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朱元璋沒讓劉伯溫當宰相的真實原因

揭祕:朱元璋沒讓劉伯溫當宰相的真實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明史·劉基傳》中的記載,應天大戰之前劉伯溫就料定張士誠目光短淺,不會跟陳友諒合作一起進攻南京,於是他向朱元璋建議,速戰速決,誘敵深入,痛擊陳友諒,從而使得朱元璋在軍事上由被動轉爲了主動;安豐告急的時候,朱元璋要去救小明王韓林兒,又是劉伯溫及時出面制止,可惜的是朱元璋沒聽進去,下了一招險棋,終因對手愚鈍纔沒有釀成大禍;當然更爲驚險的還要屬鄱陽湖上的劉伯溫救駕了。

揭祕:朱元璋沒讓劉伯溫當宰相的真實原因

網絡配圖

這所有的一切不但展現了劉伯溫的超人膽識和機智,更是充分地顯示了其傑出的軍事謀略和遠見。除此之外,他在堪輿學和天文學方面也頗有建樹。當年明皇宮的選址就是由他帶領一干衆人敲定的,大明開國大典的良辰吉日也是由其選定的,劉伯溫說了很多朱元璋想說但又不知道如何說的話,做了很多朱元璋想做但又沒辦法做的事。

所以朱元璋一直拿他當自己的心腹和知己,每次找其談話都是清退所有人,再低聲密語好一陣子。對於他的建議和話語,朱元璋每次都能恭敬地傾聽,並尊其爲“先生”而不直呼其名,甚至一度將其比作張良,可見二人關係的確非同一般。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兩人之間的關係這麼好,爲何劉伯溫的政治待遇卻不高呢?早在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他就被任命爲太史令,到後來朱元璋登基了,他也不過才被封爲御史中丞,而掌握整個大明王朝政府大權的中書省宰相一職卻始終和他無緣,這究竟又是爲何呢?究其原因,小編認爲無非以下幾點:

揭祕:朱元璋沒讓劉伯溫當宰相的真實原因 第2張

網絡配圖

其一,早在劉伯溫出山之前,朱元璋就已經在南京站穩了腳跟,此時他的政權中已經有了一位名叫李善長的大能人。每當朱元璋在前線忙於軍事戰務的時候,他就負責整個後方的所有事情,不可否認他的才能也是一流的,總不能因爲劉伯溫來了就要將其給換下吧?再者說了,就算劉伯溫再如何聰明,接替他這個類似於宰相的位置肯定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其二,劉伯溫的長處是能掐會算,當個軍師或參謀最爲合適不過。如果強將其按在李善長的位置上,他或許能夠做好,但人家的老部下未必會買他的賬。所以最好還是先不動人事。

其三,朱元璋這個人猜疑心很重,即便和劉伯溫的關係很好,但畢竟他來到自己身邊的時間不長,朱元璋肯定是不會將自己不太瞭解的人放在如此重要的一個崗位上的。

其四,當年應天大戰前夕高層決策時,劉伯溫對投降派怒目而視。從當時的諸多細節來看,此人很正直,不太會繞彎子,所以朱元璋纔會讓其出任太史令、御史中丞,去搞什麼天文堪輿、監察和修訂律法等工作。至於宰相一職,則需要很好的內功,正所謂宰相肚裏能撐船,所以還是讓表面一團和氣的李善長出任比較合適。

揭祕:朱元璋沒讓劉伯溫當宰相的真實原因 第3張

網絡配圖

其五,朱元璋的出身是叫花子,又是安徽人,和劉伯溫、宋濂這些浙東的大儒畢竟不是同一類型,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默契是不太可能的,再加上當時浙東方言也是一大問題。相比之下,他和李善長、徐達、胡惟庸等老鄉更是合得來,除了相同的習俗、語言、審美等等之外,更多的還是那份鄉情。

所以說明初宰相的人選只能是以李善長等人爲首的淮右集團,而非劉伯溫爲首的浙東集團。至於劉伯溫後來,我們大家都是知道的,由於朱元璋的太過自負以及疑心病重,使其最終也沒能落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