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井伊直弼:主張開放卻最終身死失敗

井伊直弼:主張開放卻最終身死失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60年3月3日,從早晨起就下起了雪,江戶城裏一片白茫茫。這一天是日本傳統的上巳節,幕府大佬井伊直弼在60多人武裝部隊的護衛下走出家門,要登城發表佳節祝賀詞。隊伍經過櫻田門時,埋伏在附近的18名武士發動突然襲擊。井伊直弼衛士的武士刀爲了防止雪水沾溼而被包緊,不能及時應戰,行刺者衝破衛隊防護,取下了井伊直弼的首級。電影《櫻田門之變》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血腥場面,臨死前的井伊直弼低聲悲呼“日本怎麼辦啊”。

井伊直弼是日本幕末時期的權臣,也是當時少有的開明政治家,有見識有擔當,可是最後卻死於非命,其人其事值得後人沉思回味。

1853年“黑船來航”震驚了日本,幕府向各位藩主徵詢意見。有人主張採取強硬措施,將外來者驅逐出去。只有時任彥根藩主的井伊直弼力排衆議,認爲“不可開無謀之兵端,以亡人壽”。在井伊直弼看來,日本的國防只能通過採用新技術,尤其是通過戰爭來加以保障,而這樣的知識則要依賴與西方國家建立關係。他說,“在我們如今面臨的危機中,僅僅通過堅持我們以往的鎖國令,是不可能確保我們國家的安全與穩定的。”

在後人看來,井伊直弼的觀點理性客觀,實在難得。不過在當時人眼裏,這種主張“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因此遭到了激烈反對。幸運的是,理性的意見佔據了上風。幕府沒有與美國開戰,而是締結條約,放棄鎖國政策。

井伊直弼:主張開放卻最終身死失敗

1858年,43歲的井伊直弼就任幕府大老,開始成爲政壇的中心人物。當時幕府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要不要與美國簽訂修好通商條約。此前美國已經與日本進行了一年多的談判,最終議定了通商條約,包括開放更多港口、允許自由貿易等內容。可是此時日本國內反對聲浪高漲,所以一直拖延着沒有正式簽約。幕府爲了緩解壓力,就派人到京都徵求天皇的意見。過去,天皇對幕府的決定都是例行公事地加以批准。可是這次卻明確反對,讓幕府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

井伊直弼剛剛成爲幕府的實權人物,就面臨兩難選擇。如果批准條約,就會被指責爲“賣國賊” 讓自己成爲衆矢之的。如果不批准,日本有可能重蹈滿清的覆轍。就在同一年,英法聯軍攻陷天津,戰敗的清朝被迫簽訂《天津條約》。而且當時美國軍艦已經開進江戶灣,大有不惜一戰之勢。如果開戰,以日本的實力,結果可想而知。

對政治家來說,這是巨大的考驗。井伊直弼認爲,與其拒絕簽訂條約使國體受辱,不如簽字妥協,以謀長遠。在海防軍備不足的情況下,他決心一身甘受重罪而保全大局,斷然下令簽訂了《日本國美利堅合衆國修好通商條約》。條約包括領事裁判權等不平等條款,有損日本的國家利益和尊嚴,但是畢竟避免了一場戰爭。兩害相權取其輕,從歷史的角度看,井伊直弼的選擇是正確的。也可以說,他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因此,後來的歷史學家對他的理智和勇氣給予高度評價。

依靠個人強權,井伊直弼還解決了爭議不休的幕府將軍繼承人問題,推舉德川家茂承襲將軍之位。從血緣角度看,這是最適合的人選。不過,當時德川家茂年僅13歲,不能總理國政,這樣,個性剛強的井伊直弼就將大權抓在自己手裏,開始了個人統治的時期。

井伊直弼:主張開放卻最終身死失敗 第2張

與外國簽訂條約成爲許多人的攻擊藉口,尤其是那些在將軍繼承人問題上持不同意見的政客們,更是利用與外國通商來攻擊井伊直弼,“尊王攘夷”運動也開始興起,井伊直弼陷入孤立。

面對如此局面,井伊直弼本來應該用柔性手腕來化解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緩和矛盾,凝聚共識,推動日本走向改革開放。但是這位個性剛強的政治家不會妥協(這可能是專制社會政治家的通病),而是一意獨行,強硬鎮壓,大舉逮捕反對派,釀成了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安政大獄”(當時日本年號爲“安政”)。受株連的公卿、大名、尊王攘夷志士等達一百多人,一些人被處以剖腹自殺或斬首等酷刑。尊王攘夷的領袖吉田松陰本來被判處流放罪,結果井伊直弼親自改爲死罪,當天就被押到刑場斬首。

在專制時代,這種殘酷鎮壓反對派的事件非常平常。可是,井伊直弼沒有意識到,日本已經開始進入一個新時代,老路已經走不通了。僅僅通過堅持以往慣常使用的殘酷鎮壓,無法化解面臨的危機,也不可能確保個人安全和國家穩定。

“安政大獄”導致天下怨怒,一些激進武士來到江戶,謀畫暗殺行動。親信們勸告井伊直弼立即辭去大老職務,否則性命難保。井伊直弼謝絕忠告,也沒有增加衛士。他說:“人各有天命,刺客果要殺我,縱然如何戒心也有隙可乘。”最後,井伊直弼終究沒有逃脫被刺殺的命運。

井伊直弼死後,尊王攘夷運動更加激進,日本進入了一個暴力和恐怖時期。直到8年後幕府被推翻,日本進入明治維新時代,對外開放,對內改革,才逐漸走上了富國強兵的近代化道路。假如井伊直弼對反對派寬容一些,以他的見識和勇氣推動日本的改革開放,國家可能少走一些彎路,他自己也不會死於非命。

井伊直弼死後被葬在橫濱火車站北面的山坡上,至今陵墓前豎立着他的雕像。他一身典型的幕府時代的官服,寬袍大袖,眉宇間有專橫之氣,望之令人生畏。我站在井伊直弼的雕像前,想起歷史上許多雄心萬丈的政治家,最後卻黯然收場,甚至不得善終,不禁感嘆歷史的無情。

威權固然可能扭轉國家方向,開創新時代,但是如果威權者對權力沒有清醒認識,肆意弄權,最終有可能成爲威權的殉葬品。這就是井伊直弼人生悲劇對後世的警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