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皇帝自縊背後的不甘:崇禎的遺書揭祕

崇禎皇帝自縊背後的不甘:崇禎的遺書揭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皇帝是明朝的亡國之君,在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的時候,崇禎皇帝殺死了自己的妻女,選擇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縊身亡。崇禎皇帝爲什麼不跑?而是選擇了自盡呢?事實上,崇禎皇帝在能夠跑的時候猶豫不決,沒有逃跑,到最後想要逃跑的時候卻跑不了了。

崇禎皇帝自縊背後的不甘:崇禎的遺書揭祕

網絡配圖

其實在李自成的軍隊逼近北京城的時候,很多大臣都勸崇禎皇帝趕緊的逃跑,將自己的都城遷到南京,但是也有很多大臣反對,認爲作爲一代君主應該與國家共存亡,不應該逃跑,應該與衆多的守城將士共存亡,這樣也許可以化險爲夷。而實際上在崇禎帝在位期間清軍曾經幾次打到北京城下,每當這個時候崇禎帝就積極的調集勤王軍隊前來助陣,這一次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崇禎帝認爲可能這次也會像以往那樣有驚無險,所以在能夠逃跑的時候拒絕了逃跑。但是最終勤王的軍隊都沒有來,北京城守城官兵卻投降了。

其實在崇禎皇帝殺死自己的妻女之後,曾經換上便服想要逃跑,他混在太監中來到朝陽門,假言王太監奉命出城,但守門的人卻說要等到天亮時驗明再出,崇禎帝於是派人到負責城守的朱純臣家,朱家人卻說朱赴宴未歸。崇禎來趕到安定門,門閘太沉重,無法打開。求生的路被徹底截斷了。十九日,天剛破曉,太監王相堯在宣威門投降,大順軍將領劉宗敏的軍隊開入城中,守衛正陽門的兵部尚書張縉彥、朝陽門的朱純臣也先後開門迎降,北京內城被攻陷。崇禎帝得知這個消息,親自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可是鐘聲再響也沒召來一人。崇禎皇帝徹底絕望了,於是在煤山之上看着大順軍隊入城,最終悲憤交加,自縊於一棵歪脖樹下。 

崇禎皇帝爲什麼不遷都

崇禎皇帝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是明朝的亡國之君,在農民起義軍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時候,崇禎皇帝選擇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縊身亡。其實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前很多大臣都主張遷都南京,如果能夠遷都南京可能明朝還能夠存續很長一段時間,是一項不錯的選擇。那麼崇禎皇帝爲什麼不遷都呢?原因有二。

崇禎皇帝自縊背後的不甘:崇禎的遺書揭祕 第2張

網絡配圖

崇禎皇帝爲什麼不遷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崇禎皇帝做不了是否遷都的主。表面上皇帝直接指揮六部、百司政務;實際上許多關於國計民生的大事都得依靠內閣的“票擬”定奪,皇帝的意志和權力也要受到內閣大臣們極大的限制。可以說,明朝每一項政治措施都在內閣票擬的控制之下。越到明朝晚期,皇帝手中的權力越弱,皇帝甚至已經變成了退居幕後的國家最高統治者,而行政權已經幾乎完全落在了內閣和六部的手裏。所以,要遷都,就必須取得內閣和六部衆官員的同意,崇禎皇帝做不了遷都的主。

崇禎皇帝爲什麼不遷都的第二個原因是崇禎皇帝是一個非常注重名聲的皇帝,也是一位非常想要有作爲的皇帝,崇禎皇帝不想被人冠上逃跑的名聲,同時崇禎皇帝也存在着僥倖的心理,希望這一次也可以像以往清軍進攻北京城一樣有驚無險。

總而言之,崇禎皇帝不遷都的理由一個是客觀方面的,也就是大臣們的反對,崇禎皇帝個人不能完全的做主,同時主觀方面崇禎皇帝不願意被人認爲是一個逃跑的皇帝,並且對於守住北京城存在着幻想。 

崇禎皇帝的遺書

崇禎皇帝是一位生不逢時的皇帝,雖然崇禎皇帝在位期間並沒有做出昏庸之事,實實在在是一位想要有所作爲的皇帝,但是由於明朝的氣數已盡,崇禎皇帝無力迴天,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最終在北京城破的時候選擇了自縊身亡,死之前用鮮血寫下了遺書,崇禎皇帝的遺書中表明瞭自己的不甘。

崇禎皇帝自縊背後的不甘:崇禎的遺書揭祕 第3張

網絡配圖

崇禎皇帝繼位的時候接手的就是一個已經腐爛到了根部的明政府,這樣的一個明政府不僅面臨着關外強大起來的清軍的威脅,同時內部農民起義風起雲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雖然崇禎皇帝使盡了渾身解數,但是也沒有能夠挽救明朝走向滅亡的命運。

1644年三月十七,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的部隊開始圍攻北京城,崇禎皇帝與自己的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望着北京城外的連天烽火,長長的嘆息着,這位剛剛三十四歲的皇帝不甘心就這樣死去,於是回到宮內安排好了善後適宜之後,崇禎皇帝想要逃出北京城,但是卻沒有成功,十九日的拂曉,崇禎皇帝與貼身太監王承恩再次登上煤山,崇禎皇帝用自己的鮮血寫下了遺書,崇禎皇帝的遺書中寫道:“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之後崇禎皇帝將遺書放在自己身上自縊而亡了。

兩天後,大順的軍兵才發現這個僵死的國君,四月初,李自成的大順王朝派人將崇禎帝與周皇后草草安葬在了昌平縣田貴妃的墓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