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這個皇帝竟被逼得說要自焚,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皇帝竟被逼得說要自焚,這是怎麼一回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農耕社會的帝王,求雨是必修功課。較之趙光義祈雨的氣急敗壞,北齊文宣帝高洋更加暴躁:天保九年(558)大旱,高洋數次祈雨未果。高洋暴怒之下毀掉了戰國水利專家西門豹的祠堂,併發墳冢。然而求雨還是失敗了。高洋甚至想讓皇太后二婚,因爲俗語云“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當然,沒嫁成。

相比較這兩位,多數帝王的做派是溫和並恭順的。在中國文化的認知裏,久旱不雨是天譴。帝王慣常避開正殿居於幽室,素服減膳,靜思己過,引咎自責,祈天禱地。數據顯示,成功率在90%左右。

古代也有蕭敬騰演唱會式的求雨

這個皇帝竟被逼得說要自焚,這是怎麼一回事?

祈雨沒有時間限定,“無限日,得雨乃止”。明昌三年(1192)大旱,三月丁酉,金章宗命有司祈雨,未遂;四月甲辰,祈雨於社稷,未遂;丙寅,下詔責躬,未遂;丁卯,復以祈雨,未遂……五月甲戌,祈雨於社稷,此次終於感動上蒼,是日,雨。這一次“零存整取”雨量充沛:乙酉,以雨足祭社稷;戊子,百官賀雨足;六月甲寅,以久雨,命有司祈晴。

太祖的運氣就差了很多。洪武八年(1375)四月,“京師自去年八月不雨”,8個月沒有一滴雨。爲此明太祖進一步表達了誠意:清查囚犯。大旱除了表示天譴,也意味着人間有怨怒。

東漢永初二年(108)五月,久旱,於是太后親臨監獄審犯。有一個囚犯爲自己申訴,太后查清確屬冤屈,將其無罪釋放。車駕還宮,還在路上時大雨便從天而降。清查冤獄和天降大雨的因果關係莫名其妙,筆者百思不解,於是懷疑這場雨不是因爲太后洗冤,而是因爲洗車。洗車必下雨,纔是真理。

除此還有救濟貧民、免除勞役求雨法,但成效不大,很少使用。特別是秦朝,愈是大旱愈徵勞役。有勞役,就有範喜良;有範喜良,就有孟姜女,就有衝倒長城的大水。

通常的做法是“未雨綢繆”:每年春天先行打點,做“雩祀”祭禮。漢朝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詳細介紹了活動流程:選擇壬、癸兩日,在離城十里處鑄壇,壇前架十米的三角架,堆柴潑油。召集2000名青壯年,每人一個火把,從城裏直至求雨壇分十段,每段200人。第一隊人喊叫着從城內出發,和第二隊會合,依次走下去,最後2000人集合,燒掉三腳架,六個時辰後必降雨。

此求雨法實測有效,因其形式高度酷似蕭敬騰戶外演唱會。衆所周知,雨神每一場演唱會,都集娛樂、觀賞、洗浴於一體。

有龍的地方就有雨

“雩祀”形式多樣,但龍是不變的主角。《左傳》即有言“龍見而雩”,唐《祈雨法》更強調龍在祭禮裏地位之重要:“以甲、乙日擇東方地作壇,取土造青龍,長吏戒齋三日,詣龍所,汲流水設香案,雨足,送龍水中。”

宋真宗時期則有《畫龍祈雨法》,其做法是:先戒齋,選庚、辛、壬、癸日到水草茂盛的幽靜之地修築祈雨壇。此壇與拳擊擂臺很像,“壇三級,高二尺,闊一丈三尺”。壇修成後,在白色絹布上方畫一條向左看的黑魚,周圍畫十顆星,魚的下方畫一條龍,龍下有水,水裏有烏龜向左看,並吐出黑氣。這張水族館導遊圖完成後,殺鵝取血置於盤中,以柳枝蘸水灑在龍圖上,據說很靈。

另有一說,嫌畫圖麻煩用撲克牌也可以,8910JQKA,也是一條龍;還嫌麻煩的話,於名字有“龍”的地方祈禱亦可。清朝慣常這樣做,嘉慶元年(1796)四月丁酉,嘉慶與太上皇乾隆組團“祈雨黑龍潭”,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兩個皇帝在同一地點求雨的紀錄。成果不錯,是日,雨。按乾隆的說法,大明湖畔有個下雨河,也很靈。一來遠,二來有點情感糾葛,就不去了。

祈雨與降雨究竟存在何種邏輯聯繫?《荀子》中說:“雩而雨,何也?曰:無何也,猶不雩而雨也。”也就是說,不祭祀,雨也一樣要下。只不過這種認識沒有產生影響,中國人求雨如故,誠意十足且深信不疑,併產生了繽紛的文化和故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