與長年在外戍邊的大將蒙恬。

讖語中的歷史:大秦帝國滅亡的三個神祕預言! 第2張

可是,自從這個秦二世胡亥上臺以後,這個秦朝的暴政就更加嚴重了,而且在統治階級內部也是一片白色恐怖。胡亥在誅殺宗室也就是自己的宗親手足的同時,也給這些朝廷官員來了一次大換血。搞得整個帝國是人人自危,更別說普通老百姓的遭遇了。

最終,秦二世元年七月(前209年),在大澤鄉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後,等到公元前207年8月時,一方面秦軍主力部隊在鉅鹿一戰中受到了項羽所率領的楚軍的重創,秦將章邯最終不得已而向起義軍投降;另一方面,劉邦所率領的起義軍兵鋒已經直指關中,眼看就要從武關破門而入。這個時候,已經害死了丞相李斯的趙高坐不住了,他先是因害怕二世的責怪而不敢上朝,最後實在沒轍,竟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秦二世給徹底收拾了。皇帝都能讓他給弄死,這可不是鬧着玩的,而且也是一件很有難度的技術活。不過人家趙高那是啥人啊,專攻權術的專家啊,人家早就做過一番充分的準備了。那就是,他有一天突發奇想,就爲了考證一下究竟有哪些朝廷官員是忠實於自己的,便讓人把一頭鹿牽了出來。他就指着這鹿跟胡亥說:這是馬!而胡亥可不認:這明明是一匹鹿嘛!但是趙高就非說這是一匹馬。兩個人針對這個是鹿是馬的重要問題開始爭執不下,最後趙高就請大臣們來幫着裁決一下。自然,那些說是鹿的大臣後來都沒得好果子吃。

國不可一日無主,趙高又重新把另一位秦王室的成員子嬰給扶上了最高權力的寶座——這時的趙高還算識時務,眼看秦帝國就快成一個空架子了,於是他乾脆把個秦朝最高統治者的“皇帝”稱號給去掉了,而仍以舊稱稱爲“秦王”。這一招也算是“丟車保帥”吧。

但這個秦王子嬰也不是吃素的,他僅僅只作了五天的秦王,就設計把這個禍國殃民、弒君弄權的趙高給整死了。然而,這個時候大勢已去,任何補救都爲時已晚。這是9月份,子嬰殺死趙高時手上的那些血腥氣還沒有去掉呢,劉邦的大軍就已經打到了咸陽城下,無奈之中的秦王子嬰只得自縛繩索向劉邦投降。

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就這樣徹底地滅亡了,可以說導致它直接滅亡的人,就是秦二世胡亥,尤其以他在位時的種種暴虐行爲,我們就可以認定他乃是亡秦的罪魁禍首。一句“亡秦者胡也”,就這樣成了大秦王朝無可逃避的宿命。

至此,我們不能不說,歷史真的是充滿了諸多驚人的巧合,讓人爲之感嘆的同時,更費人思量。

【謠讖】

  阿房阿房,亡始皇。

  ——《述異記》

  【釋義】

阿房宮啊阿房宮啊,你要導致始皇帝的滅亡啦。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有一篇非常有名的《阿房宮賦》,它裏面在形容阿房宮的規模之宏大與鋪設之奢華時是這樣描述的:“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這僅僅是文學性的描寫,是極盡誇張之能事的。生活在唐代的杜牧是絕不可能親見那所謂的阿房巨宮的,而且據當代考古學家們的細緻考證,終於得出了這樣一條驚人的結論——傳說中富麗一時的阿房宮,在當時其實只是基本完成了地基部分,而主體建築部分還根本沒來得及施工,整個秦王朝就先行土崩瓦解了。所以那個被千夫所指爲火燒阿房宮的項羽實在有點冤哪!

讖語中的歷史:大秦帝國滅亡的三個神祕預言! 第3張

再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1年)的一天,秦始皇突然感到當時的秦都咸陽城中人多而地狹,生活好不侷促,就想效仿周文王、周武王在豐、鎬地區之間營建一座新宮室,後來地址就選定在渭南上林苑之中。當時秦始皇的設想是這樣的:“先作前殿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爲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爲闕。爲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這個高高在上的秦始皇可是真敢想啊,只是他沒想到自己的陽壽太不濟。大營宮室圖。圖出自明?張居正《帝鑑圖說》,講述秦始皇修阿房宮之事。當時秦始皇還設想,如果到這個阿房宮正式建成的時候就爲它再取一個好名字,至於這個“阿房(páng)”的由來,傳說是爲了紀念一個曾經和他相愛過的名字叫做“阿房”的女子,也算不乏浪漫色彩吧;還有一說是因地而得名,而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中又說:“此以其形名宮也,言其宮四阿旁廣也”,就是說這乃是因其形狀而命名的。但不管怎麼說,好大喜功、被司馬遷斥責爲“輕民力”、一點不懂得體恤人民疾苦的秦始皇,在修建自己巨大皇陵的同時,又徵發了幾十萬人去修建阿房宮,結果搞得是天下洶洶、人怨沸騰。

就在秦始皇三十六年的時候,天上掉下一塊隕石落到了當時的東郡,結果就有不滿的人在上面刻了幾個大字,詛咒這秦始皇不得好死——“始皇帝死而地分”。後來秦始皇讓御史嚴查此事,可是也沒個結果。於是他就下令把這塊隕石銷燬,並把它落到的地方周邊的老百姓全都給殺死。何其殘暴!

