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崇禎皇帝死亡背後的祕密:上吊自殺的原因

揭祕崇禎皇帝死亡背後的祕密:上吊自殺的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皇帝是怎麼死的?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崇禎皇帝是在北京的煤山上上吊而亡的。崇禎皇帝在煤山上上吊的時候寫了一封血書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大意是說自己所以成爲了亡國之君,都是被臣下所誤,現在死了也無臉到地下見祖宗,只有取下皇冠,披髮遮面,任你們分割屍身,只是不要去傷害百姓。之後崇禎皇帝就吊死殉國了。

揭祕崇禎皇帝死亡背後的祕密:上吊自殺的原因

  崇禎皇帝吊死煤山

  1644年,明朝的軍隊和李自成以及清軍在兩線作戰,屢戰屢敗,明朝的都城北京已經是岌岌可危,很多大臣勸說崇禎皇帝遷都南京,但是也有很多的大臣說遷都無異於逃跑,堅決的反對,而崇禎皇帝也存在着僥倖的心理,認爲這次李自成對北京的威脅可能也會像以往清軍威脅北京一樣有驚無險,但是到了李自成的軍隊真正的圍困了北京城,崇禎皇帝想要逃走已經來不及,在北京城破的時候,崇禎皇帝曾經自己敲響了召集百官的大鐘,可是任憑鐘聲再響崇禎皇帝也沒有能夠招來一位大臣,崇禎皇帝的驕傲無法接受被農民起義軍俘虜的結局,在尊嚴與苟活於世之間崇禎皇帝最終選擇了有尊嚴的殉國。於是1644年4月25日,也就是中國的農曆三月十八,崇禎皇帝在貼身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處理完了善後事宜,來到了北京的煤山之上,看着大順的軍隊在北京城內奔走,崇禎皇帝哀嘆一聲,寫下了血書,自縊而亡。

  崇禎皇帝怎麼死的?崇禎皇帝是在國破家亡,逃走無望的情況下,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縊身亡的。

  崇禎皇帝爲什麼吊死

  崇禎皇帝爲什麼吊死?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是明朝的亡國之君,在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破明朝的都城北京的時候,明朝滅亡,崇禎皇帝自覺沒有顏面去見地下的列祖列宗,於是在煤山取下皇冠,披髮遮面,上吊而亡,可以說崇禎皇帝是殉國而死的。

揭祕崇禎皇帝死亡背後的祕密:上吊自殺的原因 第2張

  崇禎皇帝吊死煤山

  崇禎皇帝生於1611年,1627年登上皇位,當時的崇禎皇帝只有17歲,一個17歲的孩子,面對着一個積弊沉重的國家,身上的重擔之重可想而知。崇禎皇帝是一個勤政的皇帝,面對危機四伏的政局,崇禎皇帝殷殷求治。每逢經筵,恭聽闡釋經典,毫無倦意,召對廷臣,探求治國方策。勤於政務,事必躬親,在生活上崇禎皇帝非常的節儉,對於女色也不怎麼愛好。崇禎皇帝是一位積極上進,非常想有所作爲的皇帝。用現代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形容崇禎皇帝頗爲貼切:“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雞早。”在長期的精神壓力和繁忙的政務中,據說二十多歲的崇禎皇帝就長了皺紋,並且生出了很多的白髮。

  雖然崇禎皇帝非常想要有所作爲,但是明朝的積弊太深了,崇禎皇帝的能力不足以改變整個的朝局,最終在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攻擊之下,北京城破,明朝滅亡,崇禎皇帝在能夠出逃的時候沒有出逃,後來再想要出逃已經不可能了,於是崇禎皇帝在處理好一切善後事宜的情況下,與貼身太監王承恩來到了北京的煤山上,看着大順軍隊浩浩蕩蕩開進北京城,哀嘆一聲,取下皇冠,披髮遮面,上吊而亡。

  崇禎皇帝爲什麼吊死?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是殉國而亡,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這是國破家亡之時的無奈選擇,也是一種比較有尊嚴的死法。

  崇禎皇帝哪天死的

  崇禎皇帝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這位皇帝在李自成的大順軍隊攻破北京城的時候就在北京的煤山上殉國而亡了。崇禎皇帝哪天死的?崇禎皇帝具體的死亡日期應該是1644年的4月25日,中國農曆的1644年三月十八。

揭祕崇禎皇帝死亡背後的祕密:上吊自殺的原因 第3張

  崇禎皇帝劇照

  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明熹宗1627年去世之後由於沒有子嗣,於是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朱由檢,這位朱由檢就是崇禎皇帝。崇禎皇帝登上帝位之後非常的勤政,首先清除了魏忠賢閹黨,大快人心,也想要勵精圖治,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革積弊,但是由於明王朝積弊已經太深,崇禎皇帝的才能還不能夠做到力挽狂瀾。明王朝內外交困,面臨着滅亡的命運。

  1644年,明王朝同時與李自成和清軍在兩線作戰,明軍節節敗退,可以說完全的喪失了戰鬥力,李自成的軍隊很快圍困了北京城,崇禎的勤王部隊也沒有能夠前來解圍,崇禎帝登上煤山,望着城外的連天烽火,沉重的嘆息着。1644年的農曆三月十八日,也就是公曆1644年的4月25日,崇禎皇帝再次登上煤山,望着浩浩蕩蕩進入北京城的大順軍隊悲憤難平,回到宮中安排好自己的兒子們,讓妃嬪們自盡之後,砍死了自己的女兒昭仁公主,砍傷了坤興公主之後,重新回到煤山,與貼身太監王承恩一起自縊而亡了。

  崇禎皇帝哪天死的?崇禎皇帝自縊身亡的那一天大順軍隊正開進北京城,歷史永遠的記住了這一天,公元1644年4月25日,中國的農曆1644年三月十八。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