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努爾哈赤爲何要殺死自己的長子?

努爾哈赤爲何要殺死自己的長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的開國的奠基人努爾哈赤爲什麼要殘忍的殺害自己的親生兒子,他的理由是什麼呢?讓一國的君主萌生了弒子的動機呢?

他的大兒子,名字叫褚英,早年喪母,在其剛滿4歲的時候,年幼的長子便隨父親征戰南北四方,從而練就了一身驚人的本領,由於常遊走于軍營之中,性格上便多了些兇狠與霸道,少了一些仁慈。

褚英成年後第一次出征打仗,便凱旋歸來,收穫了豐厚的戰利品。 接下來的幾年內,褚英越戰越勇,他的官職也隨之越升越快。萬曆年間,當時褚英年方二十八,就在一場戰役之中,立下了汗馬勞。

第二年,褚英率軍出征烏拉,攻打克宜罕山城。因屢獲戰功,被授命執掌國政大權,這一年,褚英年僅二十九歲,然而,褚英的王位並沒有一片坦途。正當他風化正茂,貌似勝券在握之時,卻被努爾哈赤幽禁在高牆之中,而後處死,褚英終年三十六歲而已。

努爾哈赤爲何要殺死自己的長子?

網絡配圖

關於努爾哈赤殺子一事,民間廣爲流傳的一個傳說是這樣的:故事發生在明朝與清朝之間的大戰——薩爾滸之戰。當時的情形是明軍以人數龐大爲優勢將後金包圍,對於這樣的劣勢,努爾哈赤並沒有絲毫的畏懼,並誓死突破了明軍的包圍圈,直逼西向。

八旗一行軍隊,行至附近的山巒處後,早已人困馬乏,於是停下來安營紮寨,而明軍亦在不遠處安營停駐。一看如此,努爾哈赤便要求派人前去打探軍情,作爲大兒子的褚英首當其衝,一路艱難險阻,終於能夠看清敵軍的情況了。這一看不要緊,反倒讓他倒吸一口涼氣,對方的軍隊遠比自家的人數要龐大的多的多,想要突破明軍的包圍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褚英趕緊跑回來向努爾哈赤報告:“明軍炮火無數,兵將嚴正以待,突圍肯定無望。”聽聞此言,衆將領頓時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努爾哈赤大怒,斥責他謊報軍情,動搖軍心。褚英不解,自己並沒有說謊,不希望父親不自量力,便奮力爭吵。於是惹怒了努爾哈赤,當即下令將他拉出去斬首,就這樣,諸英最終因爲擾亂軍心被砍了頭。

之後,努爾哈赤遂派出二子代善再次前往視察,代善看到的情景和褚英如出一轍,但因爲褚英的前車之鑑,又不敢同褚英一樣說,又不能謊報軍情,於是代善想到了一妙計,便說:“雖然明軍人數龐大,但在我看來,都是一些無用之人罷了,不足爲患。”

努爾哈赤爲何要殺死自己的長子? 第2張

網絡配圖

努爾哈赤一聽,龍顏大悅,結果在那次戰役中大獲全勝,並且史學家將此次戰役寫成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戰爭過後,努爾哈赤非常後悔殺了自己的長子,於是便將這座山命名爲“悔山”,久而久之悔山便成了“輝山”。

努爾哈赤後來派人去尋找長子的屍體,因爲洪水氾濫並沒有找到,便下令挖河尋找,這裏的河便叫做“挖河木”,後又被稱之爲“窪渾木”。最終,褚英的屍體沒被找到,但是頭顱卻被挖出,找到頭顱的地方被叫做“古”,後變成了“得古”。此外埋葬褚英的地方叫“埋頭溝”,後變成了“滿堂溝”。

儘管滿堂鄉的由來的確是來自努爾哈赤的長子,但努爾哈赤卻絕非一時衝動。對此,史籍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在滿文老檔上確實是有些記載的。

但是對於褚英的死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這就如筆者開始描述的那樣:褚英本心胸狹隘,蠻橫無理,但因其戰功累累,努爾哈赤希望讓他掌控大權從而改掉這些毛病,然而他並沒有,不但沒有褚英甚至還威脅其他兄弟:待其上位之時,必要對他言聽計從,如不然,便將其處死。對此,褚英的兄弟連帶輔政的大臣們對他都極爲不滿,對於他的威脅恐嚇更是難以容忍。不久,褚英的德行被告發,努爾哈赤怒其不爭,便逐漸消減他的權勢,但是此舉更是激發了褚英的仇父之心。

努爾哈赤爲何要殺死自己的長子? 第3張

網絡配圖

褚英開始結交黨羽,伺機報復。據記載,努爾哈赤與其弟出征時,褚英帶領一衆黨羽寫了詛咒,並對天焚燒,祈求征戰大敗。其中一名大臣因害怕而留書自縊,其餘幾人一見大事不妙,並主動與努爾哈赤坦白。努爾哈赤大怒之下監禁了褚英。但是褚英並沒有悔改,在獄中更加的詛咒努爾哈赤,最後被人告發,落得被處死終此一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