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必然還是偶然?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必然還是偶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說明,佔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由此可見,荊州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關羽最終也沒有守住荊州,那失去荊州是因爲關羽大意偶然還是必然呢?

  失去荊州當時真要說也只能算是意外。從軍事角度來看待當時那場戰役的佈局,可以說那是正確的選擇方式。關羽帶主力部隊圍攻曹操,而荊州外面沿途又佈置的烽火臺,荊州城雖然兵不多,但是城池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攻破的,更何況還有公安等周邊城池。所以若不是出現種種意外的話,那荊州就不可能會被攻破,而導致大敗。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必然還是偶然?

網絡配圖

  基本上我們可以這麼說,關羽失荊州那是偶然,而失荊州那是必然,因爲不管是誰來鎮守,最後都會失荊州。

  前面說到荊州的地理位置,可以說進可攻,退可守,這當然是對於吳和蜀來說,對於曹操來說如果佔據了就是個三戰之地,很難守住。從地形上我們可以看出,荊州天然是和東吳一起的,荊州的西邊界,基本是沿着山的,也就是大山切斷了荊州是益州的聯繫,使得供給和聯繫都很麻煩,這纔出現了關羽守荊州,而到最後出現了這麼多的問題卻沒有及時的糾正,就是因爲天高皇帝遠,而荊州對於吳來說簡直就是一顆釘子,處於長江的上游,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打到建康來了。

  這裏,就凸顯出了,諸葛亮《隆中對》裏的一個規劃矛盾。即“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跨有荊、益”與“外結好孫權”,是很難同時實現的。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必然還是偶然? 第2張

網絡配圖

  但這裏,並不是說諸葛亮錯了,因爲這其中除了地理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他因。北方有着一個強大的曹魏勢力,正在虎視眈眈。孫劉聯合,是自保的唯一道路。如果荊州不在東吳手裏,那麼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都可以過來捏他一下,因此東吳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就成爲了必然,即便沒有曹魏的挑唆,隨着關羽北伐的進行,東吳也一定會藉此機會襲取荊州,來確保自己政權在未來的穩定。

  同時,整個孫吳集團對荊州覬覦,是自始至終都存在的。“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之,不可後操。”——《三國志·吳書·甘寧傳》朝堂上下,文臣武將,都一心想要佔據荊州。再結合地形上,荊州如同孫吳的命門一樣,決定着其政權能否穩定存在,即所謂利害存亡皆繫於此。

  這也就決定了,如果蜀漢滅不了東吳,荊州就必然會被東吳吞併,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而且荊州的地形決定了,稍有不慎,馬上就會失守。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必然還是偶然? 第3張

網絡配圖

  更重要一點,也是蜀國最弱的一點就是人才凋零,關羽鎮荊州時,年齡大致在48歲左右,失荊州時,已經白髮蒼蒼年紀60了。《演義》說其英雄不減當年明顯帶有藝術誇張。關羽對兒子說的“矢石交攻之際,千槍萬刃之中,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羣鼠乎!”恐怕也是含有回味當年的意味。實際上,關羽已經從年富力強逐漸變爲力不從心。而東吳已經完成了周瑜-魯肅-陸遜的轉變,可見失荊州是必然的。

  縱有高明的戰略,但是苦於天不時地不利,最終也只能落得個失守的結局。所以我們不能責怪關羽沒有守住荊州,因爲就荊州特殊的地形而言,除非一年365天仔細防守,稍有疏忽敵人便趁虛而入。再加之關羽年歲已高,所以關羽失荊州是偶然。但在歷史趨勢的角度上看,荊州失守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