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嘉慶皇帝遭雷電劈死背後的不解之謎

嘉慶皇帝遭雷電劈死背後的不解之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宮中對於嘉慶皇帝的死因是諱莫如深的。可是,父皇嘉慶皇帝的慘死,卻在道光帝的心理投下了一個很深的陰影。後來,道光帝的執政老是表現出一種前怕虎、後怕狼的猶豫,做什麼事情都有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慎微。

接下來,大清帝國的舵手,便是慈禧的公公——那個苦淚漣漣的道光帝旻寧。

旻寧執政的時間長達30年。據說也應該算是一位飽受傳統儒學文化浸潤的有學之君,“經史融通,奎藻日新”。他在做皇子時,曾親筆手書“至敬、存誠、勤學、改過”的條幅,懸於室內,日夜自省。不過,到了道光時期,世界形勢比嘉慶帝掌權時更加日新月異,所謂的“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恬靜的道光帝,卻仍然只想憑藉從故紙簍中學得的那一點知識,來跟外面繽紛的世界打交道,難怪他會有“綠水青山枉自多,……一樣悲歡逐逝波”的哀嘆了。

嘉慶皇帝遭雷電劈死背後的不解之謎

網絡圖片

道光皇帝旻寧這一輩子經歷過許多風風雨雨的事情,但印象最深刻的,卻有兩件:

一件事情,發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那時旻寧還是皇子。天理教教主林清領了200名烏合之衆,動作嫺熟地攻進了紫禁城東華門、西華門,衝着養心殿奔殺而來。史稱“癸酉之變”。這件事情的發生有點奇怪,林清其人的經歷,做過藥店店員、官府傭人及運糧船伕,一輩子都在基層廝混,他憑什麼本事輕易就突破了號稱壁壘森嚴的紫禁城的防線呢?當時,昭槤是清太祖第二子代善之後,嘉慶時授散秩大臣,襲親王爵。林清在紫禁城弄出動靜之時,昭槤正與書童下棋消磨時間,聽到這個消息,昭槤趕緊馳馬入宮搶新聞,後來,昭槤在《嘯亭雜錄》中便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報道了這場發生於深宮之中的遭遇戰:“賊由門外諸廊房得逾牆窺大內,皇次子立養心殿階下,以鳥槍擊斃二賊,貝勒綿志亦趨入,隨皇次子捕賊。”

  接下來,“有劉姓者(指教徒)縛臥隆宗門側,聞火槍聲,自相怨艾曰:吾早言是物兇狠,終不能成事,若輩不聽好語至此。” 皇次子即旻寧,旻寧手中拿着的那把兇猛的火槍,有人說是鳥銃,當時剛剛從西洋傳入的一件時尚武器,也有人講就是明永樂時的神機槍。總之,當時的旻寧手持這件勞什火槍,犀利無比,教民在他的精確點射下大爲氣餒,官軍這才一舉取得了紫禁城保衛戰的輝煌勝利。嘉慶對於旻寧的“有膽有識,忠孝兼備”,當然感到很開心啦,因此,便給旻寧加封了一個“智親王”的光榮稱號。這應該是旻寧一生中所做過的一件最快意人生的事情了。

嘉慶皇帝遭雷電劈死背後的不解之謎 第2張

網絡配圖

至於第二件事情,就令旻寧難以接受了。你說中國有史可查的王朝過去了83個,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皇帝老子也已過去了559位,大家都說自己是上天的兒子,可是,爲什麼就嘉慶帝這一個兒子特別的倒黴呢?他竟然是天王老子用雷電劈死的。當時,嘉慶帝去了承德的避暑山莊木蘭秋獮,有關他的死,大臣中悄悄地流傳着各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嘉慶帝晚飯後躺在牀上打飽嗝兒,突然,熱河上空雷鳴電閃,一個滾地雷猝不及防地衝着嘉慶帝撲面而來,嘉慶帝當即“觸電”身亡。另一種說法則是嘉慶帝領了大隊人馬在木蘭圍場圍獵。但是,這一年,嘉慶帝的手氣特別背,大型的野生動物老虎、黑熊呀什麼的,連毛都沒撈着一根,只獵獲一些小兔子小鳥兒的小東西,因此,嘉慶帝特別的無趣。

  就在嘉慶帝決定回京的這一天,半路上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雷電交加,忽然一聲霹靂,嘉慶帝在衆人的簇擁中踉蹌掉落於馬下。嘉慶帝一瞬間變成了一具死屍,所有的人均驚得目瞪口呆!最後一種說法尤其詭異。說是嘉慶帝與一小太監長期保持着斷袖之好。嘉慶帝正與小太監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中鬼混,忽然一道道的閃電穿過一層層的烏雲,朝着煙波致爽殿奔騰而來。其中,一個小火球鑽進了小樓,在嘉慶帝的身上炸開。嘉慶帝就此成爲一個永恆的傳說。

