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皇帝也上科學課:那是怎麼樣的情景?

康熙皇帝也上科學課:那是怎麼樣的情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62年,年僅8歲的愛新覺羅·玄燁繼承大統,登上大清帝國的皇帝寶座。這個父親剛剛去世的孩子,還沒來得及擦拭失去親人的淚水,就得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一個帝國的重任。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君主,開啓了“康乾盛世”局面的康熙帝。

開啓科學之門  

康熙皇帝也上科學課:那是怎麼樣的情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康熙登基的第5年,發生了一件讓他刻骨銘心的科學事件。1667年,少年康熙帝開始親政。這時楊光先掌管了欽天監,但是他所採用的歷法卻錯誤百出,甚至連閏月都推算錯了。於是康熙親自帶領官員測驗日影,來確定哪種曆法更優越,結論是西方傳教士所採用的歷法更加準確。在這次“曆法之爭”的過程中,康熙曾詢問周圍的大臣關於中西曆法的意見,但是衆大臣或莫衷一是,或道不出所以然。對這種“舉朝無有知歷者”的狀況他非常心急,這次“曆法之爭”讓康熙意識到,如果他不懂科學,就只能聽從別人的想法,而無法做出正確判斷。由此,康熙開始認真關注、學習科學。

康熙是一個具有務實精神並且很自律的人,他親自制定了需要學習的科目表,選擇了數學、幾何、天文、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一些具有實用價值的科目,並邀請了法國傳教士徐日升、安多、張誠、洪若翰等人作爲他的老師,並要求他們撰寫授課教材。

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開始,康熙安排傳教士們每天都進宮講課。上午講兩個小時,晚上再講兩個小時,甚至在外出的時候康熙也會帶着傳教士,以便不耽誤課程。康熙學習認真刻苦,細心聽講,反覆演算,有疑必問,勤奮地學習了四五年之久。

康熙在學習過程中不是死記硬背不求甚解,而是十分重視實踐。例如,有一次洪若翰神父給他講到物體的成分時,康熙就拿起一個球,精準地稱出了球的重量,測出它的直徑。然後,他再算出同樣材料、直徑不同的一個球的重量,這樣就可以求出這個固體的密度。最後康熙還會再測算一個同樣直徑或同樣重量的球,來對剛纔獲得的數據進行驗證。 

康熙淵博的知識不僅來源於他平時的刻苦學習,還來自於他勤奮的調查和實踐。例如在親征噶爾丹的途中,每到一地,他都不忘調查記錄當地的地貌、地質、水利、農業、生物等方面的概況。  

康熙皇帝也上科學課:那是怎麼樣的情景?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組織測繪《皇輿全覽圖》

1689年,中俄進行尼布楚談判需要地圖,但是卻發現因爲地理知識缺乏,中國東北部分沒有地圖可用,這個時候傳教士進呈了已經繪製好的亞洲地圖。康熙帝深知地圖在國家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河道治理等各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他也意識到中國舊地圖存在測量不精準、比例尺大小不一等各種問題,於是下定決心要測繪全國及各省的精確地圖。

1707年測繪工作開始,先由傳教士張誠進行試測,測繪了直隸地圖一幅。康熙親自參加測繪,他的工作是將測試結果進行校勘,並把測試圖和舊地圖進行比較,確認新測繪地圖的精度遠遠高於舊地圖。試測成功後,全面的測繪工作就開始了。

1708年,從傳教士白晉、雷孝恩、杜德美奉命測繪萬里長城開始,一直到1718年,10年間傳教士們跑遍了關內15個省、關外的“滿洲”、西藏等地,1718年底,終於繪成了《皇輿全覽圖》。這幅地圖是當時世界上工程最大的製圖,也是最精確的地圖,在很長時間內,中外各國所繪的中國地圖都用此圖作爲底本。 

儘管康熙沒有和傳教士們一起奔赴各地測繪地圖,但是他是這次測繪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早在大規模測繪之前,康熙就廣泛派人測量了各地的北極高度(地理緯度)和東西偏度(地理經度),爲測繪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在測繪過程中,康熙又命各地官員妥善招待和配合傳教士們的測繪工作,並且每一地的測繪完成後,要第一時間將圖傳入宮中,便於康熙觀看和使用。康熙的科學素養和眼光促成了這次偉大的地圖測繪活動。  

康熙皇帝也上科學課:那是怎麼樣的情景?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培養數學人才

康熙不但自己精通算學,也非常注意對數學人才的培養。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梅轂成祖孫二人,就是通過康熙的“慧眼”被提升的。康熙在南巡的時候,幾次召見還是平民的梅文鼎,又談天文又談數學,連續談了3天,並題字“績學參微”贈送梅文鼎。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還把梅文鼎的孫子梅轂成接到宮中,讓他從事曆法和數學的研究,並編纂數學書籍。梅轂成還從康熙那裏學習了不少數學知識,例如中國古代數學中的“天元術”,即建立數學方程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明代以後就失傳了)。康熙教會了梅轂成“借根法”,梅轂成認爲“借根法”就是“天元術”。這種消失了的方法又得到了傳承。

1713年,康熙在暢春園蒙養院設立算學館,培養八旗世家子弟30多人學習算法,並命梅轂成任蒙養院彙編官,與泰州人陳厚耀一起編纂《數理精蘊》。這部書不僅剖析和研究了我國古代數學,還大量吸收了明末清初以來傳到中國的數學知識,是一部介紹西方數學知識的百科全書,也是我國文化科技寶庫中的重要財富。

學習醫學知識

傳教士來到中國,不僅介紹、傳播了西方醫學知識,也開始研究中醫。張誠、白晉在任職期間,向康熙介紹解剖學知識,並結合人體疾病,尤其是康熙本人所患疾病進行說明,例如傳教士羅德先曾治癒了康熙的心悸症和上脣瘤,讓康熙不僅對西醫欣賞有加,也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 

隨後,康熙組織在宮中設立了實驗室,對生物、化學、藥物和多種疾病的物理原因都進行了研究和實驗。在這個實驗室內,製出過多種丸、散、膏、丹,康熙多次親臨觀看操作過程,並將試製成功的藥劑留作御用。他外出時還攜帶着這些藥物,有時還會賜給皇子大臣等。  

康熙皇帝也上科學課:那是怎麼樣的情景?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1692年,康熙生病,高燒不退。法國神父進獻了歐洲常用的金雞納霜來給康熙治病,儘管通過多次病例已經確信金雞納霜可以治癒皇帝的病,但是當時的中國醫生堅決不同意康熙使用這種西藥。康熙看到自己的病越來越重,自己決定服用一半劑量的金雞納霜,晚上他就退燒了。在繼續服用金雞納霜後,康熙的病痊癒了。由此可以看出,康熙是一個講求實效,敢於吸收歐洲先進醫學知識的人。

康熙在位61年,不但鞏固了中國的統一,還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位皇帝還有一個與中國曆代君主不同的特點,就是他對待科學的態度——他重視科學,提倡科學,學習科學,理解科學,這一點無論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都無法與之相比。從某種意義上說,康熙是中國曆代帝王中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