這年秋天,又發生了一件更奇怪的事。有一位朝廷的使者出行,碰到一個人送給他一塊玉璧並說道:“替我把它扔到滈池中去吧,好把它交給這池中的湖神滈池君。”這人又說道:“今年祖龍死!”這祖龍就是指代秦始皇,因爲普天之下也就只有他自我感覺最良好。這使者覺得其中有蹊蹺,就把東西直接交給了秦始皇處理。這皇帝一看:呀,這不是我七八年前投進長江中的那塊玉璧嗎?!他當即默然良久,覺得一定是有鬼祟想整他,最後他就自我安慰道:“這些區區山鬼不過也就知道一年之內的事情罷了。”言下之意是,只要我活過今年去,那咒我死的預言就會不攻自破。

爲此他還頗有一些良心發現,不得不做出了一些難得的善舉,以平舒部分百姓的怨氣。最後,秦始皇確實很幸運地硬挺到了第二年七月才病逝,死的時候正是炎炎夏日。在屍體運回咸陽的途中,簡直腐爛得臭不可聞,只好拿鮑魚放到他的棺材中掩臭。

不過據南朝梁時文學家任昉《述異記》中的記載,其實早在秦王政二十八年的時候就出現了這樣一則童謠:“阿房阿房,亡始皇。”這個自然也可以看做老百姓對於他的詛咒,事實上這果然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凡物不平則鳴,失人心者失天下!

始皇崩沙丘圖,出自《秦並六國平話》。直至後來,人們還少不了來拿秦始皇做暴君的典型、詛咒的對象。據南朝宋時劉敬叔《藝苑》、樑時殷芸《小說》中所選錄的一則童謠說:“秦始皇,何強梁。開吾戶,據吾牀,飲吾酒,唾吾漿。饗吾飯,以爲糧。張吾弓,射東牆。前至沙丘當滅亡。”這則童謠是說不管你秦始皇何等牛氣、何等霸道,到頭來還是免不了那沙丘一死,遺臭萬年。

還有更有意思的傳說。傳說秦始皇東巡時路過孔子的故鄉曲阜,當時已經是焚書坑儒之後了。這時候他突然覺得有些不放心,就下令說把孔子的墓給掘開,看看裏面是否還能找到一些漏網的儒家經典。可是當手下人按照秦始皇的命令真的把孔子的墓穴掘開時,只見一則歌謠赫然映入了人們的視野:“不知何男子,自謂秦始皇,上我之堂,據我之牀,顛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這孔子可真是神仙!

後面還有更好玩的,就是說秦始皇在看到孔子墓中的這則童謠後,心虛得很,於是以後走路時就專門繞着有“沙丘”嫌疑的地方過。有一天他在路上見到幾個小孩在玩沙子,秦始皇忍不住好奇就上前問他們:“小朋友們,你們在幹什麼呀?”那些小孩子就回答說:“親愛的大朋友,我們在堆沙丘啊。”話音剛落,秦始皇就一命嗚呼了。

多行不義必自斃,惹得天怒人怨就一定會遭到報應。

讖語中的歷史:大秦帝國滅亡的三個神祕預言! 第4張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謠讖】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

哪怕楚國公族人家只剩下僅僅三戶,可是最後滅亡秦國的也一定是他們。

春秋戰國時代的楚國,最早只不過是長江中游的一個蠻夷小邦,後來才逐漸得以做強做大。

經過幾十代楚國人的勵精圖治,它向西兵鋒直指巴、蜀之地,向南威逼百越,向東吞併了吳越之地,向北把今山東境內的魯國也併入了自己的版圖。楚國縱橫五千裏,遂成爲戰國時代土地面積最爲遼闊的國度,而且戰車萬乘,帶甲百萬,在當時的經濟、軍事實力都已步入一流強國的行列。

本來這楚國依據自己雄厚的實力還是可以有一番大作爲的,可是不想這幾代楚王中有不少昏庸之輩,他們最終葬送了祖宗們辛苦打下來的這一片大好河山。而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楚國昏君,就是那位被人家忽悠得找不到北的楚懷王(公元前328—公元前299年在位),不過他的下場也尤其讓人可憐和同情。