記得嘉慶八年(1803年)之時,嘉慶皇帝在宮中就險些被陳德刺死。當時,大難不死的嘉慶皇帝曾經在《遇變罪己詔》中,心有餘悸地講過這麼一句話:“朕雖未能仰紹愛民之實政,亦無害民之虐事,突遭此變,實不可解!” 嘉慶帝不能預料到後來的慘死。否則他後來在九泉之下,大約口口聲聲都要向人訴說自己的《竇娥冤》了。

嘉慶皇帝遭雷電劈死背後的不解之謎 第3張

網絡配圖

宮中對於嘉慶帝的死因是諱莫如深的。可是,父皇嘉慶帝的慘死,卻在道光帝的心理投下了一個很深的陰影。後來,道光帝的執政老是表現出一種前怕虎、後怕狼的猶豫,做什麼事情都有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慎微。道光帝愈是怕出錯,愈是禍事連連,這也怪大清朝的氣場不行了。

其實,對於道光帝的即位,下面的臣子也不是沒有閒言碎語的。

嘉慶帝猝死,根據王氏《東華錄》的說法:“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仁宗遵密建家法,親書上命,緘藏匣,默體先志,慎簡元良。”似乎道光帝的上位是篤定的。

但是,仔細觀察此階段其他史料中流傳出來的種種說法,卻又可能是未必的。因爲後來,嘉慶帝可能改變主意,把密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的匣撤了出來。根據御製《古今儲貳金鑑》的說法,雍正帝所制定的祕密確立儲君聖旨,皇帝在選定繼承人之後並不需要向羣臣宣佈,而是預立密詔兩道,一道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一道藏於皇帝隨身攜帶的金盒之中。一旦皇帝昇天了,大家把兩道密旨放在一起印驗無誤,即可以舉行新皇帝登基的手續了。當時,嘉慶帝崩駕後,朝廷重臣們只從服侍嘉慶帝的一個小太監,身上搜出了密旨的副本,而“正大光明”匾額後的正本卻失蹤了。按照大清朝新君確立的嚴格程序,道光道的繼承權並不明朗,因此,道光帝當時面臨着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機。

嘉慶皇帝遭雷電劈死背後的不解之謎 第4張

網絡圖片

當然了,中國官方史書對於這一段祕史祕而不宣。倒是來自於朝鮮國的一個叫樸綺壽的書狀官,爲這件事提供了想象的空間。韓國出版的《同文匯考》一書中,記載有他在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三月二十九日所寫下的一段日記:“皇帝有三個兒子,長子則面貌涼薄,人且凡庸。第二子則廣頰豐耳,人亦寬弘。第三子則最爲穎悟,有文藝,年雖少而頗練達事務,皇帝最喜歡他。” 樸綺壽所描繪的“皇帝三子”,爲當時的長子綿寧36歲(道光帝擔心綿字老百姓不容易避諱,做上皇帝后便改名叫旻寧),次子綿愷22歲,最小的兒子綿忻12歲。綿愷、綿忻均爲道光帝的繼母孝和睿皇太后所生。當時,36歲的道光人瘦削得像一隻猴子,又沒有多少精神氣兒,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像極了一個昏昏欲睡的鄉下土老帽兒,這難保後來的嘉慶帝不會產生其他的想法。

嘉慶四年(1799年),道光帝被確定爲儲君之時,道光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去世還不到兩年,後來的孝和睿皇太后當時還沒有升上來做皇后,只不過是一位貴妃,因此,綿寧以嫡長子的身份躋身於儲君,那是任何人都不敢說閒話的。何況當年嘉慶帝膝下還只有18歲的綿寧、4歲的綿愷,小綿忻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作爲一種預防性的建儲措施,嘉慶帝舍道光便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人選了。

嘉慶皇帝遭雷電劈死背後的不解之謎 第5張

網絡配圖

但是,到了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皇帝暴斃那一年,綿寧的優勢就一點點地流失了。綿寧除了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那年,露了一手好槍法,在以後的歲月中乏善可陳。嘉慶帝發現綿寧的性格比自己更加趨向於墨守成規,而且容貌猥瑣,嘉慶帝擔心即位後的綿寧能不能鎮住下面那些營私結黨的臣子?如此,嘉慶帝對綿寧產生了“望之不似人君”的複雜想法。其次,則在於幼子綿忻的伶俐喜人。14歲的綿忻,人長得猶如晨月的朗朗生輝,優雅極了。他的生機,跟綿寧的枯淡,恰成爲一種鮮明的對比。何況,這時,綿寧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已經死了很久了,孝和睿皇太后卻仍處於一種女子的盛年,從來只聞新人笑,有誰聽得故人哭?其時,嘉慶帝的萬千寵愛,正在幼子綿忻的生母鈕祜祿氏皇后(即孝和睿皇太后)身上,嘉慶皇帝如果是愛母及子的話,綿忻具有很大的機會。如此,嘉慶二十五年這一年,14歲的綿忻被嘉慶皇帝晉封爲瑞親王,而其同母的兄長綿愷儘管已經成年,卻只得到了一個郡王的封爵。