這楚懷王可謂貪婪成性,而且利令智昏,任用佞臣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寵愛南後鄭袖,排斥左徒大夫屈原,乃致使奸佞當道、國事日非。尤其是被那個戰國時代有名的縱橫家張儀,好幾次都騙得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公元前313年,秦國派出“連橫家” 張儀,利誘楚懷王背棄了與齊國“合縱”抗秦的盟約。巧舌如簧的張儀先是稱如果事成就讓秦國割讓六百里商於之地給楚國,但是等到楚齊決裂時,張儀卻只許給了楚國六裏地,他說哪有什麼“六百里”的事,那根本就是你楚懷王老糊塗,自己聽岔了。這楚懷王惱怒不已,知道是張儀在故意耍他,於是就發兵討伐言而無信的秦國。結果倉促出兵,一招不慎,竟被秦將魏章大破于丹陽。可是這楚懷王就受不得這份窩囊氣,於是再次召集全國的部隊,與秦軍再戰於藍田,可惜還是一個慘敗。其實他早就在人家的算計和掌握之中了,那張儀和秦王早就摸清了他貪婪和急躁的脾性,只等着他氣沖沖地發兵而來,最後氣鼓鼓地敗兵而去。

其後公元前311年,秦國攻取楚召陵,楚三戰仍皆敗,從此竟使得楚國一蹶不振。到了公元前299年,秦國又再次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這時秦昭襄王就約楚懷王到武關會面,甜言蜜語說要和談。楚懷王不聽好心的昭睢、屈原等人勸告,欣然前往,結果被不講信義的秦國作爲人質扣留。秦王脅迫懷王割地,但是這懷王還算有些氣節,堅決不肯。懷王被扣留期間,楚人就立了太子爲王,是爲楚頃襄王。公元前297年楚懷王逃走,秦人封鎖住了通往楚地的道路,這懷王只好先逃到了趙境,可是這趙國不敢收留他,懷王又企圖逃往魏國,但被秦國追兵捉回。終於,公元前296年,窩窩囊囊的懷王在秦國病逝。

《東周列國志》版畫之楚懷王陷秦圖。秦昭王約楚懷王赴武關會盟,楚懷王到武關後被秦國扣留,以此要挾楚國割地。後來楚懷王逃脫未果,最終死在秦國。

當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時,楚國人無不頓生憐憫之心,就像悲泣自己的親人一樣爲懷王舉哀。這君王受辱,整個國家都有洗刷不掉的恥辱!就像《史記?韓長孺列傳》中的一句話:“主辱者臣死”,就是說如果作爲君主的受到侮辱,作爲臣下的就應該爲其死難。

可是後來這秦國仍舊步步緊逼,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屈原也就是在這之後不久自投汨羅江的,因爲換作誰也無法忍受秦國人給楚國人帶來的奇恥大辱。

讖語中的歷史:大秦帝國滅亡的三個神祕預言! 第5張

因此纔有了後來《史記?項羽本紀》中謀士范增對項羽的叔父項梁所講的那番話:“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這裏范增是勸項梁擁立楚王的後代以號令天下,這樣才能更加名正言順。

不過我們還是需要先搞清楚這裏“三戶”到底是什麼意思。按照著名國學大師錢穆在其《屈原居漢北爲三閭大夫考》的附篇中的推論,這裏的三戶應該是指屈、景、昭三姓的楚國王族,也稱爲公族(其他國家的王族可能是八戶、九戶甚至更多),所以我們不能望文生義地以爲這楚南公泛指的只是三戶楚國普通的人家而已。

爲什麼楚南公要這樣說呢?這還要從楚國王族的巨大號召力和政治權威說起。

據有些歷史專家考證,楚國王族對於國家政治生活的控制力一直就特別強。在楚國幾百年的歷史中,從來沒有發生過封臣反叛的事,不像晉國有什麼三家分晉,還有田氏代齊,魯國有三桓主政等等。由此可見楚王的統治在楚國百姓中是多麼深入人心。

後來,項梁果真就按照范增的指點擁立了楚王的後代——當時正在做放牛娃的熊心,而且爲了昭示楚國曾經遭受過的恥辱,就把熊心的封號定爲“楚懷王”。

我們不能否認“三戶亡秦”乃是那楚南公一時的憤激之言,可是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它就是一個有些特別的預言,而且最爲關鍵的是——最後,它可以說真的應驗了。

儘管項梁後來不幸戰死,但是包括項羽和劉邦等一批反秦將領卻得以很緊密地團結在了小楚懷王的麾下。楚懷王后來先是命宋義、項羽率軍援救被秦軍圍困的趙國軍隊(項羽後因爲不滿就把宋義殺了,自己做了主帥),又派出劉邦西入關中伐秦。最後,經過鉅鹿九個月的一番大戰,秦軍王離部被徹底殲滅,章邯部20多萬人向楚軍投降,至此秦軍主力部隊被消滅殆盡;而另一方面,劉邦也於章邯向項羽投降的同時,率軍先行殺入了關中,於公元前207年9月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

後來,已經不可一世的項羽在關中主持分封天下時,仍舊沒有忘記共尊楚懷王爲義帝。當然,也是因爲項羽後來狼子野心,竟然命人把懷王給殺死了,這就給了他的敵人——劉邦以號召天下討伐他的口實,使得項羽最終陷入衆叛親離的境地。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

還有人認爲,大澤鄉起義就爆發在楚地,它之所以一開始那樣順利,應該歸功於楚地人民的堅決擁護。總之,有些看似偶然的東西最終卻演變成爲一種必然,這其中的道